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双城市剖检10种畜禽267头(只),检出寄生性蠕虫91种,隶属3门4纲20科55属。其中吸虫9种(9.9%),绦虫20种(22.0%),线虫61种(67.0%),棘头虫1种(1.1%);蠕虫中优势种共28种(30.8%),人畜共患虫种31种(34.1%)。在所检出的蠕虫虫种中,卷棘口吸虫、粗头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八钩膜壳绦虫、内翻双盔带绦虫和普氏剑带绦虫为黑龙江省新记录,使本省畜禽蠕虫数由163种增至169种,人畜共患蠕虫数由55种增至57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多头带绦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 u/Zn-SO D)基因的特征及该酶在多头带绦虫上的抗氧化作用,采用RT-PCR技术扩增脑多头蚴C u/Zn-SO D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C u/Zn-SO D;然后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W estern-blot检测,并进行酶比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多头带绦虫C u/Zn-SO D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猪带绦虫和肥头绦虫C u/Zn-SO D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8%和92%;纯化后的多头带绦虫重组Cu/Zn-SOD蛋白的浓度为1.587 m g/m L;用羟胺法测得该重组蛋白的酶比活性为3 125.64 U/mg±76.82 U/mg;H2O2、SDS和EDTA对重组的多头带绦虫Cu/Zn-SOD的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氯仿-乙醇和脲素则对多头带绦虫Cu/Zn-SOD的酶活性并无影响。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多头带绦虫C u/Zn-SO 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多头带绦虫Tm45W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利用RT-PCR技术首次从激活的多头带绦虫六钩蚴中扩增出多头带绦虫Tm45W基因。将扩增产物重组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pET32a-Tm45W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后,将纯化的Tm45W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其血清抗体。结果显示,Tm45W基因全长为813bp,其开放阅读框为765bp,编码255个氨基酸,与多头带绦虫新疆株多头蚴45m基因(序列号:EU326106)的部分序列同源性为90.60%;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为45ku,与脑多头蚴病羊血清的免疫印迹分析呈阳性反应;小鼠免疫后第1周血清中即可检测到抗Tm45W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并于免疫后第35天达到高峰。结果表明Tm45W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能引起机体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多头带绦虫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应用PCR方法扩增20株分离自四川省攀枝花市、雅安市、成都市的山羊脑部和肌间的多头蚴的线粒体nad1基因和nad4基因的部分序列,并进行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0株多头蚴的pnad1基因和pnad4基因序列分别有2个和8个变异位点,长度分别为753bp和801bp,变异率分别为0~0.3%和0~0.8%,检测出3个和6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574±0.055和0.742±0.074,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0 82±0.000 53和0.002 88±0.001,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和0.003。构建的种系发育树显示,四川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且与分布的地理区域、寄生部位没有直接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四川多头带绦虫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其中nad1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nad4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粗纹食道口线虫弗氏旷口线虫和捻转血矛线虫雌虫生殖孔扫描电镜观察杨秋林(青岛医学院266021)粗纹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asperum)、弗氏旷口线虫(Agriostomumvryburgi)和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c...  相似文献   

