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救助站提供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供养制度构成了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救助体系,而在完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重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救助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健全“最后一条安全线”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与拓展流浪乞讨人员的非正式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
国家根据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求的标准设立一条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一个公民,当其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而致生活发生困难时,都有权利得到国家和社会按照明文公布的法定程序和标准提供的现金和实物救助.这就是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五保供养是指我国建立的一种对于特殊困难群体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剧,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问题更加受到关注。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直以来把流动人口排除在保障范围之外,有损流动人口获得社会救助的合法权益。本文以全国低保制度实施状况为研究基础,从大连市保障现状入手,收集市内流动人口生活状况资料,从发展现状、存在弊端、法律基础和完善措施四个方面对低保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实现流动人口受救助权利的制度完善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刘小朋  赵妍 《法制博览》2015,(6):239-240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它的实施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本文通过阐述城乡最低生活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低保人群的数量变化及中央和地方低保经费支出的情况,反映出我国低保经费支出逐年增加。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发展下去,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无法满足全部低保人群的需要,同时骗保等不正当保障现象频频发生。只有在立法上加以保障,制定相关的政策,健全监管机制等才能有效的解决当前我国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介绍和评议中国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贫困问题是一个伴随着改革开放必然出现的问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起着保障贫困居民的生活和国有企业改革安全网的作用.建立起一个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social出境assistance)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内容,而社会救助制度(social assistance scheme)则是指,在公民因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政府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给予款物接济和扶助,以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内容,是对以市场机制为依托的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作为最古老、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方式,社会救助制度是一个包含生活贫困救助、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等内容在内的综合体系,因生活贫困救助涉及的人数最多、救助时间最长、范围最广而成为社会救助的最核心内容。本文主要从台湾地区所施行的《社会救助法》入手,分析其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政策的转型与整合——北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新贫困现象",直接催生了我国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伴随着一系列社会救助政策的出台和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社会救助政策的整合与配套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基于北京市的相关情况,研究我国社会救助政策的转型和制度衔接,整体效能发挥的问题,在分析当前社会救助存在的部门分割、制度分割、城乡分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批转省民政厅《关于推进甘肃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从今年起,开始实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力争到2007年,在甘肃省基本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就学、住房和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救助体系,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免费上学。  相似文献   

9.
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保障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最近,“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在京举行,专家们在会议上呼吁,应当按照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理念,较大幅度地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简论印度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印度注重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印度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的就业保障制度、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妇女儿童和残障人士保障制度,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参照。  相似文献   

11.
王丽 《法制博览》2023,(6):136-138
法律援助制度本质是保护人权,是一项社会和法律保障制度。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人,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司法鉴定是运用专门知识为诉讼活动提供专业服务的司法证明活动。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缓交、减交、免交的制度。法律援助和以上制度的衔接与联动,构成了保障困难人士的基本救助网。  相似文献   

12.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所需住房的若干制度安排,是国家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保障制度在住房领域的延伸,也是住房制度对社会保障的体现。完善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研究和分析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对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会博览》2005,(7):7-7
今年底,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将停止执行,各地企业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将关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在今年内全面实现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政府出台了《南宁市城市居民临时困难救助暂行办法》,在全市建立城市居民临时困难救助制度。今后,南宁市贫困居民在遭遇重大疾病、突发性灾害或因子女上学造成生活困难的,可向南宁市政府申请临时救助,金额从200元到2000元不等。  相似文献   

15.
警惕“底线保障”扭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过去一年一度春节前夕的嘘寒问暖、送米送面,到今天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广大城乡广泛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贫困人口救助工作正在迅速向制度化迈进。这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有迹象表明,在一些地方,以“低保”、“社保”为主要形式的底线保障已开始被扭曲、滥用。我们不仅应对“底线保障”的滥用,保持高度警惕,更应从根本上对现行制度架构与利益格局进行重新审视与调整,全面加强对经济要素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各项权益的确权与维权力度,同时大大压缩政府行政权力,对经济要素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各项权益的自由裁量与行政干预权限。唯其如此,我国数以十亿计的民众,才能以其合法取得的经济要素的各项权属为支点,共同参与分享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财富增长的福祉。但愿在2005年社会保障带给当事人的不再是经济权益受剥夺的切肤之痛,而是社会关爱的欣慰。  相似文献   

16.
谭智文 《法制博览》2023,(9):103-105
司法救助是国家对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给予救助的法律制度。开展司法救助是检察机关在司法办案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是推进法治建设、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行动自觉。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进一步强化司法救助工作,既是检察机关的工作职责,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主管机关从事的海难救助制度因其主体身份的特殊性,其救助制度也比较特殊,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来对当前我国法律制度下国家主管机关从事的海难救助中强制救助进行剖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难救助制度本身包括了海难救助报酬、相关救助费用的确定以及海难救助的成立条件等诸多复杂的法律问题,是海商法中的一项特殊规定。本文从法律经济层面的相关分析就海难救助中法律制度本身的合理性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刑事犯罪的高发,使刑事被害人的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指对因遭受犯罪侵害而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从加害人那里得到损害赔偿的被害方,生活陷入困境,由国家予以一定经济救助的制度。这种制度从根本上讲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需要,也是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均衡的需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每个公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都有法律的保障。根据我国刑法中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中所规定的:国家规定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来保证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享受最低生活所需的必需品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的保障线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贫困线。对达到国家规定的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享受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本文对最低生活保障法律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使每个达到国家规定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都尽可能的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