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星星 《法国研究》2003,(2):127-141
一、法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传统 “知识分子”是当代传媒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元职业”以知识传播、学术研究、科学实验等为主的脑力劳动者,若以社会公共关怀为己任,以各种行动方式表达意见,超越一己私利,  相似文献   

2.
萨特对福楼拜以及其作品做过不少研究和评论,尤其在晚年完成了三大卷的《家庭的白痴》。他以自己的哲学概念和方法论对作家的生平进行考察,研究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然而,大部分评论都带有不容置辩的判断语气,将福楼拜塑造为被动且否定的作家。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萨特与福楼拜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分歧,指出萨特批评的立足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对萨特与波伏娃之间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法国20世纪大作家波伏娃诞辰100周年,写此短文以资纪念。本文重点论述了萨特与波伏娃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提供了许多不为国内读者所知晓的细节,表述本文作者对其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继 1 92 9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之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造成了惨景空前的物质危机和精神危机。这场浩劫使法国遭受重创 ,牺牲人口近 6 0万 ,由此造成的心理创伤久久难以平复 ,引发的社会问题亦日趋尖锐 ,严酷的现实促使中小知识分子追求进步与自由。存在主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法国得以复兴 ,并最终发展成为当时西方世界十分时髦的哲学流派的。由于存在主义作家不愿意也不可能向身陷困境的人们提供积极的答案 ,而仅是满足于提出问题 ,其“介入”便受到两方面的攻讦 :一方面 ,坚持传统理念的理论家及代表右派的大资产阶级谴责以萨特为…  相似文献   

5.
李克 《法国研究》2013,(1):68-76
《禁闭》表现了萨特哲学对他人的深邃思考:人的存在必须面对他人,因为人只能通过他人才能揭示自己的存在。面对他人会造成一系列冲突,冲突不是身体的外在抗衡,而是人的存在、人的自由与自由之间的限制和搏杀。人际间的冲突具有必然性,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无法遮掩和消除。冲突具有永恒性,它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延续到地狱。冲突具有残酷性,人可以忍受刑具的摧残,但难以容忍他人带来的折磨。萨特通过一句著名台词表现了戏剧的主旨:"他人就是地狱",这是对人的存在真实境遇生动而精辟的揭示,是人无法逃避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按照萨特哲学划分,亨利与露露恰好处于"对立"状态:亨利的存在保守而单一,露露的存在活跃而不可限定。露露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其不确定性,"不确定"不是因为复杂,难以找到合适概念将其"定义",而是露露的存在一劳永逸地拒绝定义。露露的存在像流动的水,超越了所有的僵化概念和死板定义,此即存在主义视域下人的"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7.
邹琰 《法国研究》2009,(1):10-15
昆德拉的《玩笑》和萨特的《墙》都是围绕改变命运的玩笑展开。这两个来自迥然对立的意识形态的玩笑,都是人类在20世纪的命运赌博,玩笑之轻却反射出命运之重。两者体现了昆德拉和萨特对存在的终极悖谬和世界的荒诞的认识,也反映了彼此同中有异的哲学艺术旨趣。  相似文献   

8.
生命进化从来就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变化,而这些相互作用领域的涵盖面和包容性使得相应功能变化呈现出灰色的特征。如果说进化是生命的自然形态,那么发展则是人对生命的自觉要求,而这层意义不仅在今天越来越明显和重要,并且在支撑多方因素互动的物质手段方面已经具有或者说达到了星际水平。在人类世的今天,灰色生命经济学的可能前景取决于如何实现人与地球一体化的功能跃迁,包括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上实行可控的、有节制的和适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雪莹 《德国研究》2023,(2):4-31+144
为探讨在区域及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德国制衡哪些国家,又受到哪些国家的制约,以及主要上游国家和重要市场的身份赋予德国怎样的政治影响力,本文将价值链权力分为上游权力、下游权力和市场权力三类,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相互依赖程度和国家可替代性的价值链权力测算方式。测算结果表明,欧盟尤其是中东欧国家是德国价值链权力的主要势力范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盟单一市场对德国的重要性有所减弱,但德国内需市场对欧盟的重要性却有增强趋势。美国和中国是目前唯二对德价值链权力持续大于德国对其价值链权力的国家。其中,美国稳居对德价值链权力首位,从上游“卡脖子”和广阔的内需市场是美对德两大潜在“杀手锏”;中国对德价值链权力不断强化,但德国对华价值链权力却日渐衰颓,包括一些德国传统优势制造业行业;德国是俄罗斯重要的上游、下游国家和大市场,但近年来中国对俄罗斯的价值链权力显著攀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和广义矩估计模型的实证检验表明,德国的上游和市场权力越强,他国与德国双边政治关系越密切,这一效应主要存在于德国与非欧盟国家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之间。  相似文献   

