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6月3日,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当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出现在宋庆龄亲属的行列中时,有人悄声探问:“这位先生是谁?” 他是谁?原来,他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嫡亲外孙王弘之。  相似文献   

2.
一方是被生母寄养在中国的苏联婴儿,一方是他的勤劳善良的中国养父母,在长达50多年的时光里,他们共同演绎了这篇美丽的传奇故事———2004年4月4日,是中国农历猴年的清明节。这一天,在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姚家村一座花木掩映的坟墓前,一位身躯高大、隆鼻凹目、生就一头金黄色卷发的“外国人”,跪倒在地,向已安眠在故乡的一位中国老人———他的“爸爸”,虔诚地磕着响头。目睹这位“外国人”用地道的河南乡村风俗祭拜亲人,姚家村的乡亲们都对他投以嘉许的目光。姚家村村民姚相亭激动地告诉笔者:“俺这个叔叔叫姚安琦,这两年逢着清明和俺三爷的…  相似文献   

3.
大二的时候,因为失恋,午夜,独自一人站在闽江大桥上吹风、望月。这时,有个拄拐的老人迟疑地向我走来,他非常婉转地询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想不开,并意有所指地说生命的宝贵……我是聪明人,马上领会了他的意思,便用幽默安慰这位好心的老人:“谢谢你,我不会游泳,所以不会干蠢事的!”他有点不好意思,但显然宽慰了许多。离去时,他说:“对不起,我看到了,就不能不过问,要不,我会不安的……”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20日下午5时,这是一位老人去世前意识清醒的最后一刻,在病床上,她紧紧拉住儿子的手:“悠真,你要永远记住,妈妈是党的女儿。我死后,帮我代交一万元党费……”交完党费,这位老人的工资卡上便仅剩85.46元,而她一生所捐献的钱物,早已超过300万元。这位可敬的老人,就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首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的长女——著名免疫学家,社会活动家,全国政协第八届常委,第七、九、十届委员,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女士。  相似文献   

5.
一位泰国记者在谈及新总理炳·庭素拉暖将军时说:“他看上去很虔诚,几乎可以说是圣洁。”这位赞赏者也许说出了这个国家许多人的想法。泰国普遍都承认炳在打击泰共游击队所起的作用。这位记者说:“他不装假矫饰,这正是我最赞赏他的。”炳在被任命为总理之后充分地显示了他这一品质,他到政党领袖的家里,商谈组织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我的父亲、曾任全国第七届人大委员长的万里酷爱网球和桥牌,这是今年已经90周岁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古稀老人,至今还连任这两个协会的名誉主席,而且退下来的这位国家领导人已把这两项运动都当成他“全部生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至今他还坚持着每周打三次桥牌和三次网球的“雷打不动的时间表”,笔者有幸上周还陪老爷子打了一场(当然是6∶0,老爷子现在是不会“输”给任何对手的),他的网前手感确实好,击球又快又狠,落点十分“黑”,就是一流选手也是防不胜防。这让老爷子喜笑颜开,也让对手“望球兴叹”!作为当年(1984年)在国…  相似文献   

7.
2000年5月2日,一架波音747客机穿行在越南蔚蓝色的天空下,机舱内,一个白发苍苍的美国老人理查·路特尔手中紧握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33年前就是他亲手枪杀了照片上那个和女儿亲密合影的父亲!而33年后,当他满怀仟悔再次踏上那片不堪回首的热带丛林时,一位叫阮晚兰的越南妇女以一种近乎悲壮的真诚,深深宽恕了这位战争年代的杀父仇人……  相似文献   

8.
江南名城南昌是一座古老祥和的城市,在世纪交替前11小时之际,一位刑警队长在“打黑”中,不幸被暴徒枪击壮烈牺牲成为共和国20世纪最后一位烈士。人民警察为人民英勇献身应该是极为平常的事情。然而,这位警官的牺牲却在短短的5天中名震江西,扬名全国,成了“世纪英雄”、“开世英烈”。2001年元月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追授他革命烈士称号,1月5日,南昌市委,市政府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分别作出决定向他学习;还是这一天,国家公安部追授他一级英雄模范称号,其家属被召进北京,受到公安部长贾春旺的的亲切接见,这在共和国历史上极为罕见。人们也许要问,这位英雄是谁他有什么惊天动地事迹为什么如此之快名扬全国呢笔者从这些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入手,撰写了这篇纪实报告——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下旬的一天,在北京黑龙江省住京办事处,一位94岁高龄老人刘莹女士亲手将一件收藏了45年的“铁人王进喜手迹”捐献给大庆铁人纪念馆。馆长张志接过“手迹”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抑制不住感动的心情。45年过去了,那些尘封的往事浮云般地在老人脑海中掠过……  相似文献   

10.
人民大会堂,第八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健步登上讲台他那洪亮的声音.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饱含深情地倾诉”我爱中国、我爱香港”时,会场响起热烈掌声。这位八旬老人就是全国政协常委、港事顾问、香港《镜报》文化企业发展公司董事长徐四民先生。 徐先生长在海外,中年回国,临近花甲又赴香港创办《镜报》,风风雨雨,近半个世纪,与祖国肝胆相照,为海内外侨胞所敬仰。  相似文献   

