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杨泽斐  何乐 《群众》2017,(6):60-61
一个多世纪前,欧洲巴尔干半岛的零星火苗最后酿成了燃烧世界的熊熊大火.此前50年,“铁血首相”俾斯麦从“实力政治”出发,娴熟运用外交技巧,“五球不落”、“三皇同盟”,在列强间纵横捭阖,营造出有益于德国崛起的国际环境,史称“俾斯麦体系”.但是,随着威廉二世继位,俾斯麦被弃用,特别在外交领域,德国决策层意图加速崛起,抛弃战略节制。  相似文献   

2.
梁凯庆 《现代领导》2001,(10):17-17
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19世纪谈到东方的时候,曾下过这样的判断:在古老的东方,日本将成为最强。为什么一个并不研究东方问题且又从未到过东方的人会有这样的推断呢?俾斯麦说:因为他见到了来欧洲留学的东方代表:日本及中国的留学生。  相似文献   

3.
楚汉 《广东民政》2009,(6):41-42
德国的养老保障制度 养老保障制度是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部分。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的国家。1889年6月,当时的德意志帝国政府适应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发展的需要,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为那些年满70岁的退休老人或因伤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提供生活保险。“铁血首相”俾斯麦曾公开声称,  相似文献   

4.
欧洲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接受了沉痛教训的欧洲人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的统一”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今年6月21日,欧洲宪法草案在欧盟首脑会议上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一致肯定和积极评价。根据欧盟首脑的决定,将在明年6月之前最终完成历史性的“制宪工程”,这是欧洲迈向统一的历史性步骤。 2000年5月12日,德国外长菲舍尔提出了“欧洲联邦”的设想,目标是将欧洲建成一个拥有单一宪法、单  相似文献   

5.
李阳 《传承》2011,(20):70-71
在俾斯麦外交的巅峰时期1873-1881年,即德国统一后,面对新形势,抑制法国东山再起,确定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成为其首要目标。俾斯麦放弃铁血政策后,开始推崇协调外交,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期实现自己的目的。俾斯麦运用其外交能力,与多个国家(尤其是奥匈和俄国)通过秘密条约和公开结盟等方式建立起了一张巨大的外交网络,"像玩弄秘密外交的魔术师一样,花样层出不穷地玩弄所谓五球不落的外交游戏"。通过介绍德奥同盟、三皇同盟、第二次三皇同盟,说明俾斯麦是如何实现孤立法国巩固自己霸权,并为德国赢得宝贵发展时间和外交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欧洲中心主义”认为欧洲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优越性和特殊性,欧洲就是依靠这种内在的力量而兴起并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同时“欧洲中心主义”把欧洲的胜出永久化,把欧洲的道路和欧洲的模式绝对化与普遍化,认为任何国家要想发展就必须走欧洲的道路并以此断定人类社会历史将终结于欧洲模式。“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扭曲了历史,导致了人们对欧洲以外世界了解和认识的缺乏,从而不能正确认识整个世界和世界历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贡德.弗兰克运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史观”把被“欧洲中心主义”颠倒了的历史反转了过来,并彻底挖掉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根基,宣告了“欧洲中心主义”的真正终结。  相似文献   

7.
比利时在欧洲只能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面积只有3052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014万人。但是,它是一个“宽泛的国家”,不仅与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接壤,而且还地处欧洲的中心,因此被人们誉“欧洲的心脏”。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一个被法国大作家雨果称为“世界上最美的  相似文献   

8.
薛原 《探索与争鸣》2024,(2):162-176+180
欧洲民族国家的集体认同是一个难题:它们往往在作为民族国家的坚守、对共同政治文化的接受,还有作为“欧洲人”的共同身份这三种立场之间摇摆不定。在欧洲逐步迈向“超国家”共同体的今天,德国的集体认同对于认识欧洲民族国家与欧洲国家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它深刻影响着德国国内的稳定和团结,主导着其外交和安全政策走向,也构筑着德国未来发展的愿景。二战以后,德国以逐步削弱“德国性”、接近“西方”的方式获得国家集体认同。这就是代表德国民族主义的“主导文化”以及代表政治文化的“宪法爱国主义”的争端之所在。而这一对矛盾,在欧洲层面可以得到疏解和升华。欧洲文化价值共同体与欧洲宪法爱国主义合一的愿景,可以成为德国乃至其他欧洲国家集体认同构建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9.
当地时间2月5日下午,第46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在德国慕尼黑开幕。作为首位参加这一会议的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部长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的演讲和精彩答问,吸引了各方的关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主席伊申格尔说,杨洁篪的出席,“对会议本身和中国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当今世界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不能真正讨论德国乃至欧洲的安全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0.
普遍的观点认为德国的崛起一靠军队,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视为德国强大的根本原因自中世纪以降,德意志长期四分五裂,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然而,至少从18、19世纪之交,德意志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跃成为欧洲的头号强国。普遍的观点认为德国的崛起一靠军队,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视为德国强大的根本原因。将德国的强大归因到教育,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不无道理。早在18世纪末,普鲁士就立法推行义务教育,开创了教育史上的一个先例。19世纪初,在普鲁士进行的诸项改革中,教育改革可以说最为引人注目。威廉·洪堡从人文主义理念出发,力求为所…  相似文献   

