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海峡两岸新夫妻财产制法律冲突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夫妻财产制度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立法表现形式、法定、约定、特有夫妻财产制等方面对两岸新夫妻财产制进行比较 ,研究其法律冲突 ,提出解决冲突的构想 ,分析解决冲突的方法 ,以期保护涉两岸婚姻家庭关系 ,促进两岸人民的正常交往  相似文献   

2.
自2009年两岸共同签署《互助协议》以来,祖国大陆与台湾区际司法合作与互助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经裁定认可的大陆判决无既判力、“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适用范围窄、不认可大陆法院出具的离婚调解书、欠缺判决的认可与执行机制和两岸管辖权冲突的协调机制等。因此,有必要在不断充实和完善各自单边立法与共同签署的区际协议同时,解决调解协议的有效性和执行力问题,扩大两岸法院认可与执行民商事裁判的司法文书、明确管辖权范围,将不方便法院原则作为处理两岸民商事管辖权纠纷的重要制度,使得两岸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更顺畅。  相似文献   

3.
冲突漏洞是由于法律规范发生冲突且不能按适用规则进行排解的法律现象,具有冲突性、不可化解性和层次性等特点,是由于价值目标的冲突、社会的变迁、立法者的技术水平等原因而形成的.对于冲突漏洞可以采用类推适用、目的性限缩、目的性扩张及法益衡量等方法填补.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多边贸易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认清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存在的必然性,提出适合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适用原则,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红 《理论月刊》2007,4(2):135-137
法律冲突的消极影响表现为破坏了法制的统一,消解了法律的功能,增加了交易成本,提供了寻租机会,激励了机会主义行为;法律冲突亦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它是法律变迁的动力,权利保障的源泉,资源整合的契机。研究法律冲突的利弊,就是要趋利避害,发掘其内在的正向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助推了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道德冲突必然愈演愈烈.道德冲突是经常性存在的客观社会现实.西方学者对解决道德冲突的尝试虽然并不很成功,但对于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道德冲突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我国现时代,解决道德冲突,必须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道德教育方面要注意厘清道德冲突与道德相对主义、道德无知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区际法律冲突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雷 《公安研究》2000,(3):46-49
该文对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含义、特点、解决冲突的途径及其步骤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罗日东 《前沿》2009,(5):146-151
新闻自由负载和体现了表达自由并构成民主法治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隐私权作为民事权利已获得普遍认同并在国际社会已经或正在成为宪法权利。然而,两者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权利天然地存在冲突关系并日益紧张。论文分析两者冲突的原因和表现,提出从利益、价值和规范三个层面协调和平衡两者关系的原则和规则。  相似文献   

9.
法律冲突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论争往往始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定义。法律冲突概念的界定对于研究法律冲突问题至关重要。各法学流派因对法律概念理解的分歧而在法律冲突概念界定问题上难于形成共识。出于法律统一这一研究目的考虑,可以将法律冲突界定为法律规范之间的相抵触和不一致。同时,不同学派对于法律冲突的认识并非不可通约,无论对法律冲突的定义有多么不同,其核心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同一法律关系经由不同的规则(不论是实证分析法学派的国家法,社会法学派的民间法,还是自然法学派的自然法)调整而在这些规则之间形成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0.
乐虹 《长江论坛》2009,(3):64-68
权利冲突是继权利义务关系问题、权利本位问题之后法学界又一热点话题,同时也是现实中普遍存的司法难点。研究权利冲突,特别是寻找权利冲突的解决途径,以便在实践中妥善地解决好权利冲突问题,意义重大。我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权利冲突,坚持权利位阶原则、利益/价值衡量原则,完善立法做好事前防范,事后当事人忍让和司法途径予以补充是解决权利冲突的必然进择。  相似文献   

