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判断, 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为解决全球问题, 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 “中国方案 "。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不仅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重构的重要举措。 因此, 通过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来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能源供需格局、互利共嬴的能源合作关系、绿色环保的能源发展方式、普适高效的能源治理体系, 对深化国际能源合作, 维护全球共同安全、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都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 需要世界各国树立命运与共的合作新理念, 坚持低碳环保的发展新路径, 构建能源开发利用的新网络, 同舟共济、精诚合作, 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互利共嬴、共同繁荣的全球能源治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在治理理念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体现了可贵的天下主义和世界情怀;在治理方式上倡导民主,扩大民意,反映了"美人之美""民本""重民"等思想;在治理目的上力求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彰显了"和合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全球性和地方性交叠的人类生活的新场域。全球网络空间的竞争与博弈是技术发展和资源分配不均的必然产物,技术和信息日益成为至关重要的权力资源。在美国主导的"多利益攸关方"管理机制下,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权力的边缘,没有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网络空间人类共同处境和出路的创造性提法,要求各国在尊重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秩序良好、共享共治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体显然是人类。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在"中国梦"之民族国家价值主体关怀前提下,对价值主体人类形态的认同和高扬,是价值主体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化。中华传统文化悠久高远的"天下主义"人文理念和西方近代以来政治哲学所强调的"命运"旨趣,是理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般方法论资源,前者构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范导性原则,后者构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性原则,二者结合起来则为"奉天承运"。在中国从世界边缘走向世界中心的情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包含、代表、引领人类共同价值,提升和拓展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作为其最高的价值位阶,它必须扬弃基于"中心-边缘"不平衡性发展理念而构建的世界贫富两极化的发展格局,把各国共同发展的共同善的伦理性要求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落实的基本前提。共同发展理念只有得到全球治理的内在性拱卫,才能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元治理理念与基于共同发展所要求的共同治理,构成共同抵御霸权性治理的非正义性侵蚀的价值基础,唯有如此,人作为"类"属性而非"种"属性的共同体主体际性才会在共同发展与共同治理的视阈下绽放出来。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全球化时代共同难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庄严承诺和独特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将全面促进国际人权价值、国际人权理论、国际人权规范以及国际人权合作的新发展。新时代中国应顺势而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联合国人权机制,形成国际人权对话合作机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话语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人权治理,讲好中国人权故事,切实提高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2013年始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经历了从国内萌生到国际倡导、从为少数人士知晓到全球共知、从部分国家接受到被写入国际组织官方文本的持续进程。其具体成就表现为,在理念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和深化;在实践上,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推行务实合作举措、和平对外交往和互利互惠行动。经过十年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成为世界不同文明相处的新范式、全球治理的新思路、国际交往的新观念、区域合作的新方案、中国智慧的新贡献。展望未来,面对国际利益竞争日益加剧、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我们需要以更长视角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战略定力和政策毅力去化解过程中的挑战与风险。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的政党责任,包含意识形态责任、政治责任和治理责任,三个维度贯通政党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政党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多重逻辑耦合关系,但也存在多方面的逻辑困境。中国共产党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实践者,其国际引领责任在意识形态、政治、治理三个维度得以充分彰显,并进一步延伸和体现为“程序性责任”,在多层次、多环节展开。中国共产党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领责任,需要把握好责任义务与权力利益、政党责任与国家(政府)责任、国内责任与国际责任、引领责任与共同责任等关系,秉持公平正义,发扬斗争精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和左翼政党交流合作,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合起来,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抗疫的宏大图景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意蕴得到了立体化、具象化呈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意蕴更加丰富、利益意蕴全面呈现、责任意蕴充分彰显、发展意蕴愈加明晰。只有不断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意蕴的认知和认同,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走向实践,世界各国才能获得战胜未来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合力和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8,(1)
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笔者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缘起"利益汇合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时代的诉求和人类发展的必然。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我国内政外交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和推动地区、国家间的共同繁荣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当代西方世界主义都是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世界共同体的理论设想。这两种理念存在内涵共通性:都具有普遍主义哲思内核;共同关注全球生产交往中不正义凸显的社会现实;站在支持经济全球化的相同立场;主张以国际合作为基础深度改革全球治理。两种理念的差异性则体现为哲学基础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现实基础上对世界不正义问题不同层面的描述和解释、核心内容上要求民族国家和跨国机构进行差异化改革、实现路径和实际效果上科学空想和显著有限的区别。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于当代西方世界主义形成了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超越,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3.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发展大势提出的新理念,是维护世界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以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以共同健康为价值目标,从共同体的角度谋划全人类卫生健康,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和使命。面对世界政治体制、经济水平、思想文化差异、单边主义制约、世卫组织作用弱化等诸多困境和挑战,世界各国应秉持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持续深入推进全球化以提升应对能力,坚定践行多边主义以提高协同水平,充分发挥国际组织联结作用以强化全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理论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一种前瞻性理论,更是一种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解决全球性公共问题的科学性实践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范畴,构建了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价值原则和实践路径,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5.
黄岑 《公民导刊》2016,(1):54-55
正2015年12月,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古老的江南水乡乌镇举行。习近平在开幕式讲话中特别提到,"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共同准则,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共识。网络具有双面性。运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今,全球化的世界缺乏有效的全球治理,存在不可忽视的治理赤字。人类亟需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深刻变革,以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经济、安全、环境等多领域危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当代构建,为化解国家间的利益矛盾提供了可行性路径,是能够解决全球化问题的合理倡议,为推进世界各国的合作发展、共同繁荣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提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乎全球治理的具有战略高度和世界情怀的宏大时代课题。从全球治理现实出发,"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的全球治理理念表征着全球治理的多重挑战,其现实指向性是在全球治理中维护共同利益,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作为与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有着质的不同的治理方案,无论是从人类制度的多样性来看,还是从中国在国际体系内的发展目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来看,都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寻求替代现行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只是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治理方案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正式列为一项重要基本方略并得到了详细阐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具有中国内核的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是中国在精神层面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它的提出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人类的共同需求和利益,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体现了时代性与前瞻性的统一;既牢牢根植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当中,又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体现了实践性与理念性的统一;既澄清了价值与价值判断的差别,尊重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包容性,又强调了不同文明间要平等互鉴、共同发展,体现了包容性与共生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新发展理念是从关切现实问题角度出发,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历史进程,汲取了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智慧,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现实价值、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以共商、共建和共享为核心,为化解资本现代性问题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分裂以及由贫富差距加剧所引发的扭曲社会样态;以互利共赢,合作共享人类文明成果,走向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共同繁荣为旨归,倡导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价值理念,致力于弥合由于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所引起的"中心—边缘"的对立与冲突;以中国传统智慧的"互系性通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结合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全球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方案"。习近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发展理念对于发展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塑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共创人类和平发展大业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外交创新性发展的导向作用体现在推动互联互通、改善全球治理、发展稳定大国关系、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开展广泛区域合作五个方面。在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实践中,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泛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深化同非洲、拉美国家的互利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社会主义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体现并弘扬了中国积极倡导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具有宏大的世界视野和崇高的人类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