11.
在平凉地区侨联一间朴素简陋的办公室里,挂满了奖状和锦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写有“侨胞之家”、“奉献爱心 造福桑梓”、“侨胞的贴心人”、 “穿针引线 振兴平凉”、 “联谊五洲侨胞 振兴甘肃经济”等十几面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送的锦旗。在这些奖状和锦旗里面不知包含着平凉地区侨联干部田国鼎多少心血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一位古稀英国老人来到青岛,归还了他5岁时偷到的一颗“龙牙”。在归还“龙牙”时,老人将一个木刻的“歉”字举过头顶,希望得到青岛人民的谅解和宽容。老人勇于正视自己幼时所犯错误,感动了青岛市,也引来了央视《聊天》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送礼     
徐卫初 《海内与海外》2003,(4):66-66,65
不久前在报上看到一位老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讲他到美国看儿子,回国前想买些礼物送给在国内的亲友,可到了商店看来看去,发现许多价廉物美的商品上面都写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标志。这位老先生怕别人拿到“中国制造”的礼物会轻看他,很是为难。看到这里,我深有感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  相似文献   

14.
少年     
这已经是我第五次把包裹退给眼前这位老人了,他每月的第一个周二都会准备一个包裹在家门口等我,连续半年,从未间断,我和他说过他写的地址查无此人,但老人执意要寄. 这一次,老人仍不例外地拿着包裹在门口等我,我有点忍不住,我说:“老人家,这个包裹我不能再给你寄,寄包裹是要钱的,您浪费您的钱,也浪费我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2001年7月20日下午1时30分,一架银色的波音757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位儒雅老人刚刚走出机场大厅,等候已久的人们就热情地迎了上去,给老人戴上了一个硕大的花环,激动地对老人说:“方老,我们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您老人家,您能在百忙之中从美国来蓉讲学,是成都学子们的荣幸……”  相似文献   

16.
巴黎老者     
在巴黎街头,我曾一度像着魔似地寻找着老人。我想看到法国老人与中国老人在外在气质上的那种差异,想弄清楚彼此文化背景下的一种表现。或者说,我在寻找一个想像中的老人。仅此而已。只是,在来往的行人中,极少见到能让我确认为“老人”的人。看上去,年轻人就是年轻人,而中年和老年的概念,让你从他们的面貌上感到有些模糊。欧洲人的年龄藏在他们的眼睛里。于是,把颤颤巍巍的形态强加给了“老人”。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我终于见到了三位老人。一位是沿街乞讨钱物的老妇人,一位是出入时装店的老妇人,另一位则是坐在咖啡馆里品酌的老头儿。那…  相似文献   

17.
鲁南 《新青年》2006,(3):11-13
"我儿子是1979年在北京参加世界高能物理学会时突发重病而致残的,医生说他活不过两年,老伴和儿媳承受不住打击,一个猝然去世,一个离家而走,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默念的第一件事就是:绝不能先我的儿子而去……"近日,笔者在山东大学王政之教授的家中采访时,隋桂芝老人泣不成声,向笔者讲述了这个发生在大学教授之家的悲欢故事……  相似文献   

18.
17岁     
火车驶进河南境界已近子夜,但从报站名称及偶尔传来的乡音中还是强烈地感受到了家乡的气息,老人就是被这种气息感染,才披衣从卧铺车厢来到与硬座车厢交接处的。交界处的门口正蹲着一位抽烟的年轻人,见有人走来,年轻人一惊,“忽”地站起来,老人说:“你没座位吗?要不到我的床上躺躺?反正我也睡不着。”“不不不。”年轻人慌乱地抖落烟蒂,一副欲走又犹豫的样子。老人看出他确实没有座位,就后退两步把这块地盘再次让给年轻人,年轻人也就继续斜蹲在了那儿。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身高仅有1.4米、隆胸、驼背、肺活虽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约八百毫升左右的人。他即使从一楼爬到二楼,也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半条命”的残疾人,在乌鲁木齐团结路上却有口皆碑,各族群众称他是“天山脚下的让·享利·杜南”。他多次荣获各级红十字会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今年5月他被评为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两次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他,就是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副主席、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康复医院院长、侨属刘寅生。1992年8月1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  相似文献   

20.
今年82岁、离休定居在兰州生物研究所的燕真老人是河北定州人,1938年5月,他18岁时在曲阳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参加革命。在五台县军区卫生部医训队学习时,他在河西村参观“白求恩模范医院”,第一次见到白求恩大夫。已属耄耋之年的他深情地回忆起白求恩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当时,白求恩正在筹建一个战地“模范医院”,医院设在河西村。我们是上午到的,一看,这个名为“国际和平医院”的“医院”其实就是一个破庙。一进庙门,我就看到一个瘦削、高个儿、头发稀少而花白的外国老头儿,正在画图并弓着腰教一位当地木匠做木夹板和牵引架,他就是白求恩。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