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广东省南海市的68只沙皮犬进行了肠道寄生虫调查,采取粪便检查和对病死犬剖检.结果检出绦虫2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和复孔绦虫;检出线虫6种即犬弓首线虫、犬钩虫、狮弓首蛔虫、巴西钩口线虫、犬鞭虫和犬胃线虫;吸虫1种即抱茎棘隙吸虫.其中寄生于沙皮犬肠道优势种为犬复孔绦虫、犬钩虫和犬弓首线虫.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剖检59只褐家鼠、12只黑家鼠,从其肠道中检获2种线虫,经鉴定为巴西日圆线虫(Nippostrongylus brasiliesis)和四翼无刺线虫(Aspiculuris tetrateres).前者在褐家鼠的感染率为89.83%(53/57),感染强度为1-14条,在黑家鼠的感染率为58.33%(7/12),感染强度为1-10条;后者在褐家鼠的感染率为35.59%(21/59),感染强度为1-8条,在黑家鼠的感染率为41.67%(5/12),感染强度为1-5条.  相似文献   

3.
旋毛形线虫分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旋毛形线虫属种分类研究的现状及虫体杂交试验、同工酶酶谱分析、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试验等旋毛虫分类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国际上已将毛形属分为8个隔离种(即T.spiralis, T1;T.nativa, T2;T.britovi, T3;T.pseudospiralis, T4;T. murrelli, T5;T.nelsoni, T7;T.papuae,T10T.zimbabwensis,T11)和3个分类地位尚未确定的基因型(即T6、T8和T9).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马寄生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报告了寄生于云南马体内的寄生性蠕虫共23种,其中包括吸虫2种:肝片形吸虫、日本血吸虫;绦虫2种:大裸头绦虫、叶状裸头绦虫;线虫19种:马圆形线虫、无齿阿氏线虫、普通戴氏线虫、小三齿线虫、锯齿状三齿线虫、尖尾喷口线虫、长交合伞毛细线虫、舌状毛细线虫、冠状毛细线虫、辐射环行线虫、帕氏阅齿线虫、杯状彼氏线虫、高氏舒毛线虫、马副蛔虫、马蛲虫、胎生普氏线虫、蝇胃线虫、大口胃线虫、马腹腔丝虫。它们隶属于9科19属。尖尾喷口线虫、小三齿线虫、舌状毛细线虫、冠状毛细线虫、辐射环行线虫、帕氏圆齿线虫、杯状彼氏线虫和高氏舒毛线虫等8种蠕虫为云南省首次记录。文内对固形线虫科和毛细线虫科的13种线虫作了扼要的形态学描述和量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我国15个城市的共621份新鲜赛马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结果显示:208份样品呈肠道寄生虫虫卵/卵囊阳性,总感染率为33.49%。检出5种肠道寄生虫:以圆线虫为主要感染种类,感染率为29.79%;马副蛔虫的感染率次之,为4.83%;球虫、隐孢子虫和裸头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81%、0.32%和0.32%。不同采样地点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结果表明,应加强赛马肠道寄生虫监测工作,合理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作者于1988~1989年,采集邛崃山系的卧龙、喇叭河、蜂桶寨和岷山山系的王朗4个自然保护区的野外羚牛粪便299份,用沉淀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结果,羚牛体内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2.31%(276/299),包括仰口线虫(Bunostomumsp.)、毛首线虫(Trichuris sp.)、槽盘吸虫(Ogmocotyle sp.)、莫尼茨绦虫(Monieziasp.)、6种艾美尔球虫(Eimeria sp.)、小型肺线虫(属原圆科Protostrongylidae)、蛔虫(属蛔虫科Ascaridae)和圆形线虫(属圆形线虫亚目Strongyloidina)。其中,小型肺线虫为其优势种,感染率75.25%(225/299);6种艾美尔球虫均系新种,它们是四川艾美尔球虫(E.sich-uanensis)、羚牛艾美尔球虫(E.taxicolor)、喇叭河艾美尔球虫(E.labahenica)、花纹艾美尔球虫(E.anthostriatus)、卧龙艾美尔球虫(E.wolongnsis)和王朗艾美尔球虫(E.wang-langncis)。  相似文献   

7.
管状线虫、贾第鞭毛虫、毛滴虫是寄生于小鼠肠道的主要寄生虫 ,严重影响小鼠的健康和动物试验的准确性。为防治小鼠肠道寄生虫 ,我们筛选研制了饲料添加药物驱虫散 ,对寄生虫具高效驱杀作用 ,又无毒副作用 ,为开发实验动物净化药物提供了试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 经粪便检查 ,粪便中有管状线虫、贾第鞭毛虫和毛滴虫的普通级KM小鼠 5 0只 (雌雄各半 ) ,由本所动物室提供。1.2 试验药物 驱虫散 (自拟 ) :由苦楝子、黄连、乌梅等组成 ,所用中药及甲硝唑均购自甘肃省药材公司。1.3 分组和给药 将选择的 5 0只KM小鼠随机分…  相似文献   

