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法下手     
<正> 全国政协委员杨天全先生曾在联合国供职凡30年。有人问他:联合国各类机构庞杂,经费开支浩繁,官员中有否贪污现象?杨老先生据实作答:“在我供职的30年间从未有所耳闻。这并非说联合国就是一个‘君子国’,而是制度使然。”杨老接着说:“我在科教文  相似文献   

2.
田汉说:德国十八世纪的伟大诗人、剧作家席勒是一位“民主与民族自由的战士”,他的作品里“洋溢着对旧社会‘挑战和叛逆的精神’。对异族侵略者火一般的憎恨”。田汉本人就是这样的战士和作家。 田汉的舅父、南社爱国诗人易象,是田汉青、少年时代的导师。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封建帝制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主、民族革命,以身相殉。易象生平“爱乡爱国”的庄严美丽的“梦”,田汉在新的革命时代继续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4,(1)
1978年春,我从东北调回故乡,在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有幸结识高兰并成为他的同事。50年代中期,高兰先生曾赴东北讲学,可惜未能见面,但对这位著名的朗诵诗人,却甚为敬仰。见面后,觉得他和蔼可亲,是一位忠厚长者。但就是这样一位待人真诚、处事敦厚的诗人和学者,在那个年月竟会被打成“右派”!后来才听说,主要是因为在一次小组会上,他说过“江青本来是唱戏的”,便被视为大逆不道,而戴上“右派”帽子。到山大后,我和高兰合作,共带了两名现代诗歌研究生。他讲现代诗歌常把自己的一些切身经历或文坛掌故穿  相似文献   

4.
开心乐园     
爱发牢骚的老头布朗先生老是抱怨他的发式,愤愤地指责他的理发师。一次刚理完发,他说:“我要我的头发从中间分开。”“我不能这么做,先生。”理发师说。“为什么?”布郎先生咆哮道。“因为您的头发是奇数的,先生。”难以从命在公园的长椅上坐着年轻貌美的威廉夫人,怀里抱着一个可爱的婴儿。一位中年绅士走了过来。“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绅士拉着婴儿的手自作多情地说,“白白的、嫩嫩的,像个富有魅力的贵妇人的手。”威廉夫人把婴儿往怀里拉了拉,冷冷地说:“先生,您搞错了两件事:其一,这孩子是个男孩,其二,您握的是我的手。”您搞错了“你…  相似文献   

5.
我是读着徐子芳先生的诗歌长大的。徐子芳先生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诗人.半个世纪以来.诗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维系在一起。因此,祖国繁荣富强.诗人开始歌唱;祖国大地遭遇风暴席卷.诗人饱蘸的泪流就会洒落在行行句句间。子芳先生的诗总是为祖国、为人民代言.为劳动、为善良颂咏。因而,他被称为“人民诗人”,享誉国内坛。  相似文献   

6.
开心乐园     
经理:“警察先生,我们公司的出纳逃走了。”警察:“保险柜检查了没有?”经理:“已经彻底检查过了,他没在里面。”“法官先生,有人把我说成是犀牛,我可以告他恶意中伤罪吗?”“当然可以。他什么时候说你像犀牛?”“三年前。”“什么?三年前的事,你怎么想起现在要起诉呢?”“因为我以前从未见过犀牛,昨天我才知道犀牛是什么样子。”两名劫匪从银行抢了几袋钱。甲说:“快点一下,看有多少钱?”乙说:“别费神了,看看明天报纸上的新闻就知道了。”道格先生性格怪异、孤僻,从不与邻居来往。街坊邻居也不喜欢他。一天,他在自己的门上贴了一张大纸条,…  相似文献   

7.
闲话杨彦     
初次接触杨彦先生的画是在文曲星校措店,因为与店东是旧识,经由介绍得以领赏杨先生画的风采。让我惊奇的是杨先生的画时而深细,时而豪阔,让人感到有一份用心在里面,似乎是想挖空心思,变化古今。后来,陆陆续续,拜读了他的画册,也看了中外评家的评述,这其中多赞美之辞,或有“墨的鬼才”等惊人的称誉。评家的讨论当然是深刻而有见地,不容我多加置喙,所有美丽言辞与赞誉,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其实我并不那么认同诸如“墨的鬼才”这类的定论,好像说杨先生已经走完了艺术的道路,可以放下了。其实我看他的画中充满了热情,充满了…  相似文献   

8.
天眼     
丢枪队长和一尊铜佛 如果不是丢了“七七”式配枪,陕西省彬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队长高东城是不会被“发配”到偏远的中永派出所当普通民警的。而且,能不能当成普通民警于高东城来说亦是未知数,因为最终的处理结果并未出来。 中永派出所可以说是高东城的“井冈山”,他曾在这儿整整干了10年,从一个小民警提升为所长,又从所长上任刑警队长。这次回到中永派出所后,高东城就很少再去局里,像一只受伤的豹子。他想躲起来为自己疗伤。2003年3月的一天,局里召开全体民警会,他向杨所长要求留下来值班。杨所长怔了一下,随即点头同意。他明白自己老上司的心思。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诗人和书法家。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伴随着他革命的一生。他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从学生时代起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敢言振发天下聋──柳亚子诗作轶事黄子云柳亚子是近现代中国一位名闻四海的杰出诗人。茅盾称他为“南社巨子”,“当代大诗人”。郭沫若不仅称他为“今屈原”,而且还在一首诗中这样赞颂他:亚子先生今不朽,诗文湖海同长久。敢言振发天下聋,刀锯斧线复何有2柳亚子的一...  相似文献   

