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保建云 《人民论坛》2022,(15):12-16
生物安全和主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内容,世界各国人民需要共同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化的标志性事件。而推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不仅能够维护世界各国人民最为广泛的生物安全和国家主权安全利益,而且能够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人民性、共商性、共建性、共治性和共享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需要而且能够承担起推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史志钦 《人民论坛》2022,(24):118-12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已经成为中国协调与世界关系的重要抓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面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中国解决方案,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性问题的中国答卷,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持续演进,中国通过以对话协商持续推动大国的协调与良性互动为重点,构建持久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共建、共享制定全球安全规则为重点,以全球安全倡议为抓手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合作、共赢为手段,以全球发展倡议为抓手构建普遍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以“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为抓手构建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20,(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来,因其对于中国和世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支持,成为学界研究热点。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复杂形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处于初级阶段,其构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对于进一步探寻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外交创新性发展的导向作用体现在推动互联互通、改善全球治理、发展稳定大国关系、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开展广泛区域合作五个方面。在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实践中,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泛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深化同非洲、拉美国家的互利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社会主义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体现并弘扬了中国积极倡导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具有宏大的世界视野和崇高的人类情怀。  相似文献   

5.
熊李力 《人民论坛》2022,(22):52-55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凸显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意义,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担当。两大倡议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行动方案与实践路径细化为人类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安全共同体两个方向,为弥补全球发展赤字和安全赤字提供了代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中国方案。进一步落实两大倡议,有效填平全球发展鸿沟、破解国际安全困境,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追求目标,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其内在逻辑格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理念日臻完善的体现,是对世界历史进程一般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对新中国外交工作特殊规律的高度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回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力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充分保障了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我们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国内前提,把尊重世界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作为价值根本,在协同各方形成合力的基础上,深化落实五位一体的具体举措,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2018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主场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主场外交能起到展示大国形象、获得国际话语权、拉近和深化与伙伴国关系、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成功的主场外交,需要主办方统筹谋划。其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近年来中国主场外交的重要议题,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中国主场外交的特色议题。  相似文献   

9.
物质实力和身份认定是大国定位的主要标准,也是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中国是现有国际体系中的大国,中国的大国定位关乎中国和平崛起伟业。根据物质实力标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不足以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根据身份认定标准,其他者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但将中国崛起误认为是威胁。为此中国自我认定为负责任的大国,并将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应外界的认知误解与偏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区安全形势演化以及相关国家政策调整,中国周边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迁。这体现在机制类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需趋于失衡,呈现强需求—弱供给特征;以联盟形式呈现的俱乐部产品愈难满足或匹配地区国家的安全需求;围绕观念类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供给主导权竞争加剧;安全共同体成为地区国家的重要产品偏好。供需关系新变化给中国带来相应影响,且推动中国供给区域安全公共产品提出新的思路,包括做好与美国的大国协调,以安全共同体为供给导向,从机制、理念等具体产品着手,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奠定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贵洪 《人民论坛》2022,(4):104-107
中国领导人倡导的弘扬共同价值、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全球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威胁、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是过去50年中国与联合国合作的经验总结,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未来指明了方向。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需要做到价值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需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需要大国作出贡献和示范。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表现出中国为全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大国担当。这是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健康有序可持续的新全球化向前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2013年始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经历了从国内萌生到国际倡导、从为少数人士知晓到全球共知、从部分国家接受到被写入国际组织官方文本的持续进程。其具体成就表现为,在理念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和深化;在实践上,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推行务实合作举措、和平对外交往和互利互惠行动。经过十年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成为世界不同文明相处的新范式、全球治理的新思路、国际交往的新观念、区域合作的新方案、中国智慧的新贡献。展望未来,面对国际利益竞争日益加剧、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我们需要以更长视角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战略定力和政策毅力去化解过程中的挑战与风险。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字技术已逐渐扩展到与所有经济活动密不可分,围绕着数字技术不断加剧的战略竞争也正在取代意识形态成为大国竞争的主要动力。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地缘政治的变迁使数字竞争力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所谓数字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数字经济活动的体量规模、技术优势与安全程度。我国的数字经济活动虽然价值创造体量已经很高,但仍高度依赖进口的上游产品。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十字路口。中美之间矛盾冲突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可以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而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上下一心,坚定信心,坚守底线,保持定力,不骄不躁,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6.
刘晓欣 《人民论坛》2023,(17):48-51
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应用掀起的数字革命,使数字经济成为当下与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经济在我国的高速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数字大国。紧跟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从数字大国走向数字强国,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的重要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目标和理念,而且是对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必将成为引领世界各国人民努力实现人类社会长久和平发展的先进思想。  相似文献   

18.
颜欣 《理论月刊》2023,(6):25-33
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和地域概念,就我国而言,包括南亚、南太平洋、东南亚等区域。东南亚是中国周边的重要场域,对东南亚的运作成效对于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中国和东盟合作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的检验,周边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行动愿景与实践,有着相应特征与共性。规则、责任、意愿、过程共同组成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逻辑框架,四者缺一不可。不过在现实运作中,“邻里”矛盾和分歧、大国竞争和博弈、周边内生性因素及周边机制拥堵在不同程度上对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造成一定阻碍。基于此,不断完善和健全周边基础性秩序与制度体系、多措并举搭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长效机制、在周边时空结构中注重周边构造的过程建构及加强周边命运共同体知识生产成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阶梯与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胡柯 《小康》2013,(8):26-27,29,30
2013年中国黄金消费将可能超过1000公吨。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将不仅是第一黄金生产大国,也将会成为第一黄金消费大国。如今,没有哪个地方的黄金市场能盖过中国黄金市场的风头,甚至包括印度。尽管印度有着世界第一黄金消费大国的头衔,但是很可惜,中国已经让印度的这个头衔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20.
保建云 《人民论坛》2020,(11):10-17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剧烈变迁和演化。"黑天鹅"事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战"疫",已经成为影响国际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破坏了国际社会的稳定性,并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但也为各国团结合作提供了历史机遇。对此,中国需要在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策,以超凡的勇气、超常规的战略大刀阔斧地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国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体系高质量建设,启动医疗卫生体制升级改革,提高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国际合作为契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