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央文献研究室小康社会研究课题组 《党的文献》2010,(1)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首次提出20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小康。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这个战略目标。1983年初,邓小平视察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归纳和提炼这些地方奔小康的新鲜经验,初步提出了小康社会理论的基础框架。此后,在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小康社会理论不断丰富。1987年,邓小平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完整地描绘出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中叶100年间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宏伟蓝图。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一系列新颖的思想观点,推进了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邓小平关于小康目标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小康理论与中国传统小康思想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邓小平小康理论是对传统小康思想的批判继承——邓小平小康理论的核心概念源出于传统小康思想;它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富民强国的追求也与传统小康思想一脉相承。邓小平小康理论更是对传统小康思想的升华和超越——邓小平小康理论突破了传统小康思想片面怀旧、厚古非今的狭窄视野和僵化思维;传统小康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视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邓小平小康理论则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实现小康的根本目的;传统小康思想视礼为治国之本,邓小平小康理论则把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作为治国的基础性工程;传统小康思想只是提出了小康的目标,却没有给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案,邓小平小康理论是一个集目标、意义、条件、步骤、措施为一体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小康思想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提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现代化的落后,直接的原因是他有生之年的两次重要出访。邓小平小康思想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发展现状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更是放眼于世界,以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为标准的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现代化思维的根本路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体现“总设计师”对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把握,更体现时代的根本要求。21世纪头20年的全面小康建设总体构思与谋划正是以这一思维路径为导向,是这一路径的承接与拓展。 相似文献
5.
吴锦良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6):7-8
对照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中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底“新”在哪里呢?1·更加充分地体现了经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指导思想。十六大报告强调经济发展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反映了以往“又快又好发展经济”的基本指导思想。十七大报告中还专门强调经济发展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今后我国经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指导思想。2·在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7.
周继坚 《共产党员(河北)》2016,(35):54-54
“文以载道,成风化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但也应当看到,当前一些地区文化建设离群众需要还有不小差距,建设文化小康,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和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8.
卢文华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3,(1):3-7
中国人民的小康梦想历史悠久。邓小平提出了科学的小康社会思想;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人心所向。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在2018年“10.17扶贫日”期间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座谈会上,东营市青年志愿协会被山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从2017年以来,全市3名团干部和志愿者、2个志愿者组织得到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相似文献
10.
7月13日,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了“贵州省社科界学习胡锦涛同志6·25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座谈会由省委讲师团团长龚晓宽主持,来自全省有关工作部门、社科界和高校的3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与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建国到会并讲话。现将部分到会专家学者的发言登载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贺铿指出,要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要理解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究竟有哪些内容。 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见下表)。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16个指标进行测算,199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48%,2000年为96%。到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如何正确认识“总体”与“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 ,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的小康内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正确认识总体小康水平 ,要坚持自明的历史态度(一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以 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 10 0 ,1980年为 113,到 2 0 0 0年达到5 5 8 7,为 1980年的 4 94倍。如果按人民币计算 ,已圆满实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任务。2… 相似文献
14.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相似文献
16.
杨成福 《党的生活(青海)》2002,(12):31-31
贫困、温饱、小康、富裕,这是对人民生活变化进程的形象描述。回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历程,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7.
尽快实现富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这一代贵州人的政治任务和神圣职责。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必须是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认可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小康。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是衡量小康的根本标准。要让人民群众感到有奔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我们要坚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以省的总 相似文献
18.
随着贵州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必将为贵州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施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是在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顺应全省人民群众改善生活质量的新期待、享受充分保障的新要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愿望,提出要以人民幸福为最高追求,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让全省人民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以此凝聚起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努力争创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新辉煌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