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效琴 《学理论》2009,(9):110-111
近一段时间以来,出现了几起由于公安机关监管不力或由于公安民警的刑讯逼供引起三名犯罪嫌疑人先后死亡的案例。每一起案件的发生,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公安机关在行使权力,特别是针对犯罪嫌疑人时,应如何对待他们,应如何保障他们的人身权利不受非法的侵害成为关注的焦点。每一个公民,包括犯罪嫌疑人,都享有人身权,享有人身自由权和身体健康权,任何人、任何机关不得非法侵害,这也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保护每一个人所享有的各种权利,更是每一国家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在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2.
楚娉 《学理论》2013,(14):119-120
随着我国交通事故的频发,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也不断增加,这不仅扰乱了交通运输安全,还给被害人的身体健康、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针对这类案件的复杂性和高发性,深入的研究交通肇事逃逸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交通肇事中"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予以思考,以期对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言实 《求知》2006,(8):10-10
这些年国有企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但国有企业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有的还存在滥发钱物、奢侈浪费、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等问题,务必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长沙铁路公安处管内武广高铁首例割盗案件发生后,技术人员对管内武广高铁所有积案现场进行了勘查,对痕迹物证进行了提取检验,就侵害目标、作案地点、侵入方式、作案工具及作案人特点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高铁割盗案件刑事技术工作重点。这对指导当前武广专项打击和今后高铁割盗案件的侦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尊重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党和国家农村政策的基石。现实中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是五花八门,此起彼伏。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更新观念,建立健全农民权利自我保护机制,优化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6.
王鹏飞 《理论探索》2015,(1):115-119
抢劫致人死亡是否意味着行为人对死亡结果的罪过仅限于过失,刑法学界的意见并不一致。该问题需要结合法条竞合和想象竞合等刑法学原理进行体系解释。如果对为劫取财物而故意杀人的行为按照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会导致杀人行为受到双重评价。承认抢劫罪的方法行为包括故意杀人,则会避免定罪的混乱。如此,以杀人的方式劫取财物,即使未发生加重结果也适用升格法定刑。而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形态并非以是否发生致人重伤、死亡的结果为判断标准,应当以抢劫罪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是否齐备为根据。  相似文献   

7.
系列性凶杀案件侵害了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严重影响了当前的社会和谐,如何迅速侦破这类案件,是每位侦查人员面临的急迫问题。划定侦查范围是侦破系列性凶杀案的关键环节,文章给出了系列凶杀案的界定,论及了侦查范围的理念、区域范围与人员范围的交融特点,最后给出了划定侦查范围的最优化方法,为案件的及时侦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喆 《学理论》2013,(14):116-118
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日益上升,交通事故的数量也日益增长,交通事故后肇事司机的逃逸已经成为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刑法第133条把"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一个量刑加重的情节,提高了其法定刑的幅度,为司法机关严惩这种犯罪做了保障,但立法忽视了逃逸行为的复杂性。针对逃逸行为的主观罪过的复杂性,对逃逸致人死亡和不作为杀人的范围进行详细区分和比较之间的不同,可以避免外界对"因逃逸致人死亡"有不同的理解,对逃逸的行为是否构成不作为杀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林蔚 《瞭望》2008,(42)
有材料显示,浙江某幼儿园有200名儿童出现腹腔淋巴肿大现象。刚曝出了剌五加注射液致人死亡事件,接着又发生了福建某医院麻醉"麻"死数人事件;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因院内感染致8名新生儿连续死亡的事件刚有结论,现在200名"淋巴儿"又集体"登台"。而此刻,尚有几千"结石宝宝"没有出院。  相似文献   

10.
钟巍 《学理论》2009,(15):113-114
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建筑物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的案件已经不是个别侵权案件,加之立法上的缺位,司法实践中缺乏一套损害赔偿规则进行规制,“同案不同判”现象相对突出,建筑物抛掷物侵权法律救济问题也成为法学界和司法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比较法考察,对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的特征、请求权基础等理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具体制度设计提出意见,以期对侵权行为法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当前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腐败案件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经济类案件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利用干部人事权、司法权和行政审批权违纪违法案件突出;窝案串案明显增多;领导干部与配偶子女串通进行腐败活动;作案手段隐蔽性加强。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以下几个突出表现:有的不正之风从个人行为演化为部门和团体行为;损害群众利益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腐败问题:一些人搞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想方设法地钻法规制度的空子:有的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制定的规章、制度打国家政策的“擦边球”。  相似文献   

