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吉林省劳动合同条例》,更好地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吉林省发改委等12个部门出台了《吉林省劳动关系促和谐系列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怎么签?劳动者有哪些权利?用人单位该如何规范用工行为?对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吉林省劳动合同条例》(简称《条例》)一一做出了明确的解答。这是吉林省首次出台劳动合同管理地方性法规,以《条例》来详尽规范劳动合同,约束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用工、守法劳动。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07,(14):5-5
最近,我区出台了《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中用工的涵义应采"实际使用说"。用工并不能取代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地位。用工的效力应在于:一方面,在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下,确认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已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建立并履行,从而保护劳动者权益;另一方面,在劳动合同成立与生效分离的情况下,用工成为认定劳动合同生效的法定标准,从而弥补附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不足。应在明确用工内涵和效力的前提下,对《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文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年来,以小时工为主要形式的非全日制用工发展较快。这一用工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全日制用工模式,适应了用人单位灵活用工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需要,已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为规范用人单位非全日制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全日制就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精神,对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等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系(一)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  相似文献   

6.
4月28日,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以全票通过了《关于深入贯彻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河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决议》。该决议的出台.从制度上支持和保障了政府依法打击侵害农民工权益行为.为农民工撑起了权益保护伞。  相似文献   

7.
用人单位在用工过程中,与员工除了建立受到《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标准劳动关系外,还会建立受到《民法》与《合同法》调整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本文就非标准劳动关系在企业用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一个阐述,供参考。非标准劳动关系是相对于标准劳动关系而言,标准劳动关系对应的是"有关系有劳动",非标准劳动关系对应的是"没关系有劳动",  相似文献   

8.
2008年,我国先后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这一系列旨在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法律法规,为规范和平衡劳资关系划定了新的准绳。  相似文献   

9.
建民 《人权》2005,(1):49-52
2004年11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标志着我国以《劳动法》为主体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条例》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推动劳动保障监察事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省人大常委会从6月中旬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对《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11.
他山之石     
<正>重庆:《重庆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明年施行用人单位不建用工档案将被罚《重庆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建立用工档案,并提出对不建立档案的单位进行处罚。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真实、准确地建立用工档案,包括职工名册、录用档案、工时档案、工资档案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工伤保险条例》已于去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六十三条对非法用工的定性、造成职工伤亡赔偿的主体、一次性赔偿的标准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条例》规定了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条例》颁布施行以来,据了解不少地方出现了非法用工造成伤害的人员或亲属要求工伤认定、赔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用工制度,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为了节约用工成本,不少企业纷纷采取了外包措施,就是将企业的部分用工发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来完成,自己不再直接招工操作。最近,江苏省南京市法院就审理了一起“包厨厨师被炒以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状告发包企业”的案件。双方之间到底是承包关系,还是劳动关系?这二者关系又如何区别、鉴定?  相似文献   

14.
6月23日、24日,福建省工业园区广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会上,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的领导及有关人员详细解读和研讨了《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劳动关系处理、劳动标准和创建标准、劳动争议调处.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作为一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自公布施行以来,在规范劳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的意识,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出台实施细则。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顺应各方面的需要出台了,它是《劳动合同法》的重要配套行政法规,对于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有利于消除疑虑与分歧,统一各方面的思想认识,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实施条例》既坚持了《劳动合同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又对《劳动合同法》中规定比较原则的条款作了细化,对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作出了补充规定;既进一步体现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又注重实现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体系,更好地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6.
劳务派遣是指派遣单位根据实际用工单位的要求,将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管理下提供劳动,派遣单位从用工单位获取派遣费,并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现阶段,我国的劳务派遣单位数量日益增多,《劳动合同法》中明确细化了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在规范了劳务派遣的同时,也使保安服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劳动合同法》规范下派出式保安服务所遇到的现实矛盾,笔者在本刊今年第四期所著文章《探析:保安服务行业中劳动派遣制度》中表达了希望通过随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来规范,而事业单位在用工管理上则主要由人事行政法规来规范,二者虽然在重大政策上一致,但在一些具体规范上有所不同。《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改变了这种现状,对事业单位的用工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尤其在规范劳动用工和队伍建设方面,事业单位都面临着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连日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成为用人单位和职工热议的话题。职工不愿意签合同怎么办、连续工作满10年到底如何界定、经济补偿金怎样执行……日前,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课题组实际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彭光华教授接受记者专访。就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就用工形式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确立了三种合法形式,即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和劳务派遣用工。其中的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