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包晓  曹子衡 《德国研究》2005,20(2):75-76
30年前的5月8日,中国和欧共体(欧盟的前身)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为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上海学术界于5月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和学术讨论会.这次活动是由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欧盟研究会、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华东师大欧洲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欧洲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室、华东理工大学欧洲研究所、同济大学欧盟研究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和中欧工商学院中欧文苑等单位共同发起,由上海欧洲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所联合主办的,来自上海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及比利时、德国、英国、西班牙驻沪总领事馆的总领事或其代表共90余人出席了这一盛典.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欧盟一直经受着多重危机和挑战,关于欧盟发展前景的讨论也未曾中断。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后,欧盟的前途命运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英国脱欧削弱了欧盟应对危机的能力如果从1952年煤钢共同体算起,欧盟至今已走过了64年联合历程;如果从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算起,到明年也有60年了。60年来,欧洲一体化在深度和广度两  相似文献   

3.
2011年9月23-25日,同济大学举办首届大使论坛、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理事会成立大会暨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学术研讨会,同时宣布成立中欧学术  相似文献   

4.
5.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特别是东欧政局剧变之后 ,“中欧”的概念重新出现在国际政治学词汇中。它不仅反映出政局剧变之后中东欧国家摆脱雅尔塔体系附加给它们的政治概念和“回归”欧洲的文明属性的设想和实践 ,同时 ,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反映了中东欧国家心理变化的一个过程。随着中东欧国家逐渐“回归欧洲” ,中欧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功能也逐渐变化。客观地说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中欧”理念的哲学含义已从解放的理念转变为政治上应急的工具 ,转变为中东欧国家之间竞相向西方示好、争取获得更多经济援助 ,并最终回归欧洲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6.
7.
8.
梅兆荣 《德国研究》2013,(1):4-11,124
本文首先归纳了战后德国重新崛起的十方面原因,然后结合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指出德国恰恰因其"一枝独秀"而处在风口浪尖,成为欧盟和欧元区内部利益和理念之争的重要一方。但鉴于德国的综合国力、其欧洲强国而非世界大国的地位、历史包袱以及欧盟决策机制的约束,德国难以主宰欧洲。文章同时指出,目前中德两国实质性合作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已走在中欧关系的前列,但不存在牺牲其他国家利益的中德"特殊关系"。文章最后就如何排除一些障碍或干扰,保持德国在中欧关系中的引领作用,提出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中欧关系的多事之秋。与以往主要是经贸摩擦不同,本年度中欧关系中的政治对抗因素有所上升。围绕"3.14"拉萨骚乱事件,欧洲一些政治家公开支持藏独,并呼吁抵制北京奥运会,事态演变最终导致了2008年第十一次中欧峰会被迫推迟。在经贸关系方面,虽然摩擦不断,但仍属正常,并取得较大发展。总体来看,中欧关系并没有因为政治因素干扰而受到严重破坏,大局基本稳定。2009年新年伊始,温家宝总理对欧洲的"信心之旅"更是为中欧关系带来了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10.
汪万发 《德国研究》2022,(3):44-63+126
中欧领导人在2020年宣布建立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创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这成为中欧绿色合作的一个里程碑。中欧领导人的政治领导是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的根本保证,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等制度则是推进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日益成为引领中欧合作的新引擎,正在丰富、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然而,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建设面临领导权摩擦、发展空间竞争等挑战。展望未来,深化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欧洲绿色新政》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中欧领导人的政治领导作用,实现中欧双方中长期绿色发展战略的互动和协同。  相似文献   

11.
吉磊 《德国研究》2010,25(1):26-34
中外学界普遍认为中欧广泛的战略共识是双方关系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对于致力于应对全球安全威胁,牵制美国单边主义倾向,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提升自身国际形象与影响力的中国与欧盟而言,联合国安理会无疑是促进双方战略合作、实现共同战略利益的重要舞台。但是在极具重要性的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欧非但很少进行互动与合作,还表现出明显的分歧。本文通过分析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进程以及欧盟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探寻欧盟本身的分歧、美国的负面影响、中欧双方在战略实践层面上的具体分歧等三方面因素对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阻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欧洲形势与中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ep-going,rapid and complicated transformation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in the year 2008. Against this background,this paper tries to sort out the current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and the dilemma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that the EU is facing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Sino-European relations,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s of the EU itself and 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as...  相似文献   

