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阿克苏市,近年来,随着“科技兴阿”战略的实施与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由“九五”末的18.69亿元增长到“十五”末的34.43亿元,年均增长了1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农牧民年人均收入达3789.19元,同比增长了  相似文献   

2.
数字     
给“十五”中国算账国内生产总值据国家统计局当年统计公报披露,“九五”末的2000年,全年GDP为89404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5年,中国GDP达182321亿元人民币,折合为22257亿美元,人均1700美元。“九五”时期GDP为393578亿元人民币;“十五”时期GDP达633861亿元。税收“九五”时期为47350亿元,2005年达30866亿元,“十五”时期我国税收总收入达109217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131%。人均可支配收入“十五”末的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十五”末的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晏县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机遇,促发展,全县政治团结稳定、社会和谐进步,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和鼓舞的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五”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达到15.2%,2001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6年达到1.99亿元,与“九五”末相比增长127.1%;人均GDP达8072元,比“九五”末增长120.7%,年均增…  相似文献   

4.
达拉特旗是自治区级贫困旗市,“八五”末,全旗仍有近11万人口在温饱线下挣扎。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光彩事业”,使其在我旗蓬勃发展。“九五”以来,我旗实施光彩事业项目总数达到110个,引资总额近9亿元,其中境外资金2364万美元,旗外资金684亿元,培训各类人员1000多人,兼并、收购国有、集体企业13个,安排下岗职工和贫困农牧民629万人,“光彩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旗经济的发展,到“九五”末,全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17亿元,年均增长28%;财政收入达到273亿元,年均增长4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9元,年均增…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头5年转瞬即逝。在“十五”的结尾处,我们回首这一时期,会津津乐道于一些意义重大的数字,也会被一些为我们忽略的数字所鼓舞。这些数字,构成了我们对这5年的数字印象。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2003年,我国GDP达117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4年,我国GDP达136875.9万亿元,同比增长9.5%,人均GDP达1269美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GDP和人均GDP两大重要指标。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8.8%,高于“十五”计划中年均增长7%的目标,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  相似文献   

6.
“十五”工作简要回顾“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领导下,黄南藏族自治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两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十五”末,全州生产总值达到22.7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7.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367元。全州财政收入达到21174万元,年均增长25.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034万元,年均增长4.6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8.18%。固定资产投资大幅…  相似文献   

