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潇文 《群众》2013,(7):43-44
2013年的春天,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激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既凝结着民族的精神追求,又传承于民族的文化底蕴。从孔夫子最初的“小康梦”,到封建王朝将倾之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梦”,再到奋起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共和梦”,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梦延续了这些梦想,是5000年来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源流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锻造一支"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的干部队伍新要求。这四个"铁一般"既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又具有明确的指向要求,信仰是灵魂的安顿之处,信念是追求的理想目标,纪律是行事的要求规范,担当是践行的勇气魄力,四者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党员干部的新标准: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筑牢共产主义理想,严守党章党规,自觉担当责任。"四铁"标准的提出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举措,是重塑党员干部铮铮铁骨的强身药剂,也是全体党员强固"四个自信"的告诫警示。  相似文献   

3.
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铸就民族之魂,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萌生了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明确路径在当下中国具备了丰富的价值基础.在价值观视域下,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概括有三: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为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价值自信;第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自信;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力量自信.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自信,新时代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之魂,彰显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成关系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力,关系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关系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成要以文化自觉为前提、文化认同为基础、文化自强为根本、文化创新为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理想与信念。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依赖于每个社会个体的共同努力。将中国梦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彰显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需求的对应,能够使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相融合。  相似文献   

7.
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所追求的、超越现实生活的目标,即人们常说的远大志向、抱负。所谓信念,就是对人生目标和志向所持有的坚定意志和信心。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凝聚人心、团结力量、激发斗志、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的法宝。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有理想的人,无论面对生死抉择还是金钱考验;无论是面对经济压力还是应对科技挑战;无论是谋划发展蓝图还是默默奉献,都能拓展自己生活的意义,追求更高的生活目标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一切中华儿女在现阶段对个体、集体和整体愿景的一种现实追求和理想目标。它不仅是一个全新概念,更是一个理论体系。"中国梦"囊括了整体、集体和个体三个层面的愿景,熔炼了三个层面的梦想,成为一个梦想的集合体。就三者的辩证关系来说,整体梦是目标导向,集体梦是组织保障,个体梦是行动力量。因此,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激发个体的创富热情和行动活力,在合法框架下尊重个体的需求并提供其实现个人愿景的公平机会;其次要顺应社会组织发展的多元化潮流,在市场体制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的利益整合和保障功能;最后要坚持"和而不同"的中国精神,凝聚共识和力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之梦。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于一体的宏伟目标。从幸福学的角度来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追求"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的三个维度中:国家富强是人民物质幸福的基石;民族振兴是人民精神幸福的依托;人民幸福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有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时下,正值改革攻坚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内涵,有助于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民族向心力,激发国民爱国、爱党热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三个自信,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作为不朽的经典,在中华民族寻梦、践梦、圆梦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回顾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其指引下,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改变了中国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中国梦。展望未来,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的《共产党宣言》与实现中国梦的道路选择、力量依靠、价值追求、领导核心和理想指向间存在天然的内在联系,必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陈恩智 《重庆行政》2020,(1):102-103
中国梦的提出本质是建立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传承的基础上。从基础、动力、路径选择三个层面探究文化自信与中国梦的内在关系,正确认识文化自信,对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一、文化自信是中国梦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再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深刻体现出文化自信之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刻的自信,其所承载的深沉、持久的力量是中国梦形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渴望、共同憧憬和共同目标,它是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理想追求,需要全民族有意识、有依据、有目的自觉,并用心浇灌和接续奋斗才能实现的夙愿。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可见,中国梦是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时,饱含深情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中国梦”就成为激发民族热情、凝聚全国力量、引领发展方向的一面光辉旗帜。“中国梦”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目标理想和价值意愿,有着丰富深厚的价值内蕴,那么,什么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追求呢?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和愿望,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力量,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情感共识,非常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我们备受鼓舞和启发。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要让梦想走进现实,需要我们始终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汇于中国梦之中。"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相似文献   

15.
价值自信通常被理解为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或认同,是一种战无不胜的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灵魂支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愿望,它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生命以及对世界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沉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对人的发展精神领域的深刻反思,诠释了现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表达了自己追求梦想的价值自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6.
理想信念是一个语义独特的概念,它综合了信仰、信念与理想的合理内核,有机统合了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有效契合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终极理想和价值追求;必须使其内容更加综合、前景更加美好、感召力更加强大;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要在“变”与“不变”、永恒性和丰富性中准确把握这些内涵。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独特精神特质愈发凸显,它是科学之真、价值之美、实践之灯和力量之源。在新时代,我们要遵循理论修养、楷模学习、实践历练、制度支撑的实践路径一以贯之地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在于文化自信,其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中华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信为基本内容,内涵历史、情感、道路三重逻辑。具体讲就是构筑平等互助、团结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彰显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尊重、保护、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多样性,塑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民族团结进步。应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迈入新阶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楠 《传承》2013,(1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民族复兴既是中国梦的目标追求,又是其动力导向和评价标准。对民族复兴的把握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实现中国梦要处理好中国梦与个人梦、贡献与索取、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重视价值观教育,注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以及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更有利于“中国梦”从梦想到现实。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12)
正336.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牢牢把握中国梦的本质和内涵,中华儿女的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就会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就能够有力地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中国音乐学院桑海波33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历经百年沧桑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但中国梦在  相似文献   

20.
张楠 《传承》2013,(12):92-9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民族复兴既是中国梦的目标追求,又是其动力导向和评价标准。对民族复兴的把握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实现中国梦要处理好中国梦与个人梦、贡献与索取、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重视价值观教育,注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以及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更有利于“中国梦”从梦想到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