6.
解剖绵羊 69只 ,在 5 4只绵羊体检获寄生虫 2 4种 ,其中吸虫 6种 ,绦虫 (包括绦虫蚴 ) 6种 ,线虫 8种 ,羊狂蝇 1种 ,以及硬蜱、疥螨和球虫。当地的优势种是捻转血矛线虫、羊仰口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绵羊毛首线虫、肝片形吸虫、胰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贝氏莫尼茨绦虫、羊狂蝇幼虫。腔阔盘吸虫、棘球蚴、丝状网尾线虫、硬蜱和疥螨为双城市首见虫种。丝状网尾线虫是黑龙江省绵羊寄生虫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从2 0 0 1年以来,笔者对黑龙江省2 0个市、县鸡蠕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鸡蠕虫病分布仍较广,蠕虫寄生率和寄生强度也较高。因此,对鸡寄生蠕虫病的防制仍不容忽视。1 流行情况目前已经查出黑龙江省鸡的寄生蠕虫共有10种,其中吸虫2种:宫川棘口吸虫(Echinostomamiyagawei)、透明前殖吸虫(Prosthogonimuspellu cidus) ;绦虫4种:有轮赖利绦虫(Raillietinacesti cillus)、棘盘赖利绦虫(Raillietinaechinoboth rida)、四角赖利绦虫(Raillietinatetragona)、鸡膜壳绦虫(Hymenolepiscarioca) ;线虫4种:鸡蛔虫(Ascaridiagalli)…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多头带绦虫黏着蛋白TmAdh1的功能,利用PCR分别以多头带绦虫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扩增TmAdh1的基因组序列和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进行预测分析。将TmAdh1基因片段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进行原核表达,并利用Western-blot分析该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显示,TmAdh1的基因组序列长1 848bp,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其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402bp,编码133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析表明,TmAdh1蛋白含有1个N端信号肽序列、1个纤连蛋白三型(FnⅢ)结构域、1个糖基化位点和8个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在原核系统成功表达了约40ku的重组蛋白TmAdh1,用其免疫小鼠制备超免疫血清。Western-blot试验表明,重组蛋白TmAdh1可以与免疫小鼠血清反应。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多头带绦虫TmAdh1基因是带科绦虫宿主保护性抗原的同源基因,可作为脑多头蚴病疫苗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9.
贝氏莫尼茨绦虫两种不同型虫体@袁正朴@吴国学¥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研究所贝氏莫尼茨绦虫两种不同型虫体袁正朴吴国学(执笔)郭淑珍王文飙(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747000)贝氏莫尼茨绦虫是牛羊的主要寄生虫之一,鉴定该虫体时以相似的节间...  相似文献   

10.
对来自黑龙江省17个市、县的156头猪进行了绦虫蚴感染情况调查,并对其中5个市、县的50头犬进行了绦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细颈囊尾蚴、棘球蚴、猪囊尾蚴的感染率分别为50.6%、4.5%和3.2%;犬泡状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4.0%和4.0%.  相似文献   

11.
甘南地区无卵黄腺绦虫种类调查袁正朴吴国学(执笔)郭淑珍王文飙(甘肃省甘南州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74700甘肃省甘南地区羊无卵黄腺绦虫感染率较高,不同年龄羊均可感染,因此给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危害。鉴于该地区尚无有关无卵黄腺绦虫分类调查的报道,特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多头带绦虫TmAdh3重组蛋白作为脑多头蚴病诊断抗原的潜力,根据多头带绦虫TmAdh3基因组序列,人工优化合成TmAdh3基因ORF序列并连接至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利用Western-blot分析纯化的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优化检测条件,建立脑多头蚴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了分子质量大小为39.0 ku的重组蛋白rTmAdh3。间接ELISA检测的最适反应条件为:5.00μg/m L重组蛋白rTmAdh3在4℃包被过夜;1∶100稀释血清在37℃孵育30min;1∶10 000稀释的HRP标记的酶标二抗在37℃孵育45 min,底物避光显色10 min。应用建立的方法可检测到人工感染脑多头蚴后第3~8周的绵羊血清;对40份自然感染脑多头蚴的绵羊(剖检确认脑部有包囊)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22.5%(9/40)。与细粒棘球蚴感染绵羊血清和细粒棘球蚴Eg95免疫绵羊血清交叉反应率为5%(4/8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以TmAdh3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可用于绵羊脑多头蚴感染早期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剖检家犬273只,共检获寄生虫22种,其中绦虫5科9属12种,线虫6科8属9种,原虫1科1属1种,隶属于3个纲,8个目,12个科,18个属。在所获的虫体中西里伯赖利绦虫(Railietinacelebensis)、诺氏倍殖孔绦虫(Diplopylidiumnoleri)、普拉泡翼线虫(Physalopterapraeputialis)为贵州省新纪录。同时对5个县53个乡349个村的920只犬进行了粪便镜检,检出虫卵6种  相似文献   

