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氓恶势力在农村的崛起及蔓延是近年来人们特别关注和担忧的问题。本文拟就当前农村流氓恶势力的危害及打击、遏制流氓恶势力的对策作些探讨,以期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恶势力调查及其控制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流氓恶势力的滋生演化经历了萌发、生长和成熟三个阶段。农村中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 ,少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 ,传统的宗族关系的消极影响 ,部分群众对流氓恶势力的屈服忍让以及执法机关对流氓恶势力的打击不力 ,这些因素是农村流氓恶势力存在的主要原因。预防和控制恶势力犯罪 ,必须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全方位的防控系统、强有力的打击系统和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3.
农村流氓恶势力犯罪是农村一种较为典型的犯罪形式。其作案手段凶残 ,破坏性大 ,严重危害了农村社会治安。农村流氓恶势力犯罪滋生发展既有社会、人们观念的原因 ,也有公安机关打击不力的因素。加大对农村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流氓恶势力是当前严打整治的重点,但刑法及刑事立法没有相应的规定予以支撑;流氓恶势力案件千姿百态,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而在适用法律上,难以对恶势力犯罪分子体现应有的从重处罚。分析、研究流氓恶势力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打击、预防的治理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许多反映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文章和谈论中,都经常使用“农村流氓恶势力犯罪”这个概念。从目前情况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流氓恶势力犯罪将仍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很有必要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科学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存在?..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改革二十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屯产生了大量复杂因素,使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复杂化,具体表现为:农民刑事犯罪率上升,社会丑恶现象突出,各种矛盾尖锐化,流氓恶势力猖獗等等。造成农村治安状况复杂化的原因主要有:农村基层管理职能弱化;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过剩,就业渠道不畅;农村治安力量不足等。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多渠道发展农村教育;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农村治安管理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流氓恶势力犯罪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流氓恶势力犯罪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及其产生、蔓延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与流氓恶势力犯罪的斗争经验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流氓恶势力是当前严打整治的重点,但刑法及刑事立法没有相应的规定予以支撑;流氓恶势力案件千姿百态,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而在适用法律上,难以对恶势力犯罪分子体现应有的从重处罚。分析、研究流氓恶势力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打击、预防的治理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一、流氓恶势力绝不是个别地方存在的问题,而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越来越突出的治安隐患,公安机关必须把打击的重点和锋芒指向各类恶势力犯罪在改革开放的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整个社会消极因素综合反映的刑事犯罪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流氓恶势力团伙已经成为祸患社会治安的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群众称恶势力是“霸天”、“第二政府”,称恶势力盘踞的地方“晴天天日”,恶势力被摧毁是清除了“天上的黑云”,是“第二次解放”,这是对恶势力的危害性和打击恶势力的重要性的最形象的说明。恶势力视法律为…  相似文献   

10.
关于福建省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 ,从总体上看 ,福建省农村社会治安大局基本平稳 ,但形势十分严峻 ,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5个方面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 ,危害加剧 ;刑事犯罪活动突出 ,严重威胁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流氓恶势力活动猖獗 ,严重滋扰和破坏农村社会治安秩序 ;农村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 ,有的成为恶性刑事案件的诱因 ;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事故时有发生。并指出了解决农村突出社会治安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治安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主要受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薄弱,基层政权受宗族观念影响严重,农民文化层次低、法制观念淡薄,对村匪街霸等流氓恶势力查处不及时等因素的影响。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村社会治安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2.
所谓“流氓恶势力”,一般是指在一定区域或地段内,为非作歹,仗势欺人,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扰乱、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引起公愤的违法犯罪分子及其帮凶。这些流氓恶势力为非作歹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局部地区社会治安混乱的毒瘤和祸根。一、流氓恶势力犯罪现状及其特点1、团伙犯罪突出,往往集抢劫、盗窃、流氓、伤害于一身。2、活动区域相对稳定,侵害目标具有随意性。3、划分“势力范围”,具有很强的排他性。4、“霸”字当头,作案具有暴力性。5、犯罪具有渐进性。成员越来越多,活动区域越来越大,作案形势越…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治安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为暴力犯罪突出,侵财犯罪严重。流氓恶势力活动猖獗,社会丑恶现象蔓延,群体性事件突出。其原因在于农村政权控制能力下降,农民法制观念淡薄,派出所基础工作薄弱,农民自身防范意识薄弱。为此,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区警务以改善警民关系.积极组建村级防范组织,积极开展情报信息工作,加强法制宣传及防范教育,加强物防技防等,从而加强对农村社会治安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恶势力犯罪团伙是公然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大肆实施多种违法犯罪活动的纠合性违法犯罪组织或群体,属于犯罪团伙中较为典型的一类。恶势力犯罪团伙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犯罪主体多有前科劣迹。青少年所占比重较大;犯罪活动趋于多元化,暴力手段逐渐升级;农村恶势力猖獗,长期称霸一方;公然蔑视法律,严重威胁地方治安秩序等。封建帮派、宗族意识是恶势力团伙滋生、蔓延的历史根源,基层控制能力减弱为恶势力团伙提供了生存空间,打击不力致使恶势力犯罪团伙难以彻底根除。为有效打击恶势力犯罪团伙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社会综合控制能力;抓紧追逃工作,准确打击犯罪;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整体作战合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省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主要表现在:1.邪教组织活动和宗教非法活动较为突出;2.一些地区流氓恶势力犯罪猖獗;3.群体性事件增多;4.因民间纠纷激化酿成的杀人、伤害、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突出;5.种植制贩毒品违法犯罪增多;6,部分地区盗掘、走私文物犯罪严重。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地方恶势力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方恶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为非作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治安秩序和经济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因此,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地方恶势力的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是新形势下亟待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而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积极开展综合治理,是预防农村地方恶势力形成和及时有力打击农村地方恶势力的一条正确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恶势力的特征、成因及打击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农村恶势力有所抬头 ,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治安。农村恶势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历史渊源、经济文化落后、基层管理功能弱化及打击不力等。铲除农村恶势力必须标本兼治 ,在开展专项斗争的同时 ,必须重视综合治理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从源头上铲除农村恶势力滋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犯罪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流氓恶势力犯罪都是有组织的普通刑事犯罪,社会危害严重,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正确区分,并依法从重从快予以惩处。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一般犯罪集团向黑社会演变的一种过渡形态。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主要有地方流氓恶势力、职业化犯罪集团、境内外犯罪势力相互勾结三种表现形式,并且有鲜明的组织特征、行为和活动特征、成员特征。  相似文献   

20.
修改后的新刑法第一次使用了“黑社会”的概念,而未如国外许多国家刑法那样直接使用“有组织犯罪”概念。本文从两种提法的比较入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中对第294条的部分解释提出质疑,认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认定,应从目的、途径、组织、结果四方面加以考察。地方流氓恶势力与帮会是我国现阶段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两个主要来源。在一定意义上,地方流氓恶势力危害历史更长、范围更广、影响更烈,无论是立法、执法、还是研究都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