10.
人之自我的寻找——加缪与贝娄对读一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法国研究》2009,(1):16-22
20世纪西方的两位文学家加缪和贝娄关于人之自我的寻找这一现代著名命题都进行了精深的描述和思考。加缪以形而上的体验确认人之自我与世界、与他者之间存在“荒诞的墙”,故强调坚持自我,承认并坚守人生自我的限度,可以说悲剧性地触及了人生存在的真实底线;贝娄则在社会文化层面注意到人之自我总会不期而遇他者的介入,寻找自我这一行动在精神上常常会演变成对他者的寻求,从而树立起某种超越自我的终极性追求。二者相参照,呈现出人生存在的复杂处境。  相似文献   

11.
东亚出版人会议紧扣着东亚文化与出版两大主题,从人的交流、书的交流到企划出版的交流这3个层面,既务虚也务实。一方面通过相互间的文化与理念的交流,期望了解彼此邻近却隔膜的现代化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则通过共同出版"东亚人文书100",进行跨越国界的文化事业的交流。不过,中、日、韩3国所推荐的书目依然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诉求,因此,如何通过文化的交流来重构东亚的价值和理念,还需要出版人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2.
秦海 《新民周刊》2012,(30):82-83
曾经有人说过,国内企业追求产品品质,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德国企业,"德国造"是令人信赖的代名词,而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正在力求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德国精神里的执著、严谨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德国菲特,国际公认的高端压片机制造龙头;德国双仕公司,世界一流金属检  相似文献   

13.
在总预算有限的条件下,援助国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援助资源进行分割,以决定援助的对象和多寡.然而,日本对华与对印政府开发援助政策却呈现一种国别性和阶段性双重标准.对此,显然不能简单归因于战略考量,而国家利益论、人道关怀论以及社会交换论等对外援助理论解释力不足,相关实证研究则很少从学理层面进行国别比较.究其实质,同一援助国对不同受援国的政策差异及其变迁突显出援助国的角色属性问题.在政府开发援助中,援助国既注重利益权衡与援助实效,也关注国际规范和国内舆论,兼具经济人角色和社会人角色.这双重角色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实现二者的平衡是政府开发援助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核心考量.对华与对印政府开发援助政策的动态调整,充分体现出日本以经济人为基础同时兼具社会人的援助国角色属性.援助国角色属性分析,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对于中国对外援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新兴援助国,中国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既彰显大国担当与国际道义,也兼顾援助的共生性和有效性,平衡好援助国的经济人与社会人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14.
李宁 《当代韩国》2015,(1):126-128
<正>提到韩国的外交,就不得不提到李承晚这个人物。作为韩国近代史上最为著名和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李氏朝鲜没落旁系王族后裔,参与、领导了韩国独立运动,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大统领,也是大韩民国第一任总统。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外交思想及实践,深刻影响了韩国建国后对美、对日关系的基调,成为韩国现代外交政策的缘起。这样重要的人物在中国无人问津不得不说是中国韩国学研究的缺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的朱芹博士所著《独立与依附:李承晚之外交独立思想》(以下简称《独立与依附》)一书填补了这个空白。首先,作者以依附论为理论主线,运用历史分析法,详细阐述了李承晚外交独立思想的三个最  相似文献   

15.
柯卉 《德国研究》2021,36(1):134-151
德意志耶稣会士费隐于1706年入京,作为宫廷传教士直到去世.1709年,费隐以主力成员身份,参与康熙朝《皇舆全览图》测绘,合作完成多幅分省地图.1719年,费隐将最新中国地图寄往欧洲,时间或早于来华法国耶稣会士.得到皇帝认可的费隐在宫廷充任临时译员和临时顾问.承担宫廷事务的同时,费隐以西洋守直人的身份接待1732年到访北京东堂的朝鲜使臣,馈赠天主教书籍和特色物品,其身形容貌令朝鲜使臣印象深刻.考察中国地图西传史以及天主教东亚传播史,不应忽略德意志耶稣会士费隐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