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 ,新巴尔虎右旗全面开展了畜间布鲁氏菌病免疫 ,为考核免疫效果 ,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免疫羊不同时间和未免疫羔羊血清抗体检测 ,综合分析表明 ,近年全旗开展的布鲁氏菌病免疫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1 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情况前些年新巴尔虎右旗一直对当年羔羊、犊牛用布鲁氏菌S2菌苗进行饮水免疫 ,由于免疫密度低 ,保护率较差 ,布鲁氏菌病仍有散发流行。近几年在全旗全面开展布鲁氏菌病畜间免疫 ,对全旗牛、羊改用布鲁氏菌M 5活菌苗注射和布鲁氏菌 (S2株 )活菌苗口服免疫 ,1997-1999年累计免疫牛、羊 30 5 .6万头 (只、次 ) ,免疫密…  相似文献   

2.
山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可致孕羊流产、羔羊 ( 18月龄 )关节炎和结膜炎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近十多年来国内外调查结果和研究资料表明 ,随着布鲁氏菌病的基本控制 ,衣原体病已成为造成山羊流产的主要因素。广西近年来大力推广山区养羊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了解近期我区山羊鹦鹉热衣原体的感染情况 ,我们于 1996年 12月至 1998年 12月 ,在广西 14个养羊规模较大县的山羊应用衣原体病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了血清学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血清来源 从百色、南宁、桂林、柳州和贵港 5个地区 14个县采集山羊血清 2 168份。…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农场,于1980年家畜布氏杆菌病得到控制以来,在猪群中仍不断发生流产。该一中队生产母猪流产率高达56.1%,三中队流产场率为31.3%。为了查清其流产原因,于1986年对流产母猪群进行了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采集被检血清333份,经补体结合试验检验,阳性101份,阳性率为33.3%。所采病料,经鸡胚卵黄囊培养,分离到鹦鹉衣原体。人工接种怀孕母猪可引起流产。为控制本病流行,按《羊流产衣原体甲醛灭活油佐剂  相似文献   

4.
1988年元月以来,我场六队放牧的怀孕母牛和初生犊中发生李氏杆菌病流行,造成了较大损失。有关本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流行情况 六队位于二场场部东南3km处。该队养有3个繁殖牛群共426头(基础母牛360头),以放牧为主。品种有黄牛、犏牛、荷兰牛及杂种牛。1988年元月至6月22日共有26头怀孕母牛先后发生流产,流产率7.2%。168头犊牛中只有38头于产后1周内发生下痢,发病率22.6%。经治疗有27头治愈,治愈率为71%,11头死于全身性衰竭及败血症,致死率28.9%。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因这 2种病都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在乳牛养殖业中需定期检疫 ,发现病畜应及时淘汰 ,以确保人畜的健康。1 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乳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潜伏期一般 2~ 6个月 ,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 ,可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 ,多见于妊娠的第 6~ 8周。病牛在流产前数日表现分娩预兆 ,生殖道有炎症表现 ,流产后常出现胎衣不下 ;此外 ,还出现关节炎症状。诊断该病可对流产胎儿进行细菌学检查 ,分离出布鲁氏菌即可确诊 ,对牛群检疫通常采用血清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序列,针对流产布鲁氏菌1型特异的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及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可以快速鉴别流产布鲁氏菌1型的Bb1-PCR方法,并验证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该方法对牦牛流产胎盘组织的临床检样进行诊断,验证其临床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Bb1-PCR(25μL)的最佳扩增条件为:退火温度68.5℃,引物浓度15pmol/μL,Premix Taq12.5μL,35次循环。在该条件下,仅流产布鲁氏菌1型标准菌株(B.abortus 2308)扩增出784bp的目的条带,而马耳他布鲁氏菌,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猪种布鲁氏菌,犬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2~6、9型,大肠杆菌O157:H7和耶尔森菌O:91均无条带出现。敏感性为1CFU/mL。用建立的Bb1-PCR方法能直接从流产胎盘检样中检测流产布鲁氏菌1型,其诊断结果和细菌学表型鉴定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建立的Bb1-PCR方法能够准确检测流产布鲁氏菌1型,其高度特异、敏感、可靠、稳定,适用于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节粮畜牧业的飞速发展 ,养羊业在陕西省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然而 ,布鲁氏菌病、蓝舌病和衣原体病是影响养羊业发展的 3种主要疫病。为了查清这 3种疫病在陕西省的流行情况 ,为制定正确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在陕西省部分地、市的种羊场进行了布鲁氏菌病、蓝舌病和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 从渭南、宝鸡、杨凌等地、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种羊场 ,共采集血样 96 5份 ,分离血清后冻存备用。1.2 诊断液 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抗原、阳性血清与阴性血清 :购自中牧集团成都药械厂 ,批号分别为 990…  相似文献   