8.
对采集自食蟹猴肠道血结节中的3种线虫进行形态观察后鉴定,并用PCR扩增其ITS2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3种线虫分别为尖形食道口线虫、双叉食道口线虫及缩小特尼登线虫。测序结果表明,3种虫体ITS2基因序列的大小均为216bp。邻位连接法构建的种系发育树显示,本研究中测定的尖形食道口线虫、双叉食道口线虫和缩小特尼登线虫序列在进化树上自成独立的拓扑分支。以上结果为人类食道口线虫病及缩小特尼登线虫病建立分子鉴别诊断方法提供了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斑马 (Zebra)在野生动物园散养环境中是优势动物 ,采食量大 ,母马胎儿也大。我园 1匹母斑马因胎儿过大造成难产、阴部撕裂引起排尿障碍 ,经 4个多月 ,分 5次治疗后痊愈。1 发病过程及治疗1.1 第 1次治疗  1999年 4月 6日早上 ,发现本园食草动物展区 1匹母斑马出现产仔症状 ,至午后只露出一点蹄部。此时 ,母马体况逐渐虚弱 ,努责减少 ,已呈难产 ,即决定人工助产。1.1.1 诊断 对斑马用吹管肌肉注射保定宁进行保定 (以下保定过程均见表 1) ,待人能接近斑马后将母斑马依栏用绳适当站立固定。用 1.0g/L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会阴部 ,碘伏…  相似文献   

10.
经对宁夏自治区各县、市的1085只家兔和盐池等4个县的35只野 兔用蠕虫学完全剖检法检查,查出寄生蠕虫共16科28种,其中家兔(包括舌形虫和鞭毛虫)14科22种,野兔8科17种。在这些虫种中,有19种为宁夏区新记录,其中亚利桑那细颈线虫(Nematodirus arizonensis)、无刺细颈线虫(N.aspinosus)、曲颈瓶形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retortaeformis)、印度小筛线虫(Micipsella indica)、北美栉状莫斯果夫绦虫(Mosgovoyia pectinata americana)5个种属国内新记录;棉尾兔毛首线虫(Trichocephalus sylvilagi)、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等7个种为自然感染宿主新记录。对调查结果按科、种列出了虫种名录,并分析了全自治区兔寄生蠕虫的感染状况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1980年10月我们从四川省名山县家兔胃内检得一种线虫,其感染率为15.1%,感染强度为1~56条。经实验室鉴定,认为是属于苇线虫属(Ashworthius Le Roux,1930)的东北兔苇线虫(A.Leporis Yen,1961)。该种虫在我省还是首次发现。并且我们的标本与尹文贞氏从吉林省漫江县获得的标本在形态构造方面雄虫较近似,而雌虫的差别则较大。现将我们的标本的形态描述和对尹氏(1961)关于苇线虫属各个种的检索表修正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种为研究对象,对其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以Clustal 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MEGA4.0程序的MP法和NJ法及PUZ-ZLE 4.1程序的ML法构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B、C种以及北方对盲囊线虫的种系发育关系.结果显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种的ITS-1,5.8 S,ITS-2序列大小分别为451 bp、127 bp和277 bp,鲁道夫对盲囊线虫3个种与北方对盲囊线虫ITS序列种内差异小,种间差异明显.种系发育关系分析发现,这3种方法(NJ法、MP法和ML法)构建的种系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其中C种和A种聚在一起,构成一支,再和B种聚在一起;北方对盲囊线虫单独成一支.研究结果证明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种确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13.
为获悉西藏地区马属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集西藏4个地区马属动物粪便样品111份,采用卢戈氏碘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测到6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圆线虫82.88%(92/111)、球虫10.81%(12/111)、阿米巴原虫17.12%(19/111)、马副蛔虫12.61%(14/111)、鞭虫2.70%(3/111)和结肠小袋纤毛虫4.50%(5/111),检测到的寄生虫总体感染率为88.29%(98/111)。另对所有样品基于毕氏肠微孢子虫ITS位点进行巢式PCR扩增,检测到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6.31%(7/111),共鉴定出3种基因型:1个已知基因型Ebp C(5/7)以及2个新基因型,分别命名为XZM1(1/7)和XZM2(1/7)。结果表明,西藏马属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严重,尤其是圆线虫的感染率较高,检测到毕氏肠微孢子虫的3种基因型,系统发育分析中基因型XZM1归类于具有一定人兽共患风险的第2群,基因型Ebp C和XZM2属于具有高度人兽共患风险的第1群,证实该地区马属动物是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储存宿主,且在其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甘肃省部分地区藏羊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共采集甘肃玛曲县和碌曲县2个地区177份新鲜粪便样本,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测,然后对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出8种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4.35%(167/177)。阿米巴原虫和艾美耳球虫为优势虫种,感染率分别为35.59%(63/177)和84.75%(150/177),其他肠道寄生虫如:毛尾线虫(鞭虫)、圆线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78%(12/177)、22.60%(40/177)和4.52%(8/177)。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和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69%(3/177)和0.56%(1/177),然而PCR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52%(8/177)、1.69%(3/177)和34.46%(61/177)。此外,混合感染现象较为严重,存在2~7种寄生虫感染情况,且玛曲县和碌曲县均以2种寄生虫混合感染最为普遍,总感染率达到38.42%(68/177),高于其他混合感染情况。本次调查研究表明,甘肃地区藏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普遍存在,藏羊的肠道寄生虫防控和饲养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绵羊夏柏特线虫和叶氏夏柏特线虫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部分序列(pcytb)和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部分序列(pnad5)的克隆和遗传变异分析,首次为在分子水平上区分绵羊夏柏特线虫和叶氏夏柏特线虫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方法分别克隆了6条绵羊夏柏特线虫陕西分离株和9条叶氏夏柏特线虫青海分离株的pcytb和pnad5。将测序结果应用ClustalX 1.81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 4.0程序中的MP法将pcytb和pnad5串联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获得的pnad5和pcytb序列的长度分别为388bp和659bp,其变异率在绵羊夏柏特线虫分离株中分别为0.3%~1.3%和0.2%~2.6%,在叶氏夏柏特线虫分离株中分别为0~1.8%和0.2%~1.2%,较为保守。但pnad5和pcytb序列在两种间差异率较大,分别为14.7%~16.0%和15.0%~17.3%。用pcytb和pnad5串联后的序列进行的种系发育分析表明,绵羊夏柏特线虫和叶氏夏柏特线虫分别位于2个分支,支持叶氏夏柏特线虫为独立种;pcytb和pnad5序列可作为夏柏特线虫种间鉴定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奥拉奇细颈线虫和扁刺细颈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对采集的22个细颈线虫样品的pcox1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细颈线虫pcox1片段的长度均为400bp;奥拉奇细颈线虫和扁刺细颈线虫pcox1序列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25%~4.00%和0~1.50%,种间差异为9.00%~12.75%;通过重构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发现,奥拉奇细颈线虫和扁刺细颈线虫位于2个独立的分支上,可有效区分两种细颈线虫。结果表明,pcox1可作为奥拉奇细颈线虫和扁刺细颈线虫遗传进化的理想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科学家证实,球虫不仅与其他寄生虫之间相互影响,而且与细菌、病毒同时感染也发生相互影响。本文仅就此问题作一概述。 (一)球虫与其他寄生虫之间相互影响 1.与线虫同时感染相互影响:Davis等(1959)首先报道了改良杂交乳牛艾美耳属(Eimeria spp.)6种球虫与斑点古柏线虫(Cooperia punctals)混合感染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其实验中,球虫、线虫混合感染牛比单一感染牛出现更明显的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  相似文献   