13.
2011年4月22至23日,中国欧洲学会第八届年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欧洲学会主办,南开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题为未来十年的欧盟与中欧关系。本届年会参会人数约150人,提交论文50余篇。与会者主要围绕中欧关系、《里斯本条约》之后的欧盟政治与对外关系、欧洲经济发展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大家发言踊跃,亮点频现。年会期间,中国欧洲学会召开第八届年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2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30周年庆典暨2011年中欧大使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为欧洲研究所30周年所庆题词:学欧洲文明,不走西化道路;举自己旗帜,致力民族复兴。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扬,欧盟驻华使团团长艾德和大使等出席并致辞。来自中央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欧盟成员国驻华使馆的200余位嘉宾到会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5.
自2017年当选以来,马克龙共提出63项欧盟改革倡议,涵盖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欧盟"内忧外患"危机背景下,马克龙试图"重拾欧洲雄心",捍卫欧洲主权,塑造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文明、民主的"新欧洲"。本文通过对马克龙欧盟改革倡议的系统梳理,分析其背后的内涵、思路及前景,并对未来中欧关系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中欧双方如何看待这场危机给各方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和界定对方和进行自我定位,这是重新思考中欧贸易结构变化的前提。从双边关系来看,金融危机对中欧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是力量对比的变化,从以欧美为主导的G7峰会到G8,进而到邀请发展中国家参加G20,其中在G20峰会上,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欧盟在金融危机中也看到了自己在世界格局中可能被弱化的迹象。在这一背景下,欧盟如何面对这种现实,如何定位?它会采取哪些措施继续维护其原有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7.
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充满了不对称性和对称性的复杂关系 ,其中潜藏着挑战 ,也蕴涵着动力和机遇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欧关系之中。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这些不对称性中同时又包含着对称性 ,并孕育着发展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中欧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方式” ,寻求对称性与互补性 ,创造共赢局面 ,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白乙 《欧洲研究》2006,24(1):17-38
与现实主义视角相对应,对后冷战时期中欧关系的考察还需要重视双方各自的思想本源。虽然中国和欧盟在实力、品质、结构和速度上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但双方都寻求通过自身的调整与改革获得发展进而影响世界,因此二者之间较易达到妥协与合作。其利益交汇点也不仅在于双方关系丰富的层次和领域空间,而且还经由观念创新和制度性软力量所产生的影响朝第三方(即其他国际行为体)扩散,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将长期相互借重,优势互补,中欧关系因之所具有的和平性、独立性、丰富性必然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后冷战国际体系变动与中欧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白乙 《欧洲研究》2005,23(5):1-16
就后冷战时代的中欧关系而言,国际体系的影响是具有现实主义解释力的视角之一。一方面,这一关系由冷战的历史结构演变而来。虽然冷战的结束为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令其发生了分水岭式的变化,但新的国际体系仍然受到上个时代遗留的体系性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中国和欧洲二者本身都是当代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变量,其双边关系对国际体系的演化又起着显而易见的反作用。因此,中欧关系与国际体系变动之间时而呈现一种互为因果的联系,这一联系将因中、欧力量的增长及其互动的深化而趋强。  相似文献   

20.
新多极伙伴世界中的中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不断升温,双边合作在层次和领域上日益加深,使得一些学者一度声称中欧轴心已经出现。然而,随着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国力不断遭到削弱,其构造单极世界的梦想陷入破灭,新多极世界的突然面世给中欧关系带来震荡,所谓的中欧蜜月宣告结束。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欧盟《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以及中国国力继续快速上升的背景下,一个新的多极伙伴世界正在形成。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阵痛后,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应有新的开始,放弃过高的期望,而寻求更加成熟的和实质性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