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鲍焱 《党史文苑》2005,(9):23-25
1924年8月3日,经过"一大"改组的国民党正准备召开一届二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一大"通过的与共产党合作的政策.孙中山的忠实助手、国民党中央常委、农民部长彭素民却因积劳成疾,于广州博爱医院溘然长逝了.噩耗传出,广州各机关下半旗致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隆重召开追悼会,孙中山派代表致祭,并书挽联:"吾党惜斯人,应多注海倾江泪;廿年同患难,未负乘风破浪心."  相似文献   

2.
关于“二五减租”(即减租百分之二十五)的口号,是何时、由谁最先提出来的,历来说法不一。《历史教学》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期发表梁尚贤的文章认为,这个口号既不是孙中山、也不是国民党中央提出的,而是1926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党自1921年9月开始在浙江省肖山县衙前村发动农民减租斗争,至1926年7月以前在广东各地领导农民减租斗争,四、五年间始终未形成一个为广大农民所接受的统一的减租标  相似文献   

3.
(一)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国民党元老罩振认识了后起之秀毛泽东。它振也是湖南人,祖籍桃源马鬃岭乡。早年东渡日本求学时加入同盟会,是孙中山先生的战友。国民党“一大”期间,毛泽东曾登台演讲。他用浓浓的乡音说:中国革命的同盟军,是广大受苦受难的农民,我建议,设立农民部,专门研究领导农民运动。毛泽东关于设立农民部的建议,深得军振的赞赏和支持,并获得会议的通过。这次会议,军振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毛泽东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会后,军振设家…  相似文献   

4.
李甫 《广东党史》2002,(3):41-41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会议后成立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安排了各部部长,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相似文献   

5.
在广州,从1917年至1927年的十年之间,中国国民党几次在此建立过政权。计有:1917年,“护法”国会议员南下,召开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陆海军大元帅,在广州设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20年,粤军自闽返粤,孙中山恢复军政府,并于翌年被国会非常会议选举为大总统,在广州设立中华民国政府;1923年,孙中山组织“讨贼军”,驱逐了陈炯明,在广州设立大  相似文献   

6.
黄埔“陆军军官学枝”是中国现代第一所革命的军政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故通称“黄埔军校”。 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提出“愿中俄两党团结、共 同斗争”1921年又再次向苏联表达了要“以俄为师”的愿望。在共产党人李大钊的帮助下,1921 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秘密会晤了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马林。会谈中,马林不但向孙中山介绍了 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且对中国革命提出了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和建立军官学校的三点建 议,孙中山欣然接受。 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以蒋介石、张太雷等4人组成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 务和军事,学习创办军校的经验。10月又委派廖仲恺和李大钊等5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加快了 改组国民党和筹办军校的步伐。不久,又在国民党中央通过了组织军官学校的决议。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下令成立了“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任命蒋介石 为筹委会委员长,同时指定以广州黄埔岛上的旧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2月6日,又  相似文献   

7.
“周主任年轻有为,实在是 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之初,任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戴季陶为政治部主任。但戴季陶辜负了孙中山的期望,他反对国共合作,歪曲三民主义,孙中山对他极为不满。 一天,戴季陶因和国民党右派分子张继争吵,“委屈”之余不辞而别。政治部无人负责,形同虚设,孙中山忧心如焚、食不甘味。  相似文献   

