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眼     
《南风窗》2004,(9)
伊拉克是否会像沼泽地一样把美军黏住?伊拉克的国势前景将会如何?美国的伊拉克政策走向将会如何?对于上述问题,尽管仍有许多不确定、不明朗的因素,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基本面的判断。第一,伊拉克人的抵抗和袭击带来的美军伤亡,加上美国总统选举年这个因素,美国很有可能按时从伊拉克撤军和向伊拉克移交主权;同时美国也将谋求组建一支由联合国授权的包括美军在内的多国维和部队。从而,外国军队在伊拉克的课题,就从"占领"变成了"维和"。联合国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15日,驻伊拉克美军在巴格达举行降旗仪式,标志着长达近九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2003年,美军仅用三周时间便占领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开启一场战争远比结束一场战争难得多”,伊战不仅使美国深陷“帝国的过度扩张”,更是让数十万人付出生命的代价。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撤军仪式的讲话中承认,伊拉克今后仍将面临恐怖主义、国家分裂、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宣布向阿富汗增兵1.7万,由此,驻阿美军的数量将达到5.5万,7月16日,国防部长盖茨又称美国2009年派往阿富汗战场的美军人数可能高于原定计划;2009年6月31日,美国根据2008年底与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签署的“驻军地位协议”,从伊拉克城镇撤出战斗部队,完成了第一阶段撤军任务。撤兵伊拉克和增兵阿富汗标志着美国新政府反恐战略调整进入实施阶段,同样是反恐战场,美国却分别采取了撤兵和增兵两项截然不同的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局势从4月份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军遭到逊尼派和什叶派激进武装力量大规模的武装反抗,反抗美军占领的武装冲突从费卢杰和纳杰夫两地很快蔓延到伊拉克许多城市,仅仅4月份一个月就导致约140人美军死亡,成千上万伊拉克平民死伤.  相似文献   

5.
在2004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作为美国盟友的意大利派遣3000多名意大利官兵参加了英美联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其中纳西里耶之战是意大利军在伊拉克所进行的主要作战行动,对手是600多人的什叶派非正规军,他们大多数是什叶派领导人穆克塔达·萨德尔(MoqtadaSadr)领导的“救世主军”(al-MahdiArmy,也译作“迈赫迪军”)成员。“救世主军”主要装备有AK-47步枪、德拉古诺夫狙击步枪、60追击炮及火箭筒等武器。根据美国方面的资料,萨德尔大  相似文献   

6.
进入1月后,驻伊美军开始规模空前的换防调动。根据美军的说法,在大约13万美国驻伊军队中,将有11万多人得到轮换,在未来4个月内回国。奉调回国的命令,使得很多在伊拉克筋疲力尽的美军士兵有了歇息的机会。但是,在他们背后,是一支虽然也已筋疲力尽,但却无法休息的美国军队。可以说,自9·11事件以来,美军已经被赋予太多的任务--先是阿富汗,然后是伊拉克。而且布什以他的勇敢或鲁莽,在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和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日前报道,当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缓解国内外反对向伊拉克动武的压力,向新闻媒体重提“零伤亡”的作战理论时,包括美军高官在内的许多军事专家都不屑一顾。因为开战后,以美军为首的“倒萨”大军最怕的不是伊  相似文献   

8.
武力打击伊拉克是美国早已确定的战略目标,去年美国遭到"9·11"恐怖袭击后,就将伊拉克列为反恐怖打击的重点国家之一.美对阿富汗的战争结束后,即扬言下一打击目标是伊拉克.今年以来,美政府、军队和社会围绕打击伊拉克问题,进行了大量舆论准备和外交准备,美国防部还制定并上报了进攻伊拉克的作战计划.美军还加强了对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等.分析人士认为,美对伊动武已呈"剑拔弩张"之势.  相似文献   

9.
前言 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地面攻势发动之前,美国的传播媒体大肆报导正面攻击伊拉克陆军坚强阵地的种种困难,电视上甚至出现美军演练如何通过报纸称作“雷火诛仙阵”的铙头。伊拉克的萨达姆似乎也深信美军必然会正面强攻,一头撞入伊军阵地。萨达姆的如意算盘是想造成美军的重大伤亡,使美国内部的反战压力升高,于是伊拉克即使在战术上失败,但是在战略上仍属胜利,也就是越战历史的重演。事实的发展并不如萨达姆的想像,原因是萨达姆犯  相似文献   