7.
“十五”时期,果洛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抢抓机遇,调整思路,把握重心,深化改革,切实制定实施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是果洛州历史上发展最好、改革开放步伐最快,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时期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一)经济总量增大,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十五”以来全州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2001-2005年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4503万元、60608万元、67396万元、71859万元和78911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1.4%、10.3%、8.2%、7.1%和7.3%,五年年均增长8.82%,超过计划1.82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1.96个百分点。全州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迈上了较高速度增长的平台。“十五”末,全州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124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7.98%,年均增长5.06%,高于“九五”2.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882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48倍,年均增长19.93%,高于“九五”18.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905万元,比“九五”末增长57.39%,年均增长9.5%,低于“九五”2.21个百分点,2005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九五”末增长36.07%,“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35%,高于“九五”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全州把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巩固一产,增强二产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提升和优化,增强了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国民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4.45:9.15:46.40调整为2005年的35.64:15.06:49.3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9个百分点。(二)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州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以草为本,强化基础,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畜牧业发展方针,紧紧围绕畜牧业增产和牧民增收两大目标,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落实各项措施。狠抓畜牧业常规生产管理和防灾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母畜比例、出栏率和商品率。同时积极开展畜种改良、舍饲半舍饲和牛羊育肥试点等工作,加快传统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畜牧业的转变,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使畜牧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2005年,全州实现农牧业总产值37875.83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7.75%。年均增长3.32%,比计划高0.32个百分点;全州牲畜繁活率56.9%,比“九五”末提高3.91个百分点;总增率28.28%,提高4.54个百分点;出栏率32.44%,提高7.65个百分点,商品率26.73%,提高7.78个百分点;年末存栏牲畜212.33万头只,比“九五”末下降12.92%,母畜比例55.02%,比“九五”末提高4.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松州》2014,(5)
<正>按照赤峰市委、市政府工作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赤峰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要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以上。实现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二五"时期农牧民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必须达到14.9%。据抽样调查,2013年,赤峰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022元,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增加3012元,增长60.1%,三年年均增长17.0%。到201 5年,赤峰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如果达到10020元,农牧民收入翻一番目标就可以实现。要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9.
这个依山傍海的城市,正一手拨动海洋经济之弦,一手依托群山描绘城市发展新图。2011年,温岭全市实现GDP669亿元,年均增长11%;财政总收入66.55亿元,年均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31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4950元,分别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10.
玉树藏族自治州属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十五”期间,玉树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实施的历史性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社会政治稳定为保障,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综合州力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实施“生态立州、畜牧稳州、非公活州、旅游强州、项目建州、科教兴州、依法治州”七大战略,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特色经济日益壮大,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全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十五”末,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6亿元,比“十五”计划提高6.1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14%;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2602元提高到2005年的4363.6元,年均增长10.8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5年完成266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五年集计完成25.2亿元,年均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86亿元,年均增长19%,是“九五”期间的2.66倍。——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了畜牧业防灾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牧草良种基地、农牧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工程和青稞、洋芋、中藏药材、蔬菜、饲草料、牛羊育肥、特种养殖等“七大”基地建设项目,五年内共建设围栏草场325.73万亩,畜棚49.04万平方米;解决了4.56万人、49.1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有近16%的牧民搬出了帐篷,实现了定居,目前,全州定居牧户占总牧户的73%;农牧区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牧民生产经营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商品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由以农牧业为主开始向多元经济转变,农牧民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九五”末的7%上升至目前的10%,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93.9元,年均增长6.87%。——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州各地各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行扩大内需方针的机遇,牢固树立“不抓项目就是失职,不会抓项目就是不职称”的责任意识,把抓好项目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强州富民的重要举措,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加强管理,促进了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十五”期间累计开工建设637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37.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近3倍。共建成了106条县乡村公路,修建99座乡村独立桥,公路总里程达6285公里。实现了州府到省会、州府到县城的路面黑色化,县城到乡的部分公路等级化,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拉贡、龙青峡、聂恰河、坎达水电站先后开工建设,农(城)网改造和乡镇光伏电源项目全面实施,全州45个乡(镇)、80个村已结束了无电的历史;共争取落实地勘项目168个,储备了一批优势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旧城改造和小集镇建设全面启动,一批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场等市政设施建成或即将建成,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了六县危房改造工程和六县基层政权建设项目、公检法司办公用房项目,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用房和千部职工个人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完成了州府及各县的电话扩窖改造,开通了互联网宽带业务,移动通讯覆盖全州主要城镇及4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商万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紧紧抓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启动实施的历史性机遇,狠抓递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工程的组织实施,使生态立州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民生态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全州完成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种草42.5万亩;天保人工造林0.39万亩,封山育林234万亩,天然林管护573万亩;长防林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万亩,封山育林12.2万亩,育苗0.1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2.9%增长到2005年的3.2%;完成了2003年度退牧还草工程,实现禁牧、休牧草场712.64万亩,减畜52.47万个羊单位,生态移民3003户;“消除白色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启动实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使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民族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第三产业实现生产总值3亿元,比“九五”末增加2亿元;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51420人次,比“九五”末增长214%,实现旅游收入2570万元,比“九五”末增长425%;个体工商户达到2535户,注册资金3951.5万元,从业人员5016人,分别较2000年增长56.5%、69.2%和189.6%;私营企业达到67家,注册资金达到5514.8万元,从业人员近891人,分别较2000年增长204.6%、122.7%和185.3%;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年均增长9.1%;以宾馆、餐饮、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以加工制作安冲腰刀、民族服饰、帐篷、藏毯、陶艺、佛教工艺品、嘛呢石刻为主的民族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不断增加。——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了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工作,保持了连续三年行政机关人员零增长的好势头;农牧区税费改革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乡财县管乡用、财政专项资金分级管理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施,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全州电力体制改革及上划工作,国土资源、药品监督、烟草专卖、编制等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坚持不懈地推进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五”期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1个,资金达2.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6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群众利益得到维护。围绕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引导和管理服务职能,多形式引导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累计共安置城镇各类人员就业4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2.9%以内;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37元,年均增长9.57%。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以殛文化、教育、旅游、保健  相似文献   

