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俊晖 《工会博览》2009,(3):122-122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过程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于某一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看似平淡无奇的法律关系却蕴含着独特的魅力,从地理学视角下看待经济法,它犹如鸡尾酒和万花筒一般,包含传统各种法律关系,构成各种地貌,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风姿。  相似文献   

3.
徐宁 《法制博览》2024,(8):8-11
网络诈骗犯罪蔓延至高校,成为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最为现实的安全隐患。因此,围绕网络诈骗的概念界定、典型特征、成因分析、现实困境的讨论,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网络诈骗的实质样态和未来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合理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而兴起的地区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主要运用建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了在国家层次上民族文化对地区合作的影响路径,以及在地区层次上比较分析了同质文化与异质文化对地区合作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区跨文化认同是地区合作发展和深化的基础和潜在动力的结论,并就建立地区跨文化认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与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相比,建构主义更重视国际法的地位与作用。它为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为国际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法仍然具有"共处"性与"合作"性,但其主要特征是向"共进"发展。共进国际法对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人类共同繁荣以及构建和谐的国际法治社会具有基础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实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海外利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受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挑战,海外利益的保护已经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首要考虑.以现实建构主义视角分析,中国海外利益的内涵是权力变迁因素和国际社会规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中国在主导或影响世界的同时也为世界所重塑.在海外中国利益的实现过程中,中国需要摆脱传统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偏见,以折中的态度应对外来压力和挑战,探求实现海外中国利益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7.
规范争论研究已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前沿热点。这既是建构主义国际规范研究议程的延伸,又受到近年世界政治变局的推动。在理论方面,规范争论研究强调规范是包含内在矛盾的过程性存在,而能动行为体间也不乏分歧纠葛,由此推动规范争论与演进。在经验研究中,学者们探讨了贯穿于规范形成发展,应用执行与接受转化等过程中的各种政治辩论及竞争。规范争论既可能削弱也可能强化规范,如何解释其对规范稳健性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焦点。规范争论研究打开了研究空间,推进了理论进步,但也存在碎片化等问题。后续研究需要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础,呼应世界政治大变局与中国外交的现实需要,深入探讨争论策略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宇 《法制博览》2014,(2):67-68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地理标志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出来。世界各国注重对地理标志的保护,我国也不例外。然而,从我国目前地理标志保护的相关立法来看,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亦然被人们关注。进一步探讨地理标志立法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对促进地理标志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的状况。中心议题是:在全球化时代,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国家主导的策略改善贸易状况,成为制造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从而与发达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竞争力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将全球治理扩展至发展中国家,从而规范这些国家的行为,促使其向外国投资开放。然而,要想将发展中国家成功纳入全球治理体系,须在这些国家内部建立能够改变其政治文化的制度。鉴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独特问题,要想达成上述目标,仅靠推动这些国家的国际化进程是不够的。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作者认为,要想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与全球治理相符的内部制度,必须使这些国家确信全球治理不仅对发达国家有益,对它们自身同样有益。  相似文献   

10.
地理标志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我国为保护地理标志,就地理标志的注册管理和保护建立起了以商标、农业、质检为支撑的多元体制,对相关的生产经营者带来了极大困扰。为了改变这一不合理现状,以充分发挥我国地理标志资源优势,本文厘清了地理标志有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理标志的保护现状,进一步指出应构建以商标法为基础,辅以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专门保护的体制。  相似文献   

11.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中美俄三角关系是由中美俄三国共同建构的,是三国的观念使然。由于三个国家对冷战后国际体系的发展方向以及各国在体系中的身份、地位等的认识既相同又相异,由此决定了它们彼此之间非敌非友、相互借重、既合作又斗争的复杂关系。然而,建构主义对体系中每个个体内部的文化显然重视不够,因此影响了对中美俄三角关系成因、性质和未来趋势的深入分析。本文意在建构主义理论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中美俄三国内部文化的视角对三角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理论流派与学术理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国际关系理论,吸收了诸多学科的营养,主要是社会学、语言哲学和其他国际关系理论,其中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尤其影响到建构主义的发展。建构主义内部流派纷繁,即便是在主流建构主义阵营之中,也存在贴近实证主义的温和建构主义和诠释成分较高的语言建构主义。但同时,建构主义又有着三个鲜明的共同特征认为主体间互动建构社会意义,强调施动者和结构互动建构身份和认同,突出观念在塑造行为方面的作用。建构主义彰显的是人的能动性、文化的力量和社会性关系在世界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能够在国外和国内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评论《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一书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发生在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的第四次论战做了概要的评述。一方面,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在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存有差异,另一方面,两者却以不同的方式就共同的议题展开辩论。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的辩论带有更多的哲学色彩,在深度与广度上远远超过第三次论战。同时,国际制度/规范—国内结构/规范互动研究议程,以及信任与治理研究议程,将会在未来两派的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法制博览》2018,(11):29-30
中国许多著名产品无法走向世界,大多原因是众多地理标志商标的使用者们(商家)群龙无主。在当前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光依靠市场调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多个方面的合作配合。政府与协会、协会与商标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中国地理标志体系的不断完善还需要三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刘怡 《南风窗》2013,(23):96-96
本书英文名直译为地理的报复(The Revenge of Geography),取自卡普兰2009年为《外交事务》杂志撰写的同名文章。作者在2010年还发表过另一篇颇具影响力的长文中国权势的地理学,两相比照,不难看出卡氏最近5年一以贯之的思考重点。从这个角度说,中译者换用的新书名有画蛇添足之嫌。报复一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卡普  相似文献   

16.
克拉托齐维尔的规范建构主义有其自身的特色。克氏认为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因其本质是功利主义分析而无法解决从个体理性到集体理性的障碍。问题的根源在于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在主体和客体二元对立的基础上,假定语言指涉外部事实并借助严密的归纳和演绎逻辑研究人类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忽略了言语行为中的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本质上是自语而非交流,因此无法获得人类行为的真正意义。针对理性主义的缺陷,克氏提出了自己理论的假定和规范通过实践推理决定行为的假设。与科学推理的价值无涉相反,实践推理中充满价值判断,是理解互动中人类行为意义的正确途径。克氏规范建构主义理论对国际关系研究意义重大,它驱散了国际政治的权力迷雾,为国际关系的规范研究回归开辟了空间。但由于其论证过程中排除了基于不平等的权力政治,假定了冲突方的自由意志,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应然研究,这给他的理论带来了局限性,但应然包含在人类行为的价值判断中,是研究行为体行为时无法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芳 《法制博览》2013,(6):16-18
《TRIPS协议》首次正式提出了"地理标志"这一术语,作为一项独立的知识产权加以保护。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起步较晚,对地理标志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立法经验不足,致使我国目前对地理标志保护现状不尽如人意。本文以新疆地区为特殊视角,以选择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模式为目的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能对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一点可资借鉴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林源桂 《工会博览》2010,(7):161-162
地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本文就如何在地理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攀枝花学院法学专业教育为基础,首先准确界定应用型法律人才,明确法学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其次认真梳理攀枝花学院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中法学实践教学模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终针对问题提出攀枝花学院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中法学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20.
模因学是探讨文化传播进化模式的新学问,它尝试为文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但未曾注意到模仿的基本单位、储存机制、传播的进化原理、第一推动力等问题。温特以文化选择的两个机制模仿与社会习得为基础,构建进程理论。但他只做了国家拟人化的处理,将解释人类进化的理论用以研究国家行为体,也因此难以避免模因学存在的问题,其建构主义进程理论也应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