10.
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禁运,使其经济和军事发展受到严重压制。3月20日,美军发动蓄谋已久的对伊战争,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推翻萨达姆政权。伊拉克军力向来以地面部队最强,空军次之,海军最薄弱,其军力在海湾战争前到达颠峰,但在海湾战争中铩羽而归,军事实力被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大幅削弱,虽然守土能力仍在,但在远攻武器和生化武器等威慑能力被“废掉武功”后,伊拉克目前就像是失掉钳子的螃蟹。美军深知,积贫积弱的空军和支离破碎的防空网是伊拉的“军事命门”,所以每次“修理”伊拉克都从这方面下手,这种情况在联合国取消对伊拉克全面禁运和监控前将很难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迈进的前奏 2004年1月16日晚,日本自卫队先遣队从国内启程,17日抵达科威特,在美军“弗吉尼亚”营地为赴伊作准备。这是日本政府打着支援伊拉克重建的旗号,执意要把自卫队派到战争状态下的伊拉克的第二步行动。3周前,日本  相似文献   

12.
对风度翩翩的美国前外交官保罗·布雷默来说,8月16日这一天有点不同寻常。因为刚好在一个月前,美军在伊战中的阵亡人数增加到148人,与1991年海湾战争的阵亡人数相同,令白宫感到空前的舆论压力;也因为是在5月6日,布雷默被布什任命为“总统特使”,正式出任负责伊战后重建的最高文职长官,截头去尾,刚好过了100天——正是对其在伊拉克“维新”成果作初步评估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7日,伊拉克过渡政府总统塔拉巴尼在过渡国民议会会议上宣布,将提名伊什叶派穆斯林著名领导人、达瓦党总书记易卜拉欣·贾法里出任伊过渡政府总理。贾法里立即成为世人所瞩目的焦点人物, 他的个人情况受到大家的关注。弃医从政高举反萨大旗贾法里1947年出生于伊南部什叶派宗教圣城卡尔巴拉一个名门望族,祖辈在19世纪末曾领导当地人民进行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革命。受祖辈革命思想的熏  相似文献   

14.
民主会必然催生一个更繁荣、更稳定、更少恐怖主义的“美丽新中东”吗?先有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选举、后有沙特首次地方选举、叙利亚宣布从黎巴嫩撤军、埃及宣布政改……整个中东都似乎随着天气的转暖而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民主之波。《华尔街日报》2月28日发表社论说这是“另一个伊托克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是在这种民主之风的鼓舞下,叙利亚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也走上街头,要求选举,要求言论和新闻自由。《华盛顿邮报》3月3日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单方面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近周年。然而包括美、英在内的国际社会围绕伊战的争论却始终没有停止过。一年过去了,尽管美军抓获了萨达姆,扑克牌上的通缉名单也所剩无几,但美国迄今未找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有力证据,使其对伊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合法性遭到了广泛的质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场战争却有了更深的认识。美国“倒萨”的目的,并非仅是为了反恐,更  相似文献   

16.
国际     
《南风窗》2012,(13):21-21
风云Major Issue伊拉克爆炸300多人伤亡6月13日,伊拉克境内多地发生有组织的系列爆炸,造成至少80人死亡,300多人受伤。仅巴格达就发生了10次爆炸,多数爆炸发生在什叶派朝圣者的聚会场所。这一天是什叶派伊玛目穆萨·卡济姆的祭日。  相似文献   

17.
3月18日,美国军方人士称,五角大楼已经为对伊拉克展开的战争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自由伊拉克行动”,而美军特种部队和中央情报局特工人员早已在伊拉克境内活动,寻找目标,搜集情报以及为美军大部队准备战场。五角大楼官员表示,这一行动代号理论上还有改变的可能,但事实上变更的可能性不大。中央情报局同国防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告知他们中情局特工在伊拉克的位置,以免在战争爆发后被  相似文献   

18.
出征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迅速沦陷。美军旋即做出反应,开始了“沙漠盾牌”行动,大批军队进驻沙特阿拉伯。F-117做为第一批打击部队被部署到海湾。1990年8月20日,内华达州空军基地,第37战术战斗机大队的F-117A  相似文献   

19.
国际社会与美伊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9·11”后,美国一直在寻找以“反 恐”打击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打伊倒萨”)的机会,但苦于没有伊拉克与国际恐怖主义联系的确凿证据,只好暂时作罢。在阿富汗取得推翻塔利班政权,铲除“基地”组织的胜利后,美国再次将“打伊倒萨”排到了议事日程首位,并将其作为第二阶段“反恐”战争的主要目标。为了争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2,(1):28-29
2011年12月18日,随着最后一批美军撤出伊拉克进入科威特,这场长达9年,美军耗资近万亿美元、造成超过10万名伊拉克平民和4500名美军死亡的伊拉克战争终于结束。2011年12月14日。伊拉克费卢杰,居民举行集会,庆祝美军完全撤离伊拉克,长达9年、造成10万伊拉克平民死亡的战争终于结束。他们手拿在美军袭击当中被杀害者的遗像,大喊反美口号,点燃美国国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