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6个大大小小的日记本,记录了他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过的风雨沧桑。相伴几十载,日记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曾满怀深情地说道:“‘人在日记在,不惜俱与焚’,决不夸张。”  相似文献   

2.
自从胡锦涛同志发表“七一”讲话以来,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正在全国兴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经验的总结,又是必须依靠每一个党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历史使命。胡锦涛同志所说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真心实践‘三个代表’”极为关键。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付诸实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接受人民的选择。一、从法律角度对“代表”含义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宁愿无作为,也要保‘位子’。宁愿不做书,也要求‘安全’。当官意识十足,为民意识淡薄。”在江苏省领导干部学习会上,省委书记李源潮对少数领导干部“不谋事、只谋官”的问题给予了尖锐批评。  相似文献   

4.
福柯是20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福柯对权力的分析作出了独特贡献,他颠覆了传统的宏观视野权力思想,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微观权力分析模式,他认为权力无所不在,微观而无形。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是微观权力的具体运作技术。福柯的微观权力分析对深入认识现代社会的权力实践具有积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面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就会发现,“一切为人民”是他终身不渝的价值追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邓小平“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对邓小平“一切为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概括。“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的价值目标“给人民做事情”是邓小平的价值追求,也是他投身革命的唯一动…  相似文献   

6.
“别再报道我了,要报道就报道一下我们的‘蓝天助学’活动,报道一下其他的志愿者吧……”虽说是初次见面,但当记者言明采访意图时,于成学便直言道:“我一直认为我们搞的‘蓝天助学’活动是一项草根公益活动,实行‘自愿参加、量力而行’的原则,我和其他志愿者一样压根就没有‘扬名’的想法,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实实在在地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一些帮助,让这些孩子通过上学改变人生的命运,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长大以后回报社会。”然而,透过他朴实的语言,却折射出两个字,这就是“大爱”。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他强调,“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牢记‘两个务必’,  相似文献   

8.
施拉姆说:“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种种概念中,最直率、最大胆地体现了他关于中国革命的独特性以及中国人需要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他们自己问题的信念的,莫过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了。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只在一段相对而言并不很长的时期内使用了这一口号”,但“精确地说出‘中国化’在1938年对毛泽东意味着什么,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吴智贤以打黑除恶拭亮了他的剑锋。他常说:“西方的‘警察’叫‘警察’,我们叫‘人民警察’,我们姓‘人民’。”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中这样写道:“毛泽东作出了打倒邓小平的决定。在决定打倒邓小平的同时,他再一次把邓小平保护了起来,免遭‘四人帮’的毒手,并决定再一次保留邓小平的党籍。也许,毛泽东自知,他的‘大限’已经不远,他是在最后的时刻,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刻意地保留下了邓小平。以毛泽东八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和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经验,他完全知道,他身后的中国,非但不会是一个‘太平盛世’。还必有大的政治恶斗。  相似文献   

11.
伦敦呼吁人们在某一天慢速步行一小时,以便享受生活,并思考人生的真谛。这很有意思。现代人类急匆匆地走了上百年,的确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不仅思考发展模式,也思考生活方式。日本早稻田大学一位教授在《福布斯》月刊上发表文章说:“美国的衰落也许标志着20世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模式的终结。也就是说,这是‘物’的时代的终结。”他预言:“长期萧条将使企业和个人返回原点。  相似文献   

12.
胡昌方 《前线》2012,(5):58-58
近日有幸参加一个座谈会,议题为“如何转变工作作风”。会上某位领导一席话,令本人叫好不迭。他说:“当领导的既要‘会讲’,又当‘能干’,还须‘善听’;‘听功’、‘说功’、‘做功’缺一不可;欲展‘说功’、‘做功’,必先练‘听功’,即善于倾听人们的意见、呼声、批评。”  相似文献   

13.
张友谊  胡长华 《发展论坛》2003,(7):22-22,2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庆祝建党八十二周年之际召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亿万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息的追求。当人类迈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更加迫切地要…  相似文献   

14.
伦敦呼吁人们在某一天慢速步行一小时,以便享受生活,并思考人生的真谛。这很有意思。现代人类急匆匆地走了上百年,的确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不仅思考发展模式,也思考生活方式。日本早稻田大学一位教授在《福布斯》月刊上发表文章说:“美国的衰落也许标志着20世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模式的终结。也就是说,这是‘物’的时代的终结。”他预言:“长期萧条将使企业和个人返回原点。  相似文献   

15.
长平 《廉政瞭望》2011,(1):63-63
周立波再次走红网络,不是因为他的海派清口,而是因为他的微博言论。他是一个逗人发笑的演员,但是他最近的表演惹人生气。无数的网民在谴责他、痛骂他,还有若干曾经捧红他的杂志主编在忏悔。他最主要的罪状,是发表了“网络公厕论”:“网络是一个泄‘私粪’的地方,当‘私粪’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变成‘公粪’,那么,网络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公共厕所!”  相似文献   

16.
郑维山的一生与“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生病住院时对护士风趣地说:“我这辈子不知为什么与‘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过了三次雪山草地,三次与红军主力会师,当了三纵队司令员,三次进军大西北,打了三只‘老虎’(即陕军的‘王老虎旅’、傅作义的‘虎头师’、抗美援朝时南朝鲜军的‘白虎团’)。这次住院恐怕又要打三大战役:核战争(放射治疗)、化学战(化疗)、细菌战(预防感染),我要主动配合你们治疗,争取打个大胜仗噢!”  相似文献   

17.
一位领导干部在畅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时说:“‘名利’观念要淡,‘民利’意识则要浓。”这种淡泊名利、钟情民利的朴素思想很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18.
西尧 《奋斗》2003,(8):56-56
鲁迅先生是文章高手,不论什么题材,他信手拈来,下笔成文。1925年,他对人们最不经意的、已当了口头禅的脏话:“他妈的”,来一番“论”,幽默而富于深意。他说:“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相似文献   

19.
蓝芳 《求贤》2014,(10):48-51
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天津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李克强致辞中多次强调了“创新”这一关键词。同时,他还提到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  相似文献   

20.
读了《前线》杂志2000年第3期桂青山教授《文化的“挽救”与“振兴”》一文,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不揣冒昧,也来谈谈文化的“挽救”与“振兴”。不妥之处,望得到桂教授及广大读者的教正。桂教授的文章开头说:“时下不少‘挽救’之论。诸如‘挽救古迹’、‘挽救文物’、‘挽救传统小吃’、‘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挽救某种即将失传的艺术(或学问)’、以及‘挽救京剧’、‘挽救昆曲’…··噶之,可称为一种‘挽救运动战‘挽救文化’。”佳教授下段接着说:“或许,其中某项挽救,并非绝无一定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对弥漫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