8.
利用杂交瘤技术筛选出3株抗布鲁氏菌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5C10、4D2和3E4;利用单抗5C10建立了检测血清中布鲁氏菌抗体的竞争ELISA(cELISA)方法。用该方法对320份牛血清样品和147份绵羊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并与商品化布鲁氏菌病试剂盒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用建立的cELISA方法和商品化布鲁氏菌病试剂盒对320份牛血清样品和147份绵羊血清样品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5.6%和92.5%。用补体结合试验(CFT)进一步检测差异结果的样品(25份),证明建立的cELISA与CFT的吻合率更高(21/25),而商品化布鲁氏菌病试剂盒与CFT的吻合率较低(4/25)。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用于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的cELISA方法更特异敏感,在布鲁氏菌病根除计划中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设计的1对特异性引物对流产布鲁氏菌2型CVCC70502株总DNA进行外膜蛋白基因omp25的PCR扩增,得到了1条完整的基因,大小为642 bp;测序分析证明,它与国外报道的流产布鲁氏菌omp2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经酶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表明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此重组质粒转化至宿主菌BL21(DE3)中,用IPTG进行诱导。结果证实,该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为分子质量约50 ku的融合蛋白,与理论推测的蛋白分子质量一致;Western-blotting试验证明,表达蛋白OMP25可被流产布鲁氏菌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10.
针对红河州山羊妊娠期流产严重的现象 ,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查、实验室诊断、人工感染试验和治疗试验。结果发现 ,妊娠母山羊流产现象覆盖全州 ,且流产率以每年 11.5 0 %的速度递增 ,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 30 .82 % (12 10 / 392 5 ) ,衣原体抗体阳性率为32 .31% (12 6 8/ 392 5 ) ,其中弓形虫和衣原体双重感染阳性羊占 9.35 % (36 7/ 392 5 ) ,未检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羊 ;自流产胎儿肺抹片中发现弓形虫滋养体包囊 ,7份流产胎儿中有 6份分离到衣原体 ;用土霉素及复方新诺明治疗有明显效果 ;人工感染试验能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病例模型。调查结果表明 ,红河州广泛流行的山羊妊娠期流产的病原是弓形虫、衣原体 ,2种病原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是造成流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家养天山马鹿的来源主要靠捕抓野生仔鹿。近年来 ,部分鹿场和养鹿户开始饲养母鹿 ,通过自然交配繁殖仔鹿。随着怀孕母鹿数的增加 ,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原因不明的马鹿流产病例 ,但现在还没有人对这种原因不明的马鹿流产开展研究。2 0 0 0年 5~ 8月 ,笔者在察布查尔县某鹿场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检疫时 ,证实本地区家养天山马鹿中有布鲁氏菌感染 ,为开展家养天山马鹿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1 流行病学调查该鹿场 1994年建场 ,绝大多数马鹿为山上捕抓的野生仔鹿和收购私人的马鹿。据调查 ,私人马鹿大多也系从野外捕抓的仔鹿 ,部分…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8— 11月份 ,甘肃省玛曲县采日玛乡的部分牦牛群发生以拉稀、血便、鼻孔流淡黄色液体为主要特征的疫病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 ,其中部分牛合并感染巴氏杆菌。通过抗菌、抗病毒、调节胃肠功能、调节酸中毒等综合治疗及免疫预防 ,使疫情得到控制。1 发病情况玛曲县部分地区的牦牛从 2 0 0 0年在夏季牧场 (沼泽牧场 )发病。据统计 ,从 9月 18日至 10月 2 8日 ,新昌、上乃玛村 5 3户牧民饲养的 90 0 0多头牦牛发病 70 0余头 ,死亡 5 2 3头。该病主要通过动物接触感染 ,通过草场上污染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IDEXX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对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湖北、河南、福建、浙江等省的大中型猪场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 (PRRS)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共检测84 4份血清 ,检出阳性 382份 ,阳性率为 4 5 .2 6 %。其中湖北省猪场的 6 6 1份血清 ,检出阳性 2 4 9份 ,阳性率 37.6 7%。 4 83份种猪血清 ,检出阳性 2 4 4份 ,阳性率 5 0 .5 2 % ,36 1份仔猪血清 ,检出阳性 14 1份 ,阳性率 4 0 .0 6 %。在被检的 5 0个猪场中 ,检出PRRS血清学阳性猪的猪场 4 1个 ,占 82 .0 0 % ,其中湖北省的 38个猪场 ,检出PRRS阳性的 2 9个 ,阳性率 76 .32 %。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对布鲁氏菌病临床流产材料及其它病理材料中的布鲁氏菌检查、疫情监测方面,尚无一快速、敏感、实用的方法。为此,本文建立了3种免疫酶组化法(直接法,间接法和SPA法)对5个种14个生物型布鲁氏菌进行了检测,并探讨了这3种免疫酶组化法的应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①家兔,2.5~3kg,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查阴性;②怀孕30~35天的豚鼠,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查阴性;③小白鼠,18~22g。2.菌种:①布鲁氏菌:5个种不同型别的布鲁氏菌共17株,来源于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②对照菌:共50株,其中大肠杆菌11株,变形杆菌3株,波氏杆菌1株,羊流产沙门氏菌,牛流产沙  相似文献   

