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邦杰 《政协天地》2009,(11):42-42
洪明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泉州音乐界的老前辈,泉州市许多人都认识他。 洪明良出生于福建泉州,祖父和父亲都是印尼归侨。1961年,他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先后在福州三中、泉州六中、泉州七中任音乐教师,并担任了泉州市中学音乐校际教研组组长。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伟大祖国的六十华诞,也是我回到祖国怀抱的第57个年头。我出身于颇有影响的华侨世家,父亲章臣桓是印尼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教育家和爱国的社会活动家。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他不顾威胁,在自己开的"中  相似文献   

3.
出差到上海,我顺便去看望同学老谢。老谢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公司开得很大。老谢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进了父亲的公司。老父年事已高,渐渐放权,于是老谢年纪轻轻,就当了老总。  相似文献   

4.
人有信仰不低头曹正文我是1988年在上海加入九三学社的,但九三学社对我的影响,却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时代。我父亲有一位老朋友,那就是复旦大学笪移今教授,父亲在我懂事时,就给我讲了笪移今伯伯的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敢于直言,父亲希望我长大后也能如此。我便知...  相似文献   

5.
父亲山     
对于有儿有女的家庭来说,父亲和母亲都不可缺少,他们是领头羊,左右着这一个张着大嘴的家庭。我很早就夭折了父亲。我的兄弟们就时时叫我的母亲头痛万分。父亲是重要的,父亲是一座山。厚重的山。 我的父亲何忠俊,是1972年的一个黑夜里离开我们的,他那时正当年,刚好37岁。 如今,他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然而,对于父亲,我们仍然记忆犹新。 父亲是一位慈祥和沉默并具的  相似文献   

6.
正福州有"三宝":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和软木画。当年,每逢遇到亲朋好友或单位同事婚嫁喜事,大家都会凑份子表心意,二三十块钱,常常是送一件软木画做贺礼。那个年代,软木画可是福州宾馆、商店和家居中常见的装饰物。1993年前后,有位朋友带我到软木画之乡福州北郊的西园村,记得是在一幢村民住宅的一楼大厅,墙边靠着一摞摞软木画壁挂成品。我们一面面翻找,挑选画面富于艺术感的拿出来拍摄。如今回  相似文献   

7.
父亲叫刘本祥,在部队时叫刘炳祥.在国民党的军官档案里,应该可以查到我父亲的名字.父亲生于1909年,如果活到现在应是106岁.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他有可能会领到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我写过一篇《母亲的奖章》,记述的是母亲当县里劳动模范的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该写一写父亲的纪念章了.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的子女不提起他,恐怕没人会记得我们的父亲了. 以前,我从没想过要写父亲.父亲1960年去世时,我还不满9周岁.父亲生前,我跟他没什么交流,父亲留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我们父子年龄差距较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头儿.  相似文献   

8.
前后几个星期,我再次代表我们的学校到校外参加数学比赛。经过一轮激烈的比赛后,是小休时间。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自己比赛心得,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来自另一学校的一位叫明辉的同学走到我的跟前,看到别在我衣领上徽章,问我是什么徽章。我就告诉他,这是2001年12月2日我跟父亲去参加“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大会时,一位叔叔送给我的。当他看到徽章中那只可爱的和平鸽时,露出了羡慕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父亲     
父亲□尹彦有许多名家都曾以父亲为题作文,父爱是伟大的。请看一位女警官笔下的我的家在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县城,父亲五十年代初到了县公安局工作,当了一辈子警察。我的童年就是在县公安局小院度过的。童年的记忆里满是父亲的影子———高大的身材,刚直的性格,子女的严...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2023,(7):56-57
<正>在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台胞(台企)服务专窗,时常可以看到一位穿着笔挺西装、说着流利闽南语的年轻人,热情地为前来咨询的台胞解答疑惑、办理业务。他叫李京机,是一位“90后”台青。自2016年被台湾母公司外派到福州工作,李京机从此开启了“登陆缘”。“外派两年时间,我结识到很多位大陆的朋友和在福州工作的台湾小伙伴,我发现自己很想继续留在这里生活。”  相似文献   

11.
八月的一天,我正外出,忽然接 到报社的电话,说在上海有一位丢了 儿子的父亲,看到今年第13期的《人 民公安》,封面画面是一位执勤交警 正拉着个哭泣的小孩寻找家人,这位 父亲认出那正是丢失的儿子!这位父 亲把电话打到了报社,因为我是那期 的责任编辑,所以他第二天就要来北 京找我。  相似文献   