11.
张敏  朱建华 《台声》2001,(9):20-21
立秋刚刚过去,我便踏上了淮北大地,放眼四野,庄稼碧绿茁壮,更有累累硕果挂满枝头,好一派丰收在望景象! 听同行的安徽元通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阎龙林讲,此次采访的是他们公司董事长丁颍先生。“我认识一位台湾诗人丁颍,是他吗”“没错,我们董事长不但是诗人,还是台湾新闻界的名人!”立时,10年前际遇丁颍先生的情景历历浮现在我眼前。从文坛到商界 丁颍、原名丁载臣字逸轩,号长春。1928年出生;1948年底自大陆去台湾。他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并寄情于诗歌、散文、小说创作。自1956年起,他先后出版过散文集《南窗小札…  相似文献   

12.
说起肖汝亭是见仁见智,有人说他是作家、是诗人;有人说他是书法家、是画家,有人说他是摄影师、是收藏家,有人说他是艺术家、是策划大师,也有人说他是社会活动家、是大能人……我一直称他为“雅玩大家”。他却幽默地称自己是一个杂家,肖汝亭是名副其实的大家、杂家,而且极具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解放军杨至成(1903~1967)上将,贵州三穗县青洞乡木界村人,侗族。1965年,他把自己的诗词作品集中起来,汇编成《杨至成诗稿》(简称《杨诗稿》),计71首。近年来,三穗县党史办广征博采,从各种渠道又征集得33首,共计104首。 1983年2月,县党史研究室将《杨诗稿》油印后,人们争相阅读,一时形成热潮。一个不知名的侗族将军诗人,从此慢慢传开了。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深深感到杨至成不仅是一位身经百战的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而且是一位颇具丰富文采的诗人。不管是在思想审美方面还是艺术审美方面,《杨诗稿》其特色颇多,归纳起来,我认为主要是“继承·咏史·言志”6个字。  相似文献   

14.
<正>三所有朱子诗歌的矛盾问题,一进入朱子创作实践便圆融解决。评价一位诗人,不是看他在理论上如何说,而是见他笔下怎样写。作家毕竟要依靠作品说话。首先,朱子诗歌数量可观。主编《朱熹诗词编年笺注》的郭齐先生认定朱子诗745篇、1218首,另有词17篇、18首。朱杰人先生也说:“现存朱子诗共10卷,1200余。”  相似文献   

15.
2003年9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应福建省文联、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之邀,到福建参加“2003年海峡诗会”,这是诗人阔别故土半个世纪的故乡行。用他的话说,是“此行圆了我的梦”。武  相似文献   

16.
(一)诗人艾青在他的长诗《清明时节雨纷纷》中写道:“……我一生中/在关键的时刻/得到他的帮助/在他可能是/多得像麦粒似的/在我可是/粒粒都像珍珠。”诗中的“他”,指的是周恩来,诗人的一生中每逢关键时刻,都得到过周恩来的帮助。1940年5月,艾青应陶行知先生的邀请,在重庆北碚育才学校任文学系主任。在重庆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偶然翻阅某杂志,读到杨 绎先生《披着狼皮的羊》一文,始而惊,继而喜,掩卷细思,却不禁心生疑惑,以至于忧从中来。而一惊,一喜,一忧,便有了这篇饶舌的文字。 杨先生在《披着狼皮的羊》一文中记述了十年浩劫期间,她与钱钟书先生在社科院和干校的一些经历。令我惊奇的是,在他们周围居然全是善良、纯朴、可爱的人。在她被打成“牛鬼蛇神”期间,监管小组的人一次又一次轻易准她的假,女革命群众敢于请她到自己的房间里午休,造反派头头关切地告诫“牛鬼蛇神”们,不能说自己“拒绝改造”,而应该说“没改造好”。杨先生在北京被监管劳…  相似文献   

18.
上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应斌到水尾镇新场村调研农村农业工作,我给他作了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后,给他提了种植烤烟生产的要求。他说“给你们300亩任务试试吧。”我告诉杨副县长:“我们这里太干旱了,请杨副县长相信我们,多给我们一点烤烟种植计划。”最后,  相似文献   

19.
被誉力“柳痴”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平生最爱植柳。他不仅在归隐的住宅周围遍栽柳树,而且还特意在房前种上了五棵柳树,并自号“五柳先生”。唐代大诗人杜甫除“嗜酒爱凤竹,家居必林泉”,“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  相似文献   

20.
“台湾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河南”。这是两岸专家、学者通过考证后得出的结论。厦门大学著名教授黄典诚认为: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说:“广东称客籍者,大抵本自河南”。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债、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欧谭生先生在文章中说:台闽豫“一千年前是一家”。这里有四个统计数字,尤其能说明上述问题:1930年台湾统计的资料,当时总人口为3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