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村关系失调的病因根源于宏观体制,压力型行政体制、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制度、党政关系、立法与司法体制等宏观体制中存在的困境是乡村关系失调的病灶。  相似文献   

2.
自村民自治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以来 ,乡镇政府与民选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村民自治的大背景下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出现了八种形式的失调现象。乡镇政府过分干预村委会与村委会的过度行政化造成了乡村关系的失调与紧张 ,给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与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乡村关系失调的病因根源于宏观体制 ,压力型行政体制、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制度、党政关系、立法与司法体制等宏观体制中存在的困境是乡村关系失调的病灶。村民自治大背景下的乡村关系问题正是宏观体制困境的微观映射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背景下和谐乡村关系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村民自治的大背景下,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是影响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变量.在村民自治的进程中,一些地方乡村关系存在不和谐现象,乡镇政府过分干预村民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化、散漫化造成了乡村关系的失调与紧张,给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与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乡村关系不和谐有乡村干部素质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体制性因素.构建和谐乡村关系,应提高广大乡村干部素质,更应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5.
在村民自治条件下如何实现乡村关系的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运行10多年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村民自治的现实制度运行和成文制度相比存在很大距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村民自治的运行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受乡镇行政和村民自治的关系影响.一 80年代以后,国家行政权力上收至乡,乡作为国家的基层政权,对本乡实行行政管理.在乡以下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对本村事务行使自治权.这样在农村社会的管理中就产生了乡镇的行政权力和村民自治权并存的局面,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朱文龙 《支部生活》2004,(10):18-19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实施五年来,各地广泛开展了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如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不团结、工作不协调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理顺村党支部与村会的关系,使党支部与村委会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工作,是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亟需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完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艳 《理论导报》2010,(3):45-46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目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四个民主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一村民自治模式下参与的积极性四个方面提出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实现党的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关系(简称“两委关系”)的正常化,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需要。实现“两委”关系正常化的基本路径:一是“两委”班子成员必须转变思维定势;二是必须按照法律和党章规定明确“两委”的具体分工;三是必须建立确保“两委”班子工作关系正常化的协调机制;四是必须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五是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作用和乡镇政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现党的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关系的正常化,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需要。实现“两委”关系正常化的基本路径:一是“两委”班子成员必须转变思维定势;二是必须按照法律和党章规定,明确“两委”的具体分工;三是必须建立确保“两委”班子工作关系正常化的协调机制;四是必须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五是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作用和乡镇政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乡村两级体制、党支部村委会两者关系、村委会的运行机制和村民素质四个方面提出了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即症结所在,然后逐一加以分析解决,并进一步指出要使村民自治迈上一个新台阶,关键在于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几年来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的基本成效,即民主选举制度得到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民主监督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此同时,也指出了村民自治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耀 《学习论坛》2002,(9):8-11
创新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协调机制、对村民委员会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村干部的激励机制 ,村民管理的互约机制和“乡政村治”的衔接机制 ,探索社会秩序协调运作的农村政治工作的新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形式,是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贡献。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中国村民自治以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提高了广大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对于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维护农村乃至全国的社会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帅 《求实》2020,(3):84-94,M0006
不同于既有的条件形式说、历史制度说,结构同样是影响乡村治理的重要变量。从结构性视角出发,以湖北省秭归县为研究对象发现,影响村民自治重心下移的结构性要素可归纳为单元结构、利益结构、权力结构和规则结构等四类。其中,单元结构是自治重心需要下移的基础,利益结构是自治重心能够下移的核心,权力结构是重心下移后自治有效运转的关键,规则结构则是重心下移后自治正常运转的保障。但重心下移后的村民自治依然面临着新的结构性困境与挑战,如动力机制缺失、人才接续不足与再度被行政化。基于此,各地应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有针对性地破解上述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村民自治建设中的困境及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村民自治 制度在农村的全面推行,使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和发挥,推进了农村民主法制 建设,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村民自治发展还很不平衡,村民 自治制度和机制还不完善,还存在具体实施中不规范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创新 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民主自治机制,是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层民主制度。广大农民对村委会的民主选举 ,对村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扩大了基层民主 ,保障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有利地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的最广泛的实践,是农村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完善村民自治,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及其法治化构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村民自治成为国家实施公共管理手段的一种重要体现,成为农村政治的热点。文章论述了我国村民自治及政府对其发展模式的影响,结合村民自治与法治的发展,认为我国农村社会自治的发展离不开民主与法制建设,自治与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社会多元格局的存续将成为法制现代化和农村自治化发展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运行中,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农村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文章分析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滞后的根源,并提出解决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