12.
火车撞击人体时,其巨大的动能撞击在人体软组织上,因撞击部位、方向不同,人体位置不同及人身上穿着衣物的多少,是否有剐、扯等不同因素,会形成多种形态各异的伤势,非常复杂,难以鉴别.对于火车撞击人体损伤,根据其损伤特征,结合现场勘查检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火车撞击致人死亡案例发生频率较高,损伤复杂、严重,判定困难.火车撞击致人死亡判定难度较大,对所受损伤应结合现场勘查检验结果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3.
梁晓飞许雄 《瞭望》2018,(12):50-51
十年来,山西未发生一例因超限超载车辆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没有因超限超载新增一座危桥。节约各类大中修费用300亿元。全省超限超载率控制在0.2%以内,保持在全国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薛鸿雁 《求知》2001,(12):36-37
近些年来经过各级组织的不懈努力,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作风建设不断得到新的加强,为农村发展稳定的大局提供了重要保证。但也确有一些农村干部,面对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暴露出了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思想不解放,小富即安,缺乏开拓进取的强烈意识和跨越式发展的胆识和气魄;有的在执行政策上,缺乏严肃认真和公平公正的正确态度,习惯于想当然和随意性;有的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开,不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有的不能正确摆布与群众的关系,把群众看成是发号施令的对象,方法简单粗暴;有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讲体面,图享受,缺乏创业者的姿态;有的自身要求不严格,缺乏廉洁自律意识,以权谋私。  相似文献   

15.
盗窃铁路器材案件是指盗窃正在使用、备用或废旧的铁路器材案件的统称。铁路器材被盗现场勘查主要解决的问题:作案时间、地点、工具、手段、人数,侵害的目标、过程,作案人特点,作案动机目的,案件性质,串并案依据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意见等。  相似文献   

16.
当前阶段农村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呢?立足于各地的探索与实践,专家与农村干部、群众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以农村基层的上层建筑改革为核心,目标在于建立服务型政府";有的说是"以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为核心,目标在于统筹城乡实现一体化发展";有的说是"以进一步深化土地改革、建立新型土地流转新机制为核心,目标在于完成农民与市场经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刑事案件被害人中,女青年的比重较大,特别是强奸、抢劫、流氓、凶杀等案件的受害者大多数是女青年。为此,一方面公检法机关要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尽可能地减少犯罪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教育女青年勇敢地同犯罪侵害作斗争,一旦遇到歹徒作恶,心不慌,腿不软,果敢镇定,敢斗善斗,直至挫败歹徒的罪恶阴谋。教育女青年勇敢地同犯罪侵害作斗争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市政法队伍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司法不公。少数政法干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违法办案,有的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有的泄露办案机密,甚至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特别是1999年发生了法官伪证案,先后有7名政法干警受到国法制裁和党纪政纪处分,严重损害了政法机关的形象。为此,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政法干警中开展了以重大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的警示教育活动,有力推动了政法队伍建设。  我们从组织干警对发生在身边的反面典型案件进行深入剖析入手,进行警示教育。中央关于利用胡长清等重大典型案件…  相似文献   

19.
侵害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学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秩序混乱,影响了学生、家长的安全感,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协调配合,常抓不懈—— 近年来,一些地方接连发生在 中小学生身上的重大安全 事故和案件,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不该发生的悲剧 今年3月11日,江西萍乡市上栗县发生一起鞭炮作坊爆炸特大事故,其中有部分中小学生死伤。此前,河南洛阳市三名小学生因欠游戏室2.5元钱,被老板残忍杀害;南昌市二十一中初一女生李玉川在学校教学楼内,被一精神病人从五楼阳台抛下,导致瘫痪;吉安地区万安县发生一起假释人员受聘…  相似文献   

20.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屡屡出现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市场欺诈等公益侵害事件,并有治而不止、相似违法案件重复发生等现象,严重破坏了正常经济运行秩序与社会和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根本还在于地方经济社会法治滞后,法治环境不好,和谐社会构建的法律保障功能不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