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贝卡里亚提出了废除死刑的观点之后,死刑保留论和废除论的争论一直未停止。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或者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我国可以适用死刑的罪名在刑法修正案(八)之后削减了13个,但仍有55个之多。我国历史上死刑适用泛滥,受传统历史的影响,并根据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废除死刑的目标仍然可望而不可即。但是废除死刑是大势所趋,我国在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应当在保留死刑制度的前提下,减少刑法中规定的死刑罪名的数量,限制死刑适用的范围,缩减死刑适用的对象,严格贯彻死刑的执行程序,使死刑制度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并最终逐渐走向废止。  相似文献   

2.
故意杀人罪是刑法中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当今世界上所有保留死刑的国家均将故意杀人罪适用于死刑.但在废除死刑的国际大环境下,世界上保留死刑的国家也都通过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只将死刑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故意杀人罪的死刑最终适用率并不高.这些国家的立法和实践经验对于中国推进司法改革,有效保护人权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这两个国家仍然保留死刑的适用。目前,中国还不能彻底废除死刑,但应该严格控制死刑适用。从法律传统看,中美两国分属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这两个国家的死刑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无论是对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还是对美国死刑制度的修正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限制死刑的同时保留了死刑。其死刑判决的宪法法理融合了两个要素:一方面,刑事司法的目的就是要让罪犯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以便实现报应正义;另一方面,宪法又明文禁止残忍与异常的刑罚。结果,联邦最高法院将其死刑法理和与时俱进的文明标准绑在一起,而与时俱进的文明标准又以举国一致的共识这一民意尺度来衡量,所以联邦最高法院最终把美国死刑制度的未来转交给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民意。把死刑判决与民意结合在一起,在增加了死刑判决合法性的同时,联邦最高法院也把死刑制度置于一个开放的民主决策体系之中,不肯越过民主程序一举废除死刑。因此,就未来而言,如果民意倾向于废除死刑,美国就有可能废除死刑,如果民意支持更多地适用死刑,也有可能保留死刑,甚至增加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从俄罗斯死刑废止看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法制与社会》2010,(22):39-40
"死刑作为理念是应当废除的,然而抽象地论述死刑是保留还是废除,是没有多大的意义",死刑的存废有待实践的论证。本文指出对整个俄罗斯死刑废止的原因、历程进行分析,能够引起我们的反思,启发我们对我国死刑制度发展方向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社会主张废除死刑的大背景下,笔者根据中国现状,对死刑论废除者的质疑加以回应、反驳,理性的指出了死刑在中国存在的必要性,同时对中国现有死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如何从立法与司法上完善现有的死刑制度,更好使这一刑罚发挥其扼制犯罪的目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7.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方法,在刑罚体系中属于生命刑。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的刑罚也日趋人道化,表现在死刑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了废除死刑的道路;另一方面是那些保留死刑的国家也对死刑的适用和执行方式进行改革。我国是一个死刑制度历史悠久的国家, 改革现行死刑制度,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入手,从死刑制度的法律价值、刑罚的目的、社会作用等多角度论述了废除死刑,构建合理的刑罚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废除死刑作为全球死刑制度主流的时代,中国保留死刑无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是随着《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我国死刑制度又向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根据各阶段的发展在死刑方面作出了改革,但是我国死刑制度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考虑我国死刑制度的内在因素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全球化影响我国死刑制度的外在因素。因此,国外死刑制度存废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在联合国,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国际人权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或区域性组织极力争取废除或反对死刑的时候,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瑞典等,却开始提出恢复死刑。因此,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对我国死刑现状的讨论,或许不完全废除死刑才是最理性的。本文简要阐述了死刑在国内外的发展,并着重讨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方向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死刑制度在我国存在已久,近年来死刑制度的存废更是刑法学界争论不止的问题。目前国际社会对死刑已采取严格限制并最终废除死刑的态度,我国大部分学者也认为死刑应当废除,只是在现阶段中国不能废除死刑。本文认为我国的死刑制度在现阶段能够废除,并阐述了我国死刑制度应当立即废除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林子皓 《法制与社会》2013,(30):21-2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种罪名的死刑,年满75岁的老人有条件不适用死刑。标志着有条件废除死刑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立法层面的认可。但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不具备全面废除死刑的条件,所以现阶段中国死刑制度选择只能是“有限制地保留死刑”。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国情和现实来看,我国还不具备全面废止死刑的条件,目前我国应该在暂时保留死刑的同时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在立法时,明确死刑的适用条件、严格死刑的适用对象、削减死刑罪名、完善死缓制度、构建死刑赦免制度,为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逐步推动中国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安珏 《法制与社会》2011,(20):296-296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人权运动对死刑的态度产生了骤然巨变,废除死刑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有人主张废除,有人主张保留,也有人主张限制。在本文看来,死刑应当废除,从法的精神出发,就不应当设置死刑。本文将在下面具体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一些国家废而又复的现象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死刑废而又并不必然说明死刑应该保留。  相似文献   

