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源 《瞭望》2003,(34)
今后5年,全国审计机关将继续把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其着重点是,金融、财政、企业的财经状况的真实性如何,是否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如何,都要用审计这面“筛子”来筛一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查处的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违法违规案中,最典型的要数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案。从这些案件中不难看出,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权力缺乏制约,过于向“一把手”集中。“一把手”“向下越权”,以打招  相似文献   

3.
百日行动效果超过预期,但严把土地闸门,更重在建设长效机制对历时120天的土地"百日行动",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的评价是效果"超过预期"。"这次执法基本摸清了以租代征为主的三类违规违法用地的情况,截止到2007年10月30日,三类违规违法用地3.1万多件,涉及土地面积330多万亩",在近日召  相似文献   

4.
“紧箍咒”能否“箍紧”上市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证券市场上银广厦、三九医药、亿安科技等违法违规恶性案件层出不穷,而这种种的违法违规现象又都直接或间接与上市公司相关,但现存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中存在的诸如一股独大、监事会形同虚设以及投资者利益受损等问题并没有具体的规定。2001年9月12日,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准则》)正式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一部门规章将焦点凝聚在上市公司身上,也是监管  相似文献   

5.
张军  林嵬 《瞭望》2007,(14)
一些地方移花接木、暗度陈仓,打着各种旗号的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瞭望》新闻周刊近日在陕西、河南等地采访中发现,当前土地违法违规出现四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一是以“基地”、“密集区”等为名,变相设立“开发区”圈地招商;二是以党政机关搬迁为名,以地生财圈地扩城。三是以旅游开发为名,变相圈地建别墅。四是违法占地查处难,土地复耕走形式。  相似文献   

6.
大量事实表明: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大都与品行不正有关,有的就是从品行变质开始的。结果,这些人进了奸商的圈套,搞官商勾结,一方面养情妇、包“二奶”,另一方面违法违规用权,为他人谋利益。这些人在工作中不顾大局、互相拆台,对组织阳奉阴违、目无纪律,对同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心术不正,行  相似文献   

7.
龚鳌 《瞭望》2004,(20)
最近中央加大对经济建设和土地的治理,查处一批违法违规大案,其中对江苏铁本案的处理,其力度是空前的,而且明确要求要以此为戒,举一反三地踏实工作。这证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方面迈开了大步,令人欣赞和期望。但据近若干年来的进程,不禁令人担心出现“逆放大效应。” 在治理进程中的偏误的同时又不断产生更为严重的偏误,如果光用习惯  相似文献   

8.
牙基会的违规操作,暴露出我国对基金会的监管存在的很多问题6月11日上午,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牙防组审计结果及处理意见,认为牙防组存在违规认证、主要负责人违规领取补贴、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等财务管理问题。其中,“牙防组使用牙防基金会票据收取赞助等款项,使用基金会外汇账户提取外汇,用于牙防组人员出国  相似文献   

9.
某单位一位领导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他始终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宗旨为人处世。结果,这个单位接二连三出了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的事。对此,群众反映说,若是领导平时多加批评教育,兴许不会出那么多问题。看来,不言人过  相似文献   

10.
李松 《瞭望》2018,(52):62-62
12月14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商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在京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以高压严打态势,对农村食品市场开展一次全面“大扫除”,集中力量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打掉一批生产经营“黑窝点”,处理并公布一批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1.
楚东 《瞭望》2004,(39)
事隔3个月后,曾在中国掀起一场万民叫好的“审计风暴”终于有了下文。9月23日,曾被李金华审计长点名通报的一些部门和地方,将自己的整改情况,通过审计署的新闻发言人向社会提交了“答卷”。 首批11个部门单位和4个地方政府,针对审计报告所提及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从处理结果看,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中弄虚作假和偷工减料、云南大姚地震救灾资金被滞留等违法  相似文献   

12.
白凤军 《民主》2006,(6):21-23
自1999年国家审计署关于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公开披露以来,社会公众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尤其是2003年、2004年更是引发了一场严查乱管理、乱投资和违规挪用资金的所谓“审计风暴”。其实,公众除了对暴露的问题感兴趣以外,更加关心的是:查出来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有关单位或部门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甚至领导人是否被追究了责任等。可喜的是,就2004年的整改情况看,“审计风暴”过后,整改好于往年。《审计法》是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次会议于1994年8月31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该法施行以来,对于健全国家的审计制…  相似文献   

13.
遏违法用地须治违规之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敏 《瞭望》2006,(25)
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出政绩,背后支持、默许土地违法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张新宝最近格外繁忙,执法监察局的工作备受各方关注。鉴于当前一些城市违法用地高达60%甚至90%的现实,相关管理部门频出重拳。国土资源部继5月30日发布“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后, 6月初又在南京紧急召开全国土地执法会议,要求“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坚决查处严重土地违法案件”,近期将会同监察部, 对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以来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以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4.
林蔚 《瞭望》2005,(29)
又是83条人命!在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中国人奋斗目标的今天,新疆阜康矿难已公布的四大原因——违法违规运作,超负荷开采,管理混乱,长期“带病运行”——令人难以容忍。此“一无是处”之矿,竟不仅一直在轰轰烈烈地  相似文献   

15.
近期,媒体连续报道了全国各地劲刮的“审计风暴”,使人们对审计机关查处违规充满着期待。然而,最近《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却让人心存疑虑。在河北省盐山县城电力网改造审计中,沧州市审计局委派的审计组连续接受电力部门吃请,审计组一  相似文献   

16.
陈芳 《瞭望》2007,(14)
土地违法案件中,4%的低处罚率,5‰的刑事处罚率,呈现明显权责不对称的局面国土资源部最新通报的2006年中国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13万件土地违法行为中,涉及土地面积近10万公顷,其中耕地4.3万公顷,分别比上年上升了17.3%、76.7%和67.6%。人们不禁疑惑:高压政策一个接着一个,违法占地为何仍“一路狂奔”?一些城市违法用地高达90%以上的惊人数字表明,当前的违法占地“成本”实在太低,而“收益”却很高,滥占耕地的责任追究制威慑力不足。  相似文献   

17.
帅政 《瞭望》2000,(18)
山西省审计厅去年在审计中发现,山西省检察院、法院系统,在1997年和1998年两年内各种财务收支违纪违规全额达3.8亿元。  相似文献   

18.
“屡审屡犯”现象,说明我国相关的制度建设还远未成熟今年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指出,一些中央机关及其下属单位2005年涉及预算编制不细化、挤占、挪用、截留财政专项资金等管理不规范问题资金涉及650多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单位近几年屡次上榜,与审计部门展开了“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拉锯战。如今年的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入发展,公共权力出现了“二次违规”的现象;克服公共权力“二次违规”,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范围,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和有效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山东、辽宁等十余个省份相继出台安全生产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对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能及时改正且未造成实质影响的行为,可进行“宽容”执法,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实现对经营主体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包容审慎监管。2021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了“首违不罚”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