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生于20世纪初期的晚清宪政改革运动是比戊戌变法更为深刻的一场政治大变革,这场政治改革风潮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的剧烈变化,它不仅促成辛亥革命的爆发,而且对整个20世纪的革命运动和政治变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爱国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爱国就要救国。在近代 ,西方侵略造成的亡国危险 ,使人们不得不把救亡图存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但是 ,仅仅反抗外国侵略 ,并不足以救中国。要想救中国 ,必须引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实行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3.
王顺 《人事天地》2008,(3):47-48
今天的很多人听说“武训”这个名字,是从中国当代史上著名的“《武训传》批判”事件开始的。而真实的武训,或许也应该写进中国教育史。  相似文献   

4.
晚清“公法时代”的国际法学教育主要包括京师同文馆的国际法学教育和国际法留学教育两个方面。无论是在京师同文馆进行的国际法学教育,还是到国外接受国际法教育的留学生们,都没有为中国国际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人才基础,没有产生一个独立的自愿推动国际法学在中国发展的学术群体。  相似文献   

5.
6.
1897年发生在山东境内的巨野教案一直被史家看作是义和团运动前期反洋教斗争的典型案例,在记述这一历史事件的各方史料中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历史言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晚清这一时期入手,首先分析了,什么是晚清,何为晚清立法中的外国人以及冈田朝太郎符不符合晚清立法中外国人的条件。然后,通过冈田在担任法律调查顾问中对《大清新刑律》的编纂工作的几个细节,一花一世界的体现出,作为外籍顾问的冈田对当时我国的贡献,以及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并且结合未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调和发展。进一步理解,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情下,应如何完善法律,以求对推陈出新,创新发展的精神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8.
由于求官、贪污、奢华等官场坠败风气的蔓延,招致晚清吏治的全面腐败,武备的迅速废弛,财政的极度亏空,税负的急剧加重,从而使帝国陷入了内有贪官挖掘墙脚,外有列强炮火轰击,下有平民揭竿造反的难解困窘。清帝国的崩塌于是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是位著作宏富、思想深邃的学者.但直至其殁后二百余年,他的思想才在晚清发生实际影响.透过其时人们对黄氏学术的不同评述,可以更深切地了解和认识晚清社会与思想.  相似文献   

10.
彭匈 《人事天地》2015,(3):47-48
中华民族有无数的文学瑰宝。从古代一路数下来,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清道光年间,中国文学又出现了两个著名的流派。一是安徽的桐城学派,一是广西的临桂词派。桐城学派发祥地尽管是在安徽,但其七位主要人物也就是所谓"桐城主将"之中,排前三位的却是来自广西的朱琦、龙启瑞和王拯。排第四位的是湖南人曾国藩。文学史上又把他们三位与另外两位广西人吕璜、彭昱尧合称为"岭西五大家"。  相似文献   

11.
近代晚清社会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文化教育也面临深刻的变革和时代转型,即由传统文化教育向现代文化教育转轨。"中体西用"文化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贯穿于近代晚清文化教育转型的全过程,这对近代晚清文化教育实践的发展、近代中国文化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制度的确立以及现代中国文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新经济”是知识密集型经济 举世瞩目的“新经济”现象源自美国。从1991年3月至2000年底,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18个月,这是继1961——1969年106个月增长之后最长的一次扩张。而且各项指标都处在良好的状态:经济增长维持在4%以上,失业率降到4%左右,通货膨胀率已控制在3%以下。1998年联邦预算也在数十年之后首次出现了盈余,盈余额高达728亿美元。美国经济这种高增长、低失业和低通胀现象在其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也是传统经济理论无法加以解释的,因此被称为“新经济”。 什么是“新经济”?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科学定义。美国经济理论界有许多不同的概念表述,如“新经济”即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码经济、眼球经济、计算机经济、注意力经济、非摩擦经济、精神经济、零距离经济、知识经济、21世纪经济等。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和传播为主体的经济,是一种新的知识经济形态。1997年2月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严打”郭毅然,朱秋生"严打",即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指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以从重从快、集中兵力,统一行动、全民参与等为特点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诸项行动。严打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刑事犯罪活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严打的实施,使...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以博大胸怀,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为实现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振兴而精心设计的政治构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伟大创造,也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的形成及其实质内容“一国两制”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1978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一位外国记者时指出:“和平统一实现以后,台湾可以保持非社会主义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晚清国粹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政治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章太炎、刘师培、黄节、邓实、柳亚子等均与晚清时期的革命运动发生过密切关系。“国粹”一词用是英文nationality的日译词汇,含有“民族性”、“民族精神”诸义。原创“国粹”一词并掀起“保存国粹”运动的日本政教社同人(主要代表人物有三宅雪岭、志贺重昂、杉浦重刚、辰巳小二郎等)担心随着日本欧化浪潮的推进,将会导致大和民族精神的失落,主张日本之向西方学习应以“民族和国家的特色为媒介”,反对对西方文化进行生硬照搬。其“保存国粹”的旨趣…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最早主张与日本建交——“联日”。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他的这一思想逐渐动摇。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之后,李鸿章对日本开始采取强硬立场。甲午战争使李鸿章一生的功名事业毁于一旦,他转而求助于“联俄拒日”,实际是与虎谋皮。李鸿章的对日外交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7.
任晓兰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8月版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先进思想的导引,也需要有常态的文化制衡。但是,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并没有像西方的保守主义者那样赢得社会更多的理解与认同。作为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8.
晚清的禁烟政策大抵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的演变:严禁——明禁实税——以土抵洋——严禁。最开始的严禁政策源自道光帝对鸦片危害国本的担忧,但在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严禁已不可能,于是改为明禁实税的柔性约束政策。在洋烟大量涌入中国的情况下,以土抵洋的政策在当时更像一种以毒攻毒的策略,然而就长远来看,它不啻于缘木求鱼。通观这段历史,我们发现利益逻辑始终贯穿其间。在此视角之下,所谓严禁和弛禁的标签变得模糊,晚清禁烟政策的流变归根结底不过是一个利益博弈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晚清外交适逢千古未有之变局,外力冲击日益严重,社会转型日渐剧烈,国人对近代外交的认知日加深化。随着清季社会的变迁,清廷遣使驻外经历了从最初的抵拒,到不断地变通、调适,最终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拟对此做一系统探讨,以见晚清社会变迁于遣使驻外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义和团与戊戌后政坛权力之争、与御前会议权力之争、与“议和”时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与新政时期权力新格局的形成四个方面,围绕晚清政坛各派政治势力的权力角逐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