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镜兰 《政法学刊》2005,22(6):43-45
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涉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准确定性与适当量刑以及对其预防遏制问题。要理解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委派”人员适格性之形式和实质要件和“委派”人员从事公务性的特殊涵义。  相似文献   

2.
论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针对争议已久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此文结合历史与现状、规范与现实进行了再界定。全文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于其立法的演变而理清了国家工作人员范围变化的历史脉络; 第二部分着重在于厘定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准国家工作人员的逻辑关系; 第三部分对于 “国家机关”的范围进行了分析界定; 第四部分对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本质特征的“从事公务”之应有之义进行了探讨; 第五部分对各类 “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进行了分析界定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是刑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不仅关乎犯罪者的定罪处刑,更是界定职务犯罪的根本所在;同时这一问题又是理论和实践中的一大难题,成为刑法修订中的争论焦点。新刑法第93条规定了国家工作人员范围后,由于对“从事公务”等字眼的不同理解,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分歧和焦点,本文拟从新刑法规定入手,力求确定其具体内容,以求教于学界和实务界。一、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在确定国家工作人员的外延前,首先应揭示其本质特征,确定一个宽窄适度的标准。标准确定了,外延就确定了。那么国家工作人员的…  相似文献   

4.
<正> 现行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  相似文献   

5.
由于现行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的不明确性,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准国家工作人员)范围之界定,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争议较大。本文着重从宪法学理论、法理学角度出发并结合当前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实际,对准国家工作人员之范围作出分析界定,提出许多相关立法建议,以期对该条规定的立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以及现实背景 ,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应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准国家工作人员。在界定国家工作人员时 ,应把握其从事公务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第一,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贪污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产所有权,作为其物质表现对象是公共财产。应当注意的,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各种经济成份混合运作的形式越来越多。笔者认为,对于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公司、企业的财产,都应视为公共财产。如一国营酒厂被私营企业兼并,该私营企业主持51%的股份承担了所有的债权债务和经营权,虽然从法人的变更、经营方式的改变等表面上看,都成为私营企业的运作形式,但实际上包含着49%的国有资产的投入。因此,该企业的财产,都应视为公共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刑法》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作出了清晰界定,但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存在不同的见解,“身份说”与“公务说”为两种代表说,其中,“公务说”得到首肯的较多,但在实务中应正确界定其内涵的外延。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化与人事制度的完善,国家干部和行政级别的概念在企业中越来越淡化,改制后的企业新招聘的人员及留任的原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很多不再填写干部履历表,而是由合同对其进行约束。这种情形下,如何界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已经成为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委派”及“从事公务”的不同理解上。200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其中专门针对国企改制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提出了解释性意见:“国有公司、企业改制为股份…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数字表明:一是国有公司企业人员在整个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率中呈上升趋势,二是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的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惩处极少数腐败分子同时深挖国有公司企业人员职务犯罪的各种诱因,防微杜渐,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文浩 《法制与社会》2012,(14):173-174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中并列的两个子集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内涵的认识,理论和实践界主要存在两种不同观点,即"身份说"和"公务说"。"身份说"认为,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理应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一、对“从事公务”的理解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及受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 ,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所“从事公务”的内涵 ,不同于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内涵。国有公司、企业都是独立的民事主体 ,各国有公司、企业相互独立 ,存在着彼此间的利益冲突与需求 ,与国家整体利益、社会的公共利益在一定的场合下也有冲突。因此 ,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内涵 ,它既不具有代表国家整体性管理活动的特征 ,但又体现了代表国家对某一国有经济实体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实现而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依法对国家行政工作人员适用奖惩措施有以下作用: 1.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国家行政机关的效率是决定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而官僚主义现象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极大障碍.官僚主义者必然是:“办事拖拉,不负责任,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专横跋扈等等.对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行政人员予以惩处,能有效地增强广大行政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切实履行其职责,从而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龚晓川 《法制与社会》2014,(15):162-163
政府公共服务采购在我国相对薄弱亟待发展,相关立法存在严重缺陷,采购范围的界定原则是服务采购首先要解决的基础性理论问题,结合国内外服务采购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准公共服务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和服务采购范围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5.
再论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范围张兆松修订后的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中划分国家工作人员质疑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孝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犯该《决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之罪(分别指商业受贿罪、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的,依照《关于...  相似文献   

17.
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是人事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之一。考核的目的在于选拔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以达到人尽其用,提高行政效率。根据我国过去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有关文件精神,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的考核应坚持下列原则: 1.民主原则。首先,所有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应平等地享有考核和被考核的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别人的权利,也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言.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要求犯罪主体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即其犯罪主体是刑法理论所谓的真正身份犯.在不考虑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主体身份影响到定罪问题,不具备刑法所要求的相应身份,有关犯罪则不能成立。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9.
公司清算义务人主体范围的界定因未有效区分公司法律形态、未厘清公司控制权本质,导致主体范围的界定存在相同情形被恣意区别对待,不同情形被恣意同等对待的弊病。虽然新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七十条以界定法人清算义务人范围的形式,进一步明晰了有限责任公司清算义务人的范围。但前述公司清算义务人主体范围未科学界定的弊病,并未彻底消除。公司清算义务人主体范围应在有效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七十条规定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区分公司类型、厘清公司控制权本质,实现区分界定,即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封闭公司特性,法定清算义务人应为全体股东和董事;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具有公众公司特性,法定清算义务人应为公司控制股东和董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认定,本文结合近年来查办的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从国家出资企业的界定、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委派形式、委派主体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