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民营经济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其焦点就是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价值选择问题。正是由于这一理由,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问题就成为哲学的研究核心。“民营经济价值观”是当前哲学价值论转向中的创新观念,应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重要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新旧的更替,传统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会滋长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如何缓解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相对稳定,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娜 《学理论》2013,(16):89-90
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人的发展问题不可回避,而价值观作为人的思想观念中的一个方面,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实践证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视角来研究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人的价值观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转型论价值观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社会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转型时期。所谓社会转型是指整个社会系统由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的过渡 ,它不是社会某个部分或层面的局部发展 ,而是社会系统的全面的、结构性的变化。社会转型以结构转换为核心 ,同时带动社会体制的转机、利益的调整和观念的变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为人的社会化提供了许多新的规范要求和价值标准 ,为提高人们对社会的分析力、理解力提供了条件。同时 ,也带来人们新旧观念上的冲突 ,造成人们价值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 ,导致在行为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从或随心所欲的倾向 ,特别是结构分化到重新整…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转型时期。这种社会转型的生动实践愈益深刻地昭示着这样一种发展的内在要求,即市场经济启动的社会转型,不仅包括经济体制转轨,实现经济增长这个根本任务,而且内蕴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这一历史性任务;社会转型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经济上的日益富有,而且是政治、文化上的高度民主和文明。  相似文献   

6.
从党的建设角度看,其本质就是增强党的社会整合功能。面对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功能遇到的新挑战,党要从思想理论建设、体制创新和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行政效率缺损与改革设计方案中 政府所应发挥的效能之间的差距,是改革阻力的积累与政府改 革迟滞所造成的结果。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树立良好的政 府形象,增加公众对政府的心理预期和政治认同,减少转型时期 的社会成本。 一、对政府形象的界定 政府形象是指公众对政府客观实在的感受、印象和评价。 它既是公众的主观感觉,也是政府与公众实现交流和互动的客 观过程。政府形象可以物化为社会舆论对政府的评价,它反映 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是影响公众选择的主要 因素之一。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失范与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观念是社会演进的动态发展和价值观念形态交替过程中必然存在的过渡性和中介性的环节,其本质在于价值活动主体的行为目的与手段在整合中出现失调,这种失调相对于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构建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由于传统与现代、计划与市场、东方与西方等多元价值观念的相互冲突与撞击,我国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的理论构建和价值实践无可规避地经历着某种失范的过程,给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纵深方向改革和现代化进程,设置了不可小视的观念障碍。因此,对当代中国的社会规范体系进行全面的审度和疏理,确立与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价值观念体系,是消除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社会失范现象,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明的进步,促进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惑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天才 《理论导刊》2001,(11):56-58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道德建设面临着两难困惑,既有道德的进步,又有道德的失范和某种意义上的道德沦落。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既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又有因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我们工作和宣传导向上的失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便是构建包括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社会伦理在内的新的道德体系。道德两难困惑产生和存在的现实根源1.评价社会发展进步的双重尺度的困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应该是以生产力为标志的历史发展和以道德水平为标准的道德尺度的统一。从宏观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 ,社区党的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对社区党建与社会生态环境的非均衡性进行科学分析 ,如何对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合理定位以及正确选择党建功能的实现途径等 ,是社区党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20,(6):93-100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呼唤制度伦理建设。依据制度在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结构中的不同层次与不同领域,制度伦理体系由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以及政治制度伦理、经济制度伦理和社会文化制度伦理三个方面内容构成。当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制度伦理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为制度正义、社会效率和社会秩序。制度正义是实现社会效率与构建社会秩序的制度基础与前提,社会效率是制度正义与良序社会的物质承担者,良序社会的构建是制度正义与社会效率的出发点与目标,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应在全面转型过程中努力营造和保持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为此,中国的政府改革要进一步拓宽改革的视角,转变改革思路.市场经济不应成为政府改革的惟一着眼点,要立足于市场经济又着眼于社会转型,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向"管理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不断明确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勤奋不仅是一种励志的精神力量,还具有伦理道德色彩,中国人常常向世界自豪地宣称:"中华民族是勤劳伟大的民族。"我们引以为豪的勤奋美德在老外眼里是怎样的呢?不久前,瑞士《新苏黎世报》载文对中国人的勤奋提出了质疑:认为,华人的"勤奋和求知欲令人不安","加利福尼亚的中小学和大学就如同一个小规模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历史的发展,主要是人的发展.唐宋之际,保护小农利益政策的推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身份地位出现较大程度的提高,法律意义上的良贱界线泯灭.唐宋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不仅促进了国家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的变革,而且导致了整个社会结构的转型,农村基层自治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5.
政党权威是中国现代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实现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必然对政党权威提出挑战,必然要求从传统的人治型政党权威到现代的法理型政党权威的转型。在分析了确立政党权威的来源以及中国政党权威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中国政党权威转型在当前所面临的多重挑战,提出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重建和强化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6.
程春凤 《学理论》2008,(4):36-38
我国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并存、新旧交替”的特征。在这种“多元并存”的价值观念中,生态领域中的价值观念值得我们关注。如何在破除传统的、僵化的价值观念,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型价值观念:即在市场文明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文明;以全人类利益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类本位的价值观念;以代际平等为指向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深圳作为古老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排头兵”,在其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萌生着一种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新质文化,这种新质文化的表现之一,即深圳人的种种现代意识。时下深圳提出“现代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相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意在使深圳成为一个以非历史文化,或日非传统文化,也就是现代文化闻名于世的城市。这一目标的现实可能性正在于特区文化中已然萌生的现代意识。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商品经济的大市场。发达的市场经济造就了平等自由的社会观念,新型的契约关系逐步打破了社会流动上的等级障碍…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唯有认真研究转型时期的思想脉象,方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优化、调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提升工作成效,为两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法的价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的合理性生存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法的阶级统治性的对抗性将逐渐被法秩序性的和谐取代,而这种和谐是每个独立的个人所必需的,而阶级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将终结其历史使命,在中国和世界的交往中,尤其在意识形态生活化中法将消解其统治阶级意志的特征,中国法的价值将立足于个性生存的指向,促进和谐社会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强势压力下,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开始潜入高校的政治生活和教师的精神领域,在教师中引发了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师德建设问题,严重损害了高等学校的形象,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声誉,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普遍担忧.着力解决高校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