13.
死刑,又被称为极刑,因为它是现存的法律体制中最为严酷的刑罚。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还是仍然保留死刑的国家,在对待死刑的态度上都十分慎重,从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绝大多数国家的死刑政策都在朝着废除死刑和严格限制死刑的方向努力。本文通过对给死刑现状的大致介绍,阐明了对死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析贝卡利亚废除死刑的理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卡利亚于1764年首先对死刑进行抨击,并倡导废除死刑,从而为死刑废除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但贝卡利亚于当年提出的废除死刑的理由,在今天看来并不十分充分,难以应对死刑保留论者提出的质疑.因此,今后再为废除死刑辩解,可从其他方面阐述理由.  相似文献   

15.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自它产生以来,曾长期在各国的刑罚体系中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曾大量地适用过死刑。但是,正如任何事物都有盛有衰一样,进入本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立法废除死刑或者实际上不执行死刑,即便在保留死刑的国家,死刑适用的范围也不断萎缩,对死刑所持的态度也愈来愈慎重。据大赦国际统计,截止到1990年,在法律上全面废除死刑的国家和地区有38个,对普通犯罪废除死刑的国家和地区有17个,在法律上保留死刑,但最近十年来不曾执行死刑的国家和地区有30个。以上废除和不执行死刑的国家已达85个,约占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43%。有人曾作过统计,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世界每年平均有一个国家全面废除死刑或者部分废除死刑。从发展趋势上看,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到废除死刑的行列,可以说,废除死刑和限制死刑的适用,是当今世界各国死刑政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政法学刊》2015,(5):79-86
死刑废除自从产生以来便争议不断,死刑是否有很强的威慑作用和预防犯罪作用、是否符合人道精神、是否违背社会契约理论,这些争论至今都未停歇。尽管关于死刑是否应该废除的争论还没有结束,但是随着废除死刑的国家越来越多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全球废除死刑的潮流面前,我国是否也应该加入到废除死刑的行列,开始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认真梳理废除死刑的历史和分析关于废除死刑及保留死刑理由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我国死刑存废的可能性、可行性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徐岱 《当代法学》2014,(2):28-37
美国每年死刑执行数量虽排在世界前五位,但减少和控制死刑的适用一直是其主流,特别是近年来废除死刑已成各州追求的目标。美国保留与适用死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死刑司法诉讼成本过高、种族成为影响死刑适用的明显不公平因素、错案频生、死刑案件量刑程序保障的弱化、各州死刑适用极不平衡。美国废除死刑的动因主要有:国际社会的压力、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以及民众对死刑态度的转变。废除死刑后消解候决死刑罪犯的途径有以下三种:一是通过上诉的形式消解死刑;二是寻求死刑的替代性刑罚措施;三是充分利用法定的特赦或大赦的方式消解死刑犯的中止执行,进而变为死刑的终止执行。  相似文献   

18.
西方有一句谚语,叫做“枪炮作响法无声”,这句话说明了在战争年代法律对人的约束力是很弱的,现在欧盟的成员国没有一个国家还保留死刑,因为欧盟规定了欧盟的东扩过程是一种和平的发展趋势,而欧盟认为,在和平时期是不需要死刑的,因此加入欧盟国家必须废除死刑,因此死刑制度不仅是中国自己的问题更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现阶段中国的死性制度应该怎样发展,何去何从,本文意在分析死性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以及应不应该保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死刑存废的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禾 《法学研究》2005,27(2):66-74
在死刑存废的十字路口 ,何去何从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死刑的存在正如其他事物的存在一样具有自身的历史、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死刑存在了数千年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它也有不合理性。死刑具有不人道性 ,与文明社会的价值观相违背 ,但在某种程度上应否废除死刑仍然是一个“伪问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应否废除死刑 ,而在于能否和怎样废除死刑。在目前的形势下 ,中国尚不宜宣布立即废除死刑 ,而应该保留死刑 ,但应从立法和执法上对死刑加以限制 ,最终向废除死刑努力。  相似文献   

20.
死刑及其存废,是当今世界一个热门话题。在死刑的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保留死刑,减少死刑适用,甚至提出增加死刑;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废除死刑,至少将来要废除死刑。笔者站在死刑不可废的立场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