15.
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的绵羊、山羊均可感染发病。为了摸清军牧场畜群中羊衣原体病的流行情况。我们于1987~1989年,在畜禽疫病普查中,对驻甘肃、青海两省部队的羊群抽样进行了羊衣原体病的血清学检测。(一)材料与方法1.检验试剂与标准阳、阴性对照血清:均系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1)间接血凝试验冻干抗原(致敏红细胞),批号:8803。  相似文献   

16.
1988年3月份,北京郊区县少数猪场母猪发现产死胎现象,逐渐扩大,至8、9月当新建规模化猪场母猪陆续开产后,疫情突然严重起来,母猪死胎流产现象,遍布北京14个郊区县,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从流行情况与临床症状来看,可能是与猪饲料污染有关,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进行了饲料检验。  相似文献   

17.
某牛群于1984年10月爆发布病。验检疫,成年母牛污染率达62.4%,菌型鉴定为牛Ⅲ型 流产率 125头阳性黑白花纯种母牛,1984年10月至1985年9月,平均怀孕83.3头,流产57头,流产母牛占怀孕牛头数的68.33%,占阳性牛总头数的45.6%。流产率较高的月份为1984年12月至1985年2月,共流产26头,占总流产头数的45.6%。可能与天气严寒和疾病初发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乳牛原乳中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 ku基因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技术。结果显示,本方法的特异性好,只能扩增布鲁氏菌DNA,而不能扩增同样能引起乳牛流产的鹦鹉热衣原体、弓形虫、胎儿弯杆菌DNA;乳样的检测灵敏度达50 CFU/mL,重复试验35次,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均十分理想;对 4 批 331 头凝集试验阳性(24 份)或阴性(307 份)乳牛的乳样用本方法检测,符合率为100%。在48 h内即可获得诊断结果。本方法同样可用于血液或其他流产病料中布鲁氏菌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在西北某地区的3个县10个牧场,对2160余只羊进行了羊肺炎霉形体病的调查,血清样品673份,检出阳性101份,阳性率为16%;并从发病地区羊群采集的2例山羊和1份鼻拭子病料中分离到3株霉形体。经系统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确诊为羊肺炎霉形体(M.ovipneumonia)。  相似文献   

20.
1985年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农场猪群发生流产和死胎率高达30%,为了查清流产病因,同年在该场采集猪流产胎儿10份,进行病原分离,从8份病料涂片中见到了衣原体原生小体,并分纯2株猪流产衣原体(CPD_8,CPD_(13))。另外,又从流产过的母猪群采集血清333份,用衣原体补体结合试验法检查,检出阳性101份,阳性率为33.3%。为了预防衣原体性流产的危害,笔者应用在农场分离的猪流产衣原体,试制成灭活苗,进行免疫预防试验,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