11.
德国社会保障的考察袁守启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始于19世纪下半叶俾斯麦政府执政时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二战结束以后,原联.邦德国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强调要实现“市场自由竞争原则与社会平衡之间的结合”,对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逐步形...  相似文献   

1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用以指导自己同各国发展关系的基本准则。 从历史上看,把“和平共处”作为对外关系的一种思想和政策,首先是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来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伟大事件深深地触动了帝国主义的神经,它们纠集了十四个国家,对苏维埃俄国疯狂地进行武装干涉,并挑动和支持苏俄国内的反革命武装判乱与之相呼应。苏维埃俄国在四年帝国主义大战摧残的基础上,又忍受了三年国内战争的苦难。当国内战争即将结束、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中央领导进行了九次集体学习,学习世界上9个主要国家自15世纪以来的兴衰史。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通过大众影视来解读这些大国崛起的历史,意义非比寻常。从9个大国的历史演绎中,都提出同一个课题,那就是所有紧迫地希望发展的国家,都要求首先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统一国家。比如英国伊丽莎白一世、俄国的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德国的俾斯麦、法国的拿破仑、日本的大久保利通和伊藤博文、法国的戴高乐、美国的罗斯福、苏联的斯大林都是如此。让国家权力软化,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相似文献   

14.
沙皇俄国是一个凶恶的殖民国家,近代欧洲东部殖民扩张的策源地。在帝国主义列强中,沙俄占有的殖民地领土仅次于英国。早在1914年,它的殖民地就达一千七百四十万平方公里,比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占有的殖民地总面积还多三百三十万平方公里,而且沙俄的殖民地是和它的领土连成一片的。从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开始,到1917年最后一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止,历代沙皇都推行侵略扩张和霸权主义政策。经过三百多年的侵略扩张,沙俄从一个欧洲国家变成了地跨欧亚的庞大的殖民帝国,从一个基本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在现代世界中居于什么地位?从现代历史至今天现实,此种地位有何变化?学者们因不同意国外把中国在现代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贬得太低,一再起而抗争,于是引发了关于二战起点(是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还是日本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事变”或更早些的“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世界现代史的分期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16.
美国发动的“倒萨战争”从军事意义上讲虽已基本结束,但战争除了对中东地区地缘政治产生最直接的深刻影响外,还沉重撞击了欧美传统的跨大西洋战略同盟关系,也在欧洲内部引起了空前的震荡。伊拉克战争对欧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围绕联合国发挥什么作用的斗争,实质是建立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还是维护联合国主导的多边安全体制。在这场斗争中欧洲力量正在重新分化组合,巴黎—柏林—莫斯科轴心初露端倪。法国、德国和俄罗斯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军事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伊拉克战争爆发前,法德俄3国坚决…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下旬,我出席了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新政治论坛”。这是每年在欧洲举行的颇有影响的国际论坛。著名的核裁军专家汉斯·布里克斯(Harts Blix)说:“世界变了,世界从MAD时代进入了MED时代。”他的提法在会上得到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8.
自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以来,世博会已走过159年的历史。一个半多世纪以来,世博会从欧洲走向北美,又从北美转向亚洲,演变为一场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宴。  相似文献   

19.
星辰 《黄埔》2006,(5):60-62
二百年风雨苍桑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是德国培养和轮训三军高级参谋人员和中级指挥官的学校。又称德国联邦汉堡国防军指挥学院,是现今德国的高等军事学府。19世纪初期,拿破仑的法国军队采用新的军事体制,使武装起来的法国农民成为欧洲武装力量的先锋,这对当时腐朽的普鲁士军  相似文献   

20.
百姓语录     
《公民导刊》2006,(4):55-55,56
在全国“3.15”晚会上,曝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欧典”。这地板,牛!德国工艺、德国板材、在欧洲拥有1个研发中心、5个生产基地!价格也不含糊,每平米2008元,这在一般城市商品房的价钱。经调查,这“德国企业”总部,在德国根本就不存在。观众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样的企业能够存活8年?8年里为什么没一个部门去核准呢?最冤的还是那些“欧典”用户,每天都踩在谎言上面。不过大家得留个心,别光看脚底下有没有“欧典”,还得看看墙上贴没贴“亚典”、棚上粘没粘“美典”、窗上镶没镶“澳典”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