18.
寄生虫跟其他生物一样,受到电离辐射后,可使虫体在宿主体内不能正常发育。Thzzer和Honeij(1916)首先研究了X射线照射对旋毛虫发育的影响。其后Schwartz(1921)证明x射线照射能抑制旋毛虫幼虫的发育。自Jarrett等(1957)报道应用x射线照射的胎生网尾线虫感染性幼虫和jarrett等(1959)报道经x射线照射的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给绵羊接种后都能引起抵抗力以后,采用x射线照射幼虫的方法来研究反刍动物胃肠道线虫的免疫的论文相继报道。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预期通过试验探索x射线照射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的生存和在宿主体内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经x射线照射的捻转血矛线虫进行免疫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甘南牧区羊寄生虫种类多,感染率高,危害严重,据1984年调查,碌曲县尕海乡的绵羊寄生虫有肝片吸虫、同盘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奥斯特他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血矛线虫、类圆形线虫、夏伯特线虫、毛圆线虫、毛首线虫、网尾线虫、原圆线虫、歧尾线虫等。1986年抽查碌曲县尕海、郎木寺两乡的羊群,发现几种主要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是:肝片吸虫31.54%(41/130)和69.16%(74/107),绦虫32.5%(13/40),小型肺线虫95%(38/40),消化道线虫100%。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汉江制药厂合成的复方甲苯咪唑,据医学临床试治,对蛔虫感染者治愈率为97.1%,对其它肠道线虫亦具有很高的疗效,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广谱驱虫药。但治疗成虫仍不能达到排除病源污染环境的有效目的,为探讨该药对蛔虫幼虫的治疗效果,我们首先应用该药于1985年10~11月份,对感染猪蛔虫移行期幼虫的小鼠,进行了治疗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药品:复方甲苯咪唑片(又名速效肠虫净片),每片含甲苯咪唑100mg,盐酸左旋咪唑25mg,西省汉江制药厂生产,批号:850540。 2.实验动物:本校动物场提供的昆明系小鼠,20日龄,体重22.46±4.63g,共50只(雌、雄各半)。试验前各小鼠均停食半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