11.
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涉台民商事案件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参照或者直接适用国际私法规范解决涉台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是各地法院的普遍做法。当前,不同法院对涉台民商事案件属性识别存在分歧的原因是审判人员对涉台政策的认知不同,而适用国家法律解决涉台民商事案件所占比例过高的成因则在于当事人衡量两岸关系的特殊现状,理性地回避了选择适用台湾地区"法律"。对祖国大陆而言,为了摆脱当前涉台民商事法律适用面临的困境,应当从观念培育、理论构建、政策检讨和规范整合四个方面着手,解决国家统一前认可合法性未获承认的台湾当局民商事法律效力的正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识别是解决涉外民商事案件所不可缺少的逻辑前提,它的作用在于保障法院正确地确定冲突规范,从而正确地适用准据法。而且,识别对于法院管辖权的确立也有意义。海峡两岸的冲突法学者肯定识别的功能。但是,两岸学界对于识别的涵义、对象以及识别的标准的看法不尽相同,立法、司法实践对识别有具体的理解、表现与运用。解决海峡两岸的民商事法律冲突不可忽视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对两岸和平协议的性质作出分析。两岸和平协议本质上是国内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的协议,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条约。两岸和平协议不是两岸统一协议,但不能排除两岸统一的政治指向。两岸和平协议是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安排。两岸和平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法院审理涉台民商事案件可以适用国际惯例.在争议问题的准据法为大陆地区法律,而大陆地区法律没有相关规定,国际上对于争议问题存在国际惯例的情况下,法官决定是否适用该国际惯例.涉台案件的当事人也可以选择适用国际惯例.国际惯例一般适用在涉台货物买卖、运输、保险、支付、结算等方面,且受国内强行法、公共秩序保留等限制.统一实体私法条约可以作为“国际惯例”而适用于涉台民商事案件.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两岸非传统安全合作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问题正逐步取代传统安全问题,成为新形势下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威胁。因此,海峡两岸应当在原有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合作平台,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NGO的作用,不断推进双方在防范"三股势力"、打击跨境犯罪、防治自然灾害、核能安全合作、应对突发事件和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等方面的互助与合作,共同保障两岸交流的正常秩序和两岸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刘晓巧 《桂海论丛》2005,21(4):80-82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各国的投资和贸易往来日益紧密,跨国的民商事案件将出现,由于各国的法律制度不同会引起不同国家的法律冲突,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司法协助是解决法律冲突的重要途径。文章就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民商事司法协助的法律依据、范围、程序及方法实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两岸合作开发南海渔业资源法律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渔民的重要作业渔场。两岸合作开发南海渔业资源,是解决南海争端的重要着手点和突破口。两岸南海渔业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但这一合作必定面临诸多内外因素阻碍。内部因素是两岸主权共识缺失、互信基础薄弱、沟通渠道有限;外部因素是南海周边国家的分化和美国的阻扰。然而,南海渔业资源北衰南兴的现状与外来侵渔的紧迫形势决定了两岸加紧合作共同维护南海渔业资源主权权利是必要的。目前两岸在政策、法律和技术层面的一致性、默契性和互补性也决定了双方南海渔业合作是可行的。两岸可基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已搭建的制度化平台,由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成立南海渔业工作小组,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构建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开发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期主要矛盾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九大会议精神要求在司法领域也应当不断加强改革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繁简分流改革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在《意见》原则性规定和总体框架指导下,各地区法院展开了对《意见》实施的具体探索。在落实案件繁简分流机制过程中,应以程序正当化为前提,坚持公平与效率平衡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选择权并建立多元化矛盾解决机制,从诉讼流程各环节深挖改革空间,细化和创新具体举措,追求审判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司法效益最大化,准确实现繁简分流的制度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蒋超  李小朋 《桂海论丛》2013,(1):115-118
在习惯法研究中,如果采用当代国家法中通用的法律体系作为区分部门法研究的标准,极可能导致既不能很好地把握我国习惯法固有的基本精神内核,又使得民商事习惯法的范围过于僵化,难以达成研究目的。立足于当下民商事习惯法特定的生存背景,结合民商事习惯法的“内在理路”,探求民商事习惯法的内在精神,从其固有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实证的解决纠纷过程及效果出发,对民商事习惯法的范围进行再认识,是应取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