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很多当代叙事学家都认为所有的虚构叙事都有一个不同于作者的虚构叙述者。这一观点被称为“泛叙述者论”。本文以充分的理由驳斥了这一观点,同时指出那些看似支持这一观点的重要论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在简要介绍小说理论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来说,都没有必要为每个虚构叙事假定一个虚构叙述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哲学在其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流派,他们各自体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华文化的不同基因,至今仍然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虽然这些流派观点纷呈,但从中折射出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征:重人生、重践履、重道德、重和谐、重知觉.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学的本体不可以诗言志或诗言情一言以蔽之,它有志、情、性、灵四种形态,虽说任何历史阶段的诗学本体都是共时与历时、多义与变化的综合,但仍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它开山于志,经情志的过渡而达于情,再经情性和性情的转换而达于性,又经性灵的转换而最终达于灵。诗学本体的流变,可以说是中国诗学史的主脉。  相似文献   

4.
中国行政文化流变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方面,数千年的文明史,使得中国行政文化有着丰厚的历史积累,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艰难进步,传统行政文化受到了致命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变革中的大国,超大规模的行政,加上整个社会正处于由行政控制向以市场为主导的体制转型的过程,造成了中国行政的空前复杂性,也使中国行政文化进入了激变、再生的重要关头。知古以鉴今,明今以识未来。传统的东西,究竞是包袱还是财富,没有对传统的理解难以明白。中国现代化,不可避免地要立足于既定的行政文化,要明白它与传统的真正关系,为此,不仅要知道目前行政文化的特性,而且要对传统有清醒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风水文化渊源、传承、流变的分析,认为风水文化中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环境意识和传统美学理念,是风水的精华;风水文化中参杂着占卜巫术和福祸荫应思想等迷信成分,是风水的糟粕。精华要继承,糟粕应摒弃。遵从“过去有益于将来的发展”的信念,采取理性态度去对待和研究中国风水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国家和民族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中国梦彰显了中国特色,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探索和追求,找到的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但目前这条道路还不成熟,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本法律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宪法概念和法律形式。它在中国的出现和使用,经历了一个从范围宽泛到对象特定、从用词混乱到固定搭配、从文件用语到宪法概念、从理解片面到内涵丰富的渐进发展过程。但由于宪法规范的过于原则和《立法法》条文的简单照抄,致使基本法律甄别标准及认定程序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规范,因而无论在概念使用上还是在对具体法律的定性上都缺乏经常性和统一性,给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立法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亟需在进一步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完善、丰富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自信,主要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具有无比优越性的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特色”到“中国优势”的转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总结和概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创造了中国发展的世界奇迹。这条道路既不同于苏联模式,也不是民主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社会主义在当代实践中的新形态。中国道路还不够成熟,尚未定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艺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作用。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催生出本民族的优秀文艺,并使本民族文艺在外来文化的挑战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优秀的文艺作品会提高和净化人的精神境界,庸俗的文艺作品则可能对人的精神素质产生负面的影响。繁荣当代中国文艺会对中华民族时代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是以儒道为主导的,尤其是儒家的伦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文学的世俗性特征第一就是伦理文学,以及由伦理延伸出来的政治文学;第二是在田园山水中寄托情思乃至消融自己的自然文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的这种世俗性特征,即使到了所谓“全盘西化”的现代,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东干文学是中亚的华裔文学,是海外华语文学领域中的新成员。东干文学在文字、语汇、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区域华语文学无法替代的特性,比如东干文字的拼音化、对晚清乃至宋元时代语汇的保留以及文化上兼具俄罗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多元性。这些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都为海外华语文学在学科的命名、整合研究以及未来发展中的生机与危机等理论构建与深化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使命远远没有终结,其社会使命主要在于充分发挥现代文学的历史认知功能与思想启蒙作用;学术使命主要在于回归文学本体,并尽力呈现历史的复杂性;教育使命主要在于关注中小学与高等院校的现代文学教育,及时把学术成果转化为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为防止衰老而保持文化整体的灵活性、模糊性,在整体结构各部分的均衡、调和与相反相成中运行,注重继承性、连续性、传述性,构成了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西方文化作为一种正常发展的文化,必须时时否定旧有,其文化与文学是在整体结构各部分的精确性、片面性、极端性对立斗争中,以批判性、否定性与跳跃性的形式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中亚华裔东干文学和中国俄裔侨民文学是20世纪中、俄文学交流中两种特殊的文学样态。两种文学在形成的历史时段、发展的空间分布和文学的生存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可比性。两种文学都受中国文化和俄罗斯文化影响,反映了中俄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历史文化语境和作家写作姿态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两种文学存在差异。比较这两种文学能发现20世纪的中、俄文学交流存在多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7.
从主题学视角看,启蒙、专制、救亡、翻身、民粹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核心主题,路径选择的不同既能够使它们同步实现,也能够使它们相互拆解。从晚清到"五四",从抗战到新中国,虽然不同时期主题表现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互有隐显的结构形式却决定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格局与面貌。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重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是历史的产物 ,对经典的认识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 ,不仅需要拓展边界 ,而且应该重读经典 ,在深度发掘上下功夫。在历史还原、文化还原与多元解读 ,尤其是审美分析方面 ,现代文学经典重读具有广袤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文学的英雄叙事走过了一条由强化到弱化、由英雄到凡人的道路.这既是思想启蒙的结果,也是多元价值并存社会的一种必然要求.从狂人到战士再到嬉皮士、土匪,英雄的背影逐渐远去,其身上承载的求真、向善品格淡出人们的视野,人类的精神高度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德育叙事即通过德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德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德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其对德育者、德育对象、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方式都具有突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