12.
我在美国,进过四家书店,洛杉机两家,纽约一家,旧金山一家。在洛杉机,本来是要先去长城书店的,不知为什么,后来先到了长青书店。这家书店正在举办一位叫李燕希的女士的牡丹画展,展室与外间的书市差不多大小。李燕希听说我们是从福州来的,就说起她曾到过福州,还拿出林  相似文献   

13.
我家是个五代从教的教育世家,从祖父、父辈直到我们兄弟和儿辈、孙辈五代人在大、中、小及幼教任职的达40余人。我是第三代的老四,三个哥哥均在大学、中学任教。由于受他们的影响,我18岁于福州师专毕业后就来到福州第十八中学任教35年,1994年调往福州第二中学任党总支书记。可以这样说,我这一生均是在中学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一)解放前,像我们这种以教书糊口的家庭,待遇很低,特别是当我4岁时,父亲被日寇所杀,我们几个兄弟连同没有工作的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因此,我从小就立志要在艰苦中拼搏,在挫折中昂扬,从逆境中进取。新…  相似文献   

14.
重返绿荫园     
4月,我首次回到阔别40年的出生地——印尼廖内省丹绒槟榔市,参加母校廖内端本华校96华诞庆典。端本学校早已灰飞烟灭,当地唯一保存原貌的华校中华学校,也更名为“民丹学校”,不再保留华文课程。但那是父母工作了20年、我生活了14年的地方,校园纵然荡然无存,它在我和母亲心中的地位却丝毫没有改变。从福州出发前,97岁高龄的母亲就再三叮咛:一定要去端本学校看看,一定要去绿荫园看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85后"生于北国的我,却很早就对海南有了记忆:1989年底就来海南打拼的父亲是一名第一代"闯海人",典型的"十万人才下海南"中的一员。也因为此,我与母亲早早就跟父亲天南海北的"两地分居"。每年春节时,父亲带回的照片中那椰树、沙滩以及明媚的阳光也成了我对海南的最初印象。这些模糊的印象在我来到海南、定居海南后随着时光的推移变得愈加完整,就如同那叠越来越厚的照片一般,将我这个"闯二代"与海南的前世今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女儿嫁到香港后,我出于做父亲的爱心,对香港的家庭问题很感兴趣。日前,她的公婆赴榕,在我家小住几天。白天,我带他们游览福州名胜古迹:晚上,一家人围坐客厅,边品茶边聊天。话题是由我引发的。前三年女儿赴港举行婚礼,我没有参加。后来女婿给我寄来他们婚礼的录相,我看到了女儿新过门的头一天跪着端茶水敬孝公婆的镜头。心想香港家庭成员等级观念很强。于是,我话中有味地问我的两位亲家:“香港是个开放、自由的地方,家庭成员之间也平等吗芽香港是否有家庭暴力或叫家庭虐待芽”亲家公呷了一口浓茶,意味深长地说:“即使妇女受到虐待,她们有‘和…  相似文献   

17.
感念父亲     
看着我的父亲与我的儿子逗乐儿,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味儿。 父亲有两个女儿,在我下面还有一个小妹。我知道,父亲这一生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儿子。换在以前,换在农村,无子是一件挺没面子的大事儿。虽然我的父亲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农村,虽然我的个性像极了他且成长过程中从不让他多操半点心,虽然父亲表面上也没说什么,而且母亲也没有因为生女儿便在家中没有她的地位。但,确切地说,我们这个家族的姓氏最终到我们这一代便止住了,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诺言     
西流 《人民公安》2010,(14):64-64
<正>父亲对母亲说,晚饭后你到电影院门口等我,我请你看电影。父亲是偷偷对母亲说的,母亲闪了父亲一眼,脸一下子就红了。她装作没有听到跑开了。这是十几年后母亲告诉我的,母亲当时还是个姑娘。那天晚上母亲早早地就吃过了饭,她一反常态地在镜子前多停留了几分钟,然后就趁着夜色出了门。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人民警察,总穿着一身橄榄绿的警服。我从小就爱跟在他的背后看他的背影,好像无论什么时候,父亲的背影总是那么高大挺拔,给予我的感觉永远是安全、温暖而且幸福。 我刚上初中时,学校离家很远,母亲身体不太好,父亲在乡下派出所工作,很少回家。他只要回到家,就拼命地做家务,说是补偿回家次数少的缺憾。有一年夏天,我正在上  相似文献   

20.
罗用龙 《黄埔》2009,(2):30-32
在我还是孩提时,就常听我母亲说,我有一位终身着男装的侠女姑姑名叫罗衡。她1949年随宋美龄去了台湾,因此我没见过她。从她留存给我父母的照片中,我知道她是一位内秀外刚、气质风雅的女性;丰满的身材着笔挺的西装领带,一身男装束,又有了一派潇洒倜傥的名士风度。她送给我父亲罗家模的戎装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