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12月14日,被蒋介石驱入江西"围剿"红军的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在该军中共特别支部的策动、组织与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人率领于驻地宁都城举行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宁都起义",宣布加入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相似文献   

2.
2021年,宁都起义胜利暨红五军团成立90周年.1931年12月14日,江西宁都爆发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一次大规模起义.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名官兵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入红军.  相似文献   

3.
水新营 《党史博采》2014,(11):10-13
1931年春,由西北军一部改编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开赴江西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围剿”,该部广大官兵对蒋介石的对外不抵抗和对内“剿共”、消灭异己的政策极为不满。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同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将士一万七干多人,由参谋长赵博生(中共党员)及旅长季振同、董振堂等率领在江西宁都宣布起义,加入到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列。时任第二十六路军手枪旅政训处少校干事兼旅部书记的黄镇从此成为了人民军队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4.
1931年12月14日,被蒋介石驱入江西“围剿”红军的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在该军中共特别支部的策动、组织与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人率领于驻地宁都城举行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宁都起义”,宣布加入红军,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1996,(6)
一条珍贵的毛毯在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非常珍贵的毛毯。这条毛毯是由宁都起义领导人之一、红五军团副总指挥董振堂送给红军总司令朱德同志的。董振堂原是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七十二旅旅长。1931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影响和领导下,这个部队的17000多...  相似文献   

6.
赖国芳 《党史文苑》2006,(11):38-42
1931年12月14日,进攻江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领导下,响应中共"抗日救国"的号召,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参加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对于壮大人民革命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宁都起义,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曾经和19路军一道进攻江西红军的第26路军,不是在1931年12月举行了宁都起义,变成了红军吗?宁都起义的领导者赵博生、董振堂等人成了坚决革命的同志."1938年在延安和部分宁都起义的同志合影,他又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相似文献   

7.
1931年12月14日,进攻江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领导下,响应中共“抗日救国”的号召,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参加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对于壮大人民革命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宁都起义,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曾经和19路军一道进攻江西红军的第26路军,不是在1931年12月举行了宁都起义,变成了红军吗?宁都起义的领导者赵博生、董振堂等人成了坚决革命的同志。”1938年在延安和部分宁…  相似文献   

8.
董振堂,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2年4月,担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的董振堂率部由赣人闽,作为红军东路军的一支威武劲旅,为龙岩革命根据地的恢复,为赣州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9.
1931年底,赵博生领导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1.7万多将士参加红军。为了对国民党士兵进行教育和整编,当时担任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主席和红军总政委的毛泽东亲自召集李伯钊等同志,批示立即组织  相似文献   

10.
晓农 《党史博览》2000,(3):36-39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营垒,忽然轰隆隆地坍塌了一角:第二十六路军1.7余人,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协助下,在参谋长赵博生,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和该旅第一团团长黄中岳的率领下,携带2万多件武器,在江西宁都宣布起义。 宁都兵暴,以战斗力较强的正规部队大规模投向红军,书写了国民党历史上军队大反戈的第一页。蒋介石闻讯如雷击顶,惊得半晌回不过神来。随后一连3天卧床不起,粒米未进。  相似文献   

11.
<正>1931年12月14日,江西宁都国民党第二十六军一万七千余人,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宁都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起义。宁都起义的成功,既为我军壮大力量提供了可靠的兵源,也为我党我军提供了大批的干部,从宁都起义走出来的外交家、军事家不在少数。下面按顺序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曾晨英 《党史文苑》2011,(15):55-56
1931年12月14日的傍晚,天下着蒙蒙细雨,在宁都县城东原耶稣牧师的住宅楼上,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正在这里以宴请的名义召集团以上主官开会,就在这次"宴会"上,赵博生宣布全军官兵起义加入红军,史称"宁都起义"。宁都起义令蒋介石朝野上下震惊不已。赵博生,这位宁都起  相似文献   

13.
1931年12月14日,宁都县城一声霹雳震撼全国———驻该县城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在该部中共地下特支和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领导下,毅然宣布起义,全体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由宁都起义部队编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为人民军队的一支劲旅。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宁都起义的健儿们,为了保卫苏维埃,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为了全国人民大众的翻身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包括起义领导人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刘振亚及黄中岳、李青云等重要将领,都先后为革命…  相似文献   

14.
1931年12月4日,在红军反“围剿”胜利影响和全国抗日反蒋浪潮的推动下,在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中的中共特别支部组织下,该部参谋长、共产党员赵博生和旅长季振同、董振堂率领全军1.7万人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该部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工农  相似文献   

15.
胡小平 《党史文苑》2010,(12):52-56
1931年底,赵博生领导同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1.7万多将士参加红军。为了对国民党士兵进行教育和整编,当时担任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主席和红军总政委的毛泽东亲自召集李伯钊等同志,批示立即组织宣传队去唱歌、跳舞、演戏,做慰问工作。  相似文献   

16.
吴殿卿 《湘潮》2006,(8):16-20
1931年12月14日,在赣南宁都发生了一个大事变:被蒋介石调到江西“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断然发表声明,宣布加入红军,反蒋抗日……由是,担任红校校长不久的萧劲光,接受新的使命,前往起义部队出任政治委员,开始了艰巨、复杂而又细致的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在江西宁都县城起义加入红军。这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这次起义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主要的、决定性的,却是中国共产党的兵运、统战工作及其核心领导。一、c十六路军向往红军走向光明是中共争取教育的结果二十六路军的官兵早就受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那是在大革命时期,这支部队的前县属冯玉祥先生的旧部(先后称西北国民军、国民军联军、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时,中国共产党曾输送了刘伯坚、邓希贤(小平)、陈延年、宣侠父、刘景桂(志丹)、魏…  相似文献   

18.
今年12月14日是著名的宁都起义70周年纪念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集中数十万大军反复"围剿"红军.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中广大爱国官兵的强烈不满,"回北方打日本"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共第二十六路军特别支部不失时机,派人赴瑞金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中革军委汇报了二十六路军的起义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2011,(7):65-65
1931年12月进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于江西宁都起义,部队随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革命生涯。由于这支军队原为冯玉祥的西北军,部队中许多人来自甘肃,因此,他们就成为参加红军最早的甘肃人。从此,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他们从只为混口饭吃的旧军队士兵,成长为为中国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的战士,许多人...  相似文献   

20.
1931年12月14日,宁都县城一声霹雳震撼全国--驻该县城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在该部中共地下特支和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领导下,毅然宣布起义,全体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