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强"社科方法论"教学的理论性是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要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挖掘"社科方法论"教学的理论深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提升"社科方法论"教学的理论温度,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发增强"社科方法论"教学的理论力度,让"社科方法论"教学以理服人、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守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更不能轻视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接受党的创新理论这一现实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只有"爱听""愿听""听得进",党的创新理论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不断散发出强大的真理力量,也才能切实入脑入心,发挥出同心同向的无穷力量。  相似文献   

3.
建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是"八个统一"的明确要求,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导性强而学生主动性弱的矛盾却突出存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行动指南。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四维协同"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打造"协作备课空间""线上学习空间""线下学习空间"和"反馈提升空间",运用交互式教学方法实现师与师在课前以及师与生、生与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全时空的信息交流与活动交往,促进教学同构、师生协同,为建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提供了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五四"百年成为很多高校思政课上的重要主题,并引发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与思考。通过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高校思政课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新时代,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青年人肩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我们青年人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们青年人发扬光大。亮剑出  相似文献   

5.
要在新时代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必先认识到思政课的自信底气在于可以"说服人""掌握人",而这种力量的本质是对理论彻底性原则的把握,即通过马克思主义提供的科学方法论和先进世界观把握事物本质、认识运动规律,为思政课的说理分析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逻辑指导,充分彰显思政课"以理服人"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6.
陈明乐 《传承》2011,(21):32-33,4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一门主干课,承担着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其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只有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考查评价方式,改变点名方式等,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发挥该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郝爱民 《前进》2017,(6):11-12
<正>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侯马市按照中央、省委和临汾市委的安排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学""做""改""促"等关键环节,精心谋划、精准推进,确保学习教育有序进行。一、抓住"学"这一基础,在全面覆盖上下功夫坚持市委带头、活化方式、严格督查,引导广大党员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守好共产党人精神高地。一是以上率下、层层推进。先后召开常委会、四大班子联席会、全委会,专题研究学习教育工作。市委常委带头讲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有标识无辩识、重价值轻思辨的问题有了根本性改观,但具有思想穿透力的高质量思政课仍是少见,思政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思政教学的发展需求还有差距。思政课要“走心”,就要有“感人心者”的思政课“大先生”。上好思政课需要我们涵养见微知著的时代自觉、深蓄扎根应用的实践智慧、培育静水流深的理论思维、增长直言善引的对话意识,在对接学生生活的真实场域与深剖时代发展问题过程中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相似文献   

9.
高海杰 《思想战线》2011,(Z1):414-417
"人本"理念下构建思政课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根本性、颠覆性变革。在给予思政课教学目标和教学系统中主客体关系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本"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0.
李滨 《时事报告》2013,(8):59-59
如何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大众化,实现入脑入心的目标,是理论宣教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吉林省白山市创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植根工程",以"我讲十八大""我说身边事""我的成功路"三个系列活动为载体,想招法,求实效,着力打造色、香、味、意、形俱佳的理论大餐,让基层群众对理论宣教感觉"有滋有味",进而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被虚化和弱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缺乏清晰认识,资源匮乏、现有资源缺乏整合,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举步维艰。受美国高校"服务性学习"的理念和方法的启发,分别从加强理论研究,科学确定实践教学内涵;结合课程特点,科学设计实践教学;点面结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整合资源,发挥校园网络与社会网络的交互作用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凤玉  ;徐洪刚 《传承》2010,(30):72-73
新增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师资相对短缺、实践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来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既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又能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如何将看似枯燥的史、论、法等内容通过教学设计,让生活阅历简单、成长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课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出来的“四笔账目”法效果不错,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同。  相似文献   

14.
马宇彤 《小康》2011,(9):124
用"临时工"挡箭,不仅在依法行政方面丢分,更折射出当今官场官德滑坡、担当缺失的危急现状。考量干部官德的重要指标便是有无负责的魄力和担当的勇气。官员应该尽快补上担当这一课,让担当意识入脑、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灌输性和启发性是对立统一的,二者可以在思政课上实现契合,灌输是启发的基础,启发是灌输的延伸,对分课堂为实现思政课灌输性和启发性有机融合提供了平台。对分课堂讲授阶段能实现灌输目标,内化、讨论阶段则与启发高度契合,实现思政课"灌中有启,启在灌后,灌启结合"的良好循环。在对分课堂中,为更好实现思政课灌输性和启发性有机融合,要合理把握灌输力度、启发程度、课堂控制,才能如愿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之所以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其合法逻辑存在于价值与方法两个方面。就其价值来说,讨论本身兼具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就其方法来说,讨论是知识创造、发现与传授以及思想传播与塑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讨论式教学可以比较好地实现"思政课"教学目的。"思政课"讨论式教学要求讨论应该是"真的"、"好的"、"对的"。"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做好讨论的组织和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灵动的智慧空间,"活"的思政课堂应该是生活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思维的课堂、智慧的课堂,是充满着"真"、洋溢着"善"、体验着"美"的课堂。推动思政课堂教学转型,主体、形式、内容是思政课的核心要素。因此,上"活"高中思政课,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思政课教师要有"活力";第二,思政课教学形式要"活用";第三,思政课教学内容要"活化"。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份网络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喜欢一门思政课的主要原因"时,参与调查的1342名中学生中居然有89.53%选择的是"被该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喜欢其授课风格"。这印证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一真理。要想增强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  相似文献   

19.
人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的人,思政课只有回归社会生活,才能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大思政课”视域,用足用好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有机融入思政课堂,让社会生活成为思政课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统一,真正体现“大思政课”视野之大、场域之大、格局之大,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既是思政课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思政课需要解决的教学论核心问题。从哲学意义上讲,思政课之所以值得学生学,并且会学有所获,盖在于思政课之于学生具有极强的生存论意义。而这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来说则意味着:思政课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智慧的课程,是学生为生存而主动学习的课程,是通过学习最终成为行动者的课程。从生存出发,为了生存,青年学生才会自觉成为思政课学习的主体,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此,学生才会自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