11.
“十五”期,我省经济总量跃上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据省统计局的最新核算数据,2005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为13365亿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超过“十五”计划目标4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高3.5个百分点。人均GDP27552元,年均增长11.7%,按2005年年平均汇率对美元8.1917∶1计算,折合为3363美元,成为全国第一个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省份。GDP和人均GDP均已在2004年提前一年超过“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分别从2000年的658.4亿元和342.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115.4亿元和1066.6亿元…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3984亿元增加到2009年7759亿元,预计今年超过9000亿元,比2005年翻1.2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十一五年均增长13.7%,比十五快2.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8590元增加到2009年16045元,预计2010年达到18800元(折合约2800美元),翻1.1番。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01,(1)
大理州“九五”成就辉煌  在省、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九五”期间,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为跨世纪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九五”末,全州国民生产总值可达 133 5亿元,比 1995年的 71 27亿元,增长 87 3%,按可比口径计算, 5年年均递增 9 4%。财政收入达 19 1亿元,比 1995年的 11 35亿元,增长 66 1%,年均递增 10 9%, 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6 65亿元,年均递增 17 5%…  相似文献   

14.
《松州》2015,(1)
<正>进入"十二五"时期,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在多项惠农惠牧政策措施的推动下,赤峰市农村牧区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据抽样调查,2013年赤峰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022元,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增加3012元,增长60.1%,年均增长17.0%,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增速快4.8个百分点。收入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农牧民生活消费  相似文献   

15.
七月流火,广西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在这火热的季节,记者就近年来广西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采访了自治区交通厅厅长黄华宽。“十五”交通建设成就喜人黄华宽厅长首先介绍了目前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他说,“十五”时期,全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0.8亿元,年均完成超百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73%。交通完成投资约占“十五”时期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6%,为拉动广西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出了贡献。交通投资的大规模增长促使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跃上了新的台阶,通行…  相似文献   

16.
《时代主人》2006,(3):17-17
——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0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0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6%,比“十五”计划目标3000亿元超过1070亿元。按现行汇率换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40美元。  相似文献   

17.
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产业开发战略、城镇化战略、开放带动战略、科教兴区战略 ,把定西地区建设成为西部开发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试验示范区“九五”计划执行情况改革开放 2 0年来 ,特别是“九五”时期 ,是定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全区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 2 0 0 0年 ,预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43.7亿元 ,比“八五”末增长 5 4.3% ,年均递增 9.1% ;预计财政收入达到 …  相似文献   

18.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做好六篇文章“十五“期间,我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就是农产品商品基地、龙头加工企业总产值年均分别增长10%、1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年均递增2个百分点。“十五“末,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0%,农业产业化农户参与率达3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率达30%以上。到2010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0%,农业产业化农户参与率达50%以上,农业产业化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曾开宏 《当代广西》2006,(16):61-61
“十五”期间,田阳县工业获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全县累计开工建设投资5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94个,计划总投资40亿元;竣工投产项目64个,完成投资7.5亿元。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亿元,比2000年增加4.7亿元,总增长109.3%,年均增长15.85%;工业增加值4.32亿元,比2000年增加2.93亿元,总增长210.8%,年均增长25.47%;利润总额7200万元,比2000年增加8430万元,扭亏为盈;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5∶41∶24,第二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工业化开创了新局面。在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中,田阳县始终以工业项目为核…  相似文献   

20.
“十五”时期,开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凝聚全县力量,战胜“12·23”井喷和“9·4”洪灾两次特大灾害,实现了经济快速稳健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秩序稳定和谐,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计划可量化目标均提前一年完成。初步预测,“十五”期末,开县GDP总量将突破70 亿元,年均增长12.7%;人均GDP达到603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年均增长12.7%;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12亿元,年均增长8.5%;三次产业比由“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