14.
粗头绦虫(Taenia cra-ssiceps zeder,1880)隶属于带科(Taeniidae Ludig,1886)带属(Taenia Lin-naeup,1758)。据文献记述,该绦虫寄生在狗、狼、狐狸、草狐、貉、北极狐、森林貂、獾、猫、森林野猫的小肠内。1986年1~5月,我们对呼伦贝尔草原经济动物寄生虫进行调查中,在鄂温克旗牧区剖检野生狐狸3只,在其中1只狐狸的肠管内发现9条粗头绦虫。国内在狐狸体内发现该绦虫,尚属首次报道。(一)虫体形态记述 虫体呈带状,乳白色。链体长61.5~90.8(mm,下同),宽0.85~1.55,由52~80个节片组成。头节宽0.50~0.68,有4个吸盘和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多头带绦虫Tm16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利用RT-PCR技术从激活的多头带绦虫六钩蚴中扩增Tm16基因,将扩增产物亚克隆入pET32a(+)载体中,构建pET32a-Tm16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后,将纯化的Tm16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其血清抗体。结果显示,多头带绦虫Tm16基因序列长569bp,包括1个399bp的开放阅读框,与已报道的Tm16基因(序列号:EF672036)的序列同源性为99.8%。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约为30.69ku,与脑多头蚴病羊血清的免疫印迹分析呈阳性反应;小鼠免疫1周后血清中即可检测到抗Tm16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并于免疫后第5周达到高峰。结果表明Tm16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脑多头蚴病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6.
一条畸形扩展莫尼茨绦虫王道地(西南农业大学动物养殖学院重庆630716)1995年9月,在四川达县剖检1只山羊,发现十二指肠内有2条绦虫,链体均在70cm以上,有大量脱落孕节,其中1条稍宽。镜检2条绦虫头节时,见链体稍宽的绦虫头节有6个吸盘,制成染色...  相似文献   

17.
裸头科绦虫(Anoplocephalidae)是绵羊重要肠道寄生绦虫。绵羊裸头科绦虫病的流行与其病原的中间宿主———甲螨的孳中图分类号S852.734收稿日期1998-06-17生和繁衍密切相关。甲螨种类多、适应性强,在一年中其数量消长变化规律与自然...  相似文献   

18.
牛肺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和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的幼虫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成虫主要寄生在犬的小肠内,随排粪将绦虫的体节和虫卵排到体外污染环境和草场。人和家畜误食了虫卵后,便在肺和肝等器官形成囊泡样病变,称为囊泡期(即幼虫期)。它可以侵袭所有的哺乳动物,但主要危害牛、羊、骆驼和鹿等反刍动物。棘球蚴病在我国牧区分布极为广泛,牛羊感染率可达40%~100%,家畜感染后病程缓慢,造成饲料空耗、毛和肉减产,农畜丧失使役能力…  相似文献   

19.
犏牛脑包虫及施术方法饶家荣,都几柒力(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中甸县兽医站)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多头绦虫(Multicepsm-ulticeps)的幼虫脑多头锄(脑包虫CoenurusCerebralis)寄生在绵羊、山羊、黄牛、牦牛和骆驼等偶蹄...  相似文献   

20.
杨平等1957年在兰州市屠宰场,从猪的小肠内采得了一些绦虫标本。经研究后,认为是属于膜壳科(Hymenolepdidae Railliet et Henry,1909)的一新属一新种,并定名为盛氏许壳绦虫(Hsuolepis shengi, gen.et sp.)。随后,在陕西(1961)、江苏(1963)、山东(1976)、福建(1964)、河南(1965)、云南(1975)和贵州(1976)相继报道了这个属的寄生虫。1963年梁络球等又研究了陕西的标本,报道了陕西许壳绦虫新种(Huolepis shensinesis rov.sp.)。截至目前本属共报道了两个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