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刑释解教工作机制对于提高刑释解教的工作效率、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确保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刑释解教工作机制在沟通、衔接机制,核查、建档机制,安置、帮教机制,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完善建议:推动相关立;构建刑释解教信息数据库;重视保障体系建础;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健全沟通、衔接的长效机制;拓宽就业安置渠道,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
当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就业工作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 ,也正面临着许多困难。该项工作的新局面的形成有赖于观念上的创新和制度上的突破。应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启宽容、开放、希望之门 ,铺就就业的绿色、高速和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3.
山东刑释解教人员有效安置机制建设的主要创新做法是,坚持职业化培训,无缝化衔接,社会化帮教,多元化安置。安置帮教工作新机制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就业安置率和安置帮教的衔接率,大大降低了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率,有力地促进了山东社会的和谐稳定,刑释解教人员高兴,党和政府满意,新闻舆论肯定,成效显著。山东实施刑释解教人员有效安置机制的经验主要有:必须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必须加强协调配合;必须坚持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善于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条件下,刑释解教人员的构成、特点以及回归社会后的地位、环境、心态等较之以前发生了一系列深层次的变化,如何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新时期条件下的安置帮教工作应逐步走社会化、市场化、法制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推进新时期安置帮教工作的对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条件下,刑释解教人员的构成、特点以及回归社会后的地位、环境、心态等较之以前发生了一系列深层次的变化,如何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新时期条件下的安置帮教工作应逐步走社会化、市场化、法制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事关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和社会生活权利的实现 ,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用法律手段规范和促进安置帮教工作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教育管理工作,笔者对莱阳市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就当前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刑释解教解戒人员作为特殊人群中数量最大、隐患最多的一个群体,做好对他们的帮扶管控工作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对刑释解教解戒人员的帮扶管控工作进行积极探索研究,建成了"贵州省刑释解教解戒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进一步助推贵州省刑释解教解戒人员衔接安置帮教和服务管理工作,同时,也为全国各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刑释解教解戒人员安置帮教和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刑释解教”人员的社会接茬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是有连续性的。只有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才能有显著的成效。可是,有些部门忽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接茬教育,认为,改造是劳改、劳放部门的任务;期满回到社会上安置就业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盗窃犯罪案件持续上升,在全国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达80%以上。上海盗窃犯罪案发数逐年增加,在全市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1989年84.1%,1990年84.2%,1991年1~7月,85.6%。作案对象中约有20%是刑释解教人员。有二组数据:一组对已查破的239起全大盗窃案件中涉及到的523名作案对象分析,刑释解教人员有113名,其中前科是犯盗窃的55名,约占49%;另一组对因犯盗窃正在服刑劳教的615名“几进宫”对象分析,其中前科是犯盗窃的有338  相似文献   

11.
《监狱囚犯论》遵循科学的规律,理性地看待罪犯,融入宽容、正义、法治、权利、民主等现代行刑理念,确立罪犯在监狱改造中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的确立,意味着罪犯必须对其犯罪行为负责;意味着罪犯对自己的矫正负有重大责任,是矫正的主导者.在罪犯的权利尊重、保障和实现上,将罪犯权利置于人权的高度,置于公民权利的同等位置,罪犯的权利就是公民的权利,因而一样地神圣.监狱要成为正义和尊重罪犯权利的一个阵地,监狱警察要真正成为罪犯新生活的领航者.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监狱对罪犯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路明确,分层建立了培训体系,强化了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职能,但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经费和体制等方面的困难,应建立罪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长效机制,继续争取和落实政策、加强罪犯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等,以提高罪犯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有清一代,为将人犯快速、有效地缉拿归案,针对不同情形、不同目的采取不同的缉捕策略:为捕得真盗、搜得真赃,运用掩捕之术;对共同犯罪,“以盗捕盗”,从内部瓦解;为避免捕役之弊,舍捕役而“以民捕盗”;运用购线和悬赏的方式换取人犯的信息和臣民的协捕;允许因缉捕不力而承担责任的缉捕主体戴罪缉捕以调动其缉捕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罪犯教育工作在我国罪犯改造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但是,关于“罪犯教育”是否具有“惩罚性”,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教育改造对于罪犯而言,具有“强制性、痛苦性和不可选择性”,是教育改造具有“惩罚性”的表现。而惩罚从其本质意义上讲,具有报应和威慑的价值取向,而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具有善质性,目的不是为了让罪犯产生痛苦,而是使其发生改变,得到矫正,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5.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Object Relations Therapy)是一种强调"治疗师—来访者"关系的深度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诠释客体和客体关系内涵,分析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的理论依据以及实施的四个阶段,对中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进行初步探讨。在罪犯心理矫治中引进客体关系心理治疗,是罪犯心理咨询和治疗手段的创新,也是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和践行监管安全"首要标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监外执行罪犯的防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罪犯监外执行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当通过完善立法、规范监外罪犯交付环节、加强督察等方式构建与完善监外执行罪犯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犯罪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对被害人非人格化的技巧 ,以规避良心和道德的谴责。国家和社会在犯罪控制中也有一个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过程 ,但是 ,这种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应该、不必要也不明智。对非人格化过程的阻却 ,提供了一个潜在被害人避免犯罪侵害、国家与社会控制犯罪、矫治犯罪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涉毒类女犯是一个特殊的人群。通过与全国常模比较,研究该类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有助于说明涉毒类女犯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有针对地开展矫治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挥她们的优势,进一步强化提高这一类毒品犯的社会责任意识,起到自我矫治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对其他罪犯矫治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监狱法》的适用为我国改造罪犯、保障人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监狱法》也存有一些立法上的盲点,例如对服刑能力的规定就是如此。服刑能力是罪犯接受刑罚惩罚的能力,对一个具备完整服刑能力的罪犯实施惩罚是符合正义的基本要求的,但是,对于一个服刑能力有缺损的罪犯实施强制性改造则是非人道的、非正义的。我国对服刑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立法上还有许多空白之处,这就使得服刑能力成为刑罚改造实践中的一个盲点。  相似文献   

20.
论胁从犯中“胁迫”之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胁迫”对于胁从犯的成立具有关键意义。在实践中,认定胁从犯中“胁迫”应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标准,从外部威胁行为出发,由外及内,判断行为人是否受到精神强制。为判断精神强制的成立,可以考量威胁程度与可能性、威胁者和受迫者的个人状况、威胁行为作出的客观背景、被迫者实施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