8.
北京的“西山会议”,在史学界几乎人人皆知,而浙江的“东山会议’却鲜为人知。“东山会议”是由共产党员主持,联合国民党左派,为维护国共两党合作,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反对右派分裂,即与“西山会议”针锋相对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1925年11月23日,一部分国民党右派在北平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召开了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又称“西山会议”)。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浙江临时省党部负责人的右派头目沈定一,也参加了“西山会议”。12月7日,沈定一回浙江召集国民党浙江临时省党部的部分人召开所谓“第七十八次执行委员会”会议,议决开除共产党员、国民党浙江临时省党部执行委员俞秀松、宣中华、安体诚,候补执行委员倪忧天、唐公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六年一月一日出席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坐号是“十三号”。出席大会开幕式之前,他曾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宣传员养成所”的“庆祝元旦礼”上致“训词”。是日,在《中国农民》第一期发表《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文章开头指出:“你跑到农村中间去,无论你到什么地方,只要你留心去看,你便看见有下列八种不同的人:大地主;小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雇农及乡村手工业者;游民。这八种人分成八个阶级,其经济地位各不同,其生活状况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广州是毛泽东长期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1923至1926年,毛泽东曾多次来到广州从事革命活动,他先是在广州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讨论和起草各项决议案及大会宣言,在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成为负责中央日常工作的三名成员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毛泽东和许多共产党员一样,在广州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他在国民党中央机关工作了3年,担任过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等职,并主编过《政治周报》,还担任过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广州所从事改造中国的伟大实践和对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进行的睿智探索,是其人生中的一次重要历练,对于其后来的崛起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在羊城留下的深深足迹,也永远印刻在了广州人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1.
国立中山大学原名国立广东大学,是20世纪中国“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之一、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于1924年2月4日,在改组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提议并亲自创办的。1924年9月19日正式开学,并于11月11日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典礼。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廖仲恺在中国国民党第一届第71次会议上正式提议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后经筹备就绪,国共合作期间在广州成立的国民政府于1926年7月17日下令将国立广东大学正式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广东大学创办及其后改名国立中山大学以来,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多位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中共“一大”代表和“一大”前入党的中共党员,纷纷到校任教或指导工作。对学校师生参加革命活动,树立优良的学风、校风,扩大学校的对外影响,特别是成为大革命策源地广州的一个重要阵地,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六年二月一日,在《中国农民》第二期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二月五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第二次常务会议上,正式被“推荐”、“通过”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并于当日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发出的第一号通告中宣布为“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之一。  相似文献   

13.
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郭滴人烈士纪念室,在烈士故乡龙岩县龙门镇湖一村建成。郭滴人出生于一九○六年,一九二六年赴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月随北伐军东路军回龙岩县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一九二八年与邓子恢等同志一起领导了著名的后田暴动,历任龙岩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和闽西特委书记。一九  相似文献   

14.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在广州召开。“团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并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针。“团一大”因其重大的历史意义而成为中国青年运动的里程碑。本文对“团一大”在广州召开的原因进行探析.认为当时广东独特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展等因素促成了“团一大”在广州的召开。力图揭示广东青年在早期的中国青年运动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逝世后,以"元老"自居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中的老右派分子邹鲁、谢持、居正、张继、林森等,于1925年11月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另立中央,形成西山会议派.他们反对国共合作,反对三大政策,破坏统一战线,公开制造分裂.1926年3月,他们在上海召开了所谓"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国民党"一大"宣言、决议作了全面修正,提出了一套反动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交往始于北伐战争期间的广州。周恩来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毛泽东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他主编的《政治周报》第三期曾对第二次东征作了介绍,指出:“此次东征,组织了伟大的政治宣传队,设立东征军总政治部为之统率,以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周恩来、毛泽东曾在李富春家中讨论反击蒋介石的问题。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周恩来曾去作《农民运动与军事活动》的讲演。周恩来是中共党内最早从事军事工作、最早认识到军事工作重要性的领导人之一。他与毛泽东交往的50多年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7.
1924年1月,在国民党的“一大”上,孙中山提出了著名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不久,他又给派往苏联考察的蒋介石的手札中写道:“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在苏联的援助下,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了改造,吸纳了大量的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彻底改变了他屡战屡败的历史,很快在广州站稳脚根。正是中国民主革命需要他的时候,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  相似文献   

18.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是国共合作史上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在大会上有出色表现,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其间,毛泽东还参与了共产党党团的领导。但讹传甚广的"指导小组"说,忽视了毛泽东的作用。笔者最近较为广泛地查阅了有关资料和论著,  相似文献   

19.
草莽陈国辉     
1932年12月23日,35岁的陈国辉在福州伏法。社会人士中有云罪有应得,也有惋其不幸。时国府主席林森赠挽联云:“兴学五百,筑路三千,谁言武林无学识;三十而立,拥兵十万,堪称草莽出英雄。”上海市长吴铁城亦挽联:“兴学四百,辟路三千,贤者所难能,莫谓武人无卓识。”陈国辉何许人也?请看本文分解。  相似文献   

20.
以《辞海》为代表的部分工具书,在介绍豫东南红军和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周维炯时,说他曾于“1926年赴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过,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年底,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在毛泽东的倡议和组织下,翌年1月16日在武昌设立了湘鄂赣三省农民运动讲习所筹备处。后经武汉国民党中央决定,将此机构扩大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由国民党中央农民委员会管理,毛泽东主持具体工作。4月4日,讲习所正式举行开学典礼。由上可见,1926年武汉没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机构,也就没有周维炯在该所学习之事。笔者曾于1983年走访了周维炯的胞姐周淑敏老人,据她介绍,周维炯于1926年7月毕业于河南省商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