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QQ传递爱     
我是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残联的残疾人委员,名字叫潘光丹。我很珍惜这份工作,下决心一定耍做最好的残疾人委员。工作当中我发现一部分残疾人,因为身体或心理的原因,很少走出家门,他们不愿意接触人群,害怕接触社会,悲观厌世,怨天尤人。根据这些情况,存残联领导支持下我建立了一个“携手同行”残疾人QQ交流群,希望通过这个QQ群,把残疾人凝聚起来,形成互不歧视的一个大家庭。  相似文献   

2.
又到5月,又到助残日,又是那么火热的天气,全国各地大规模扶残助残活动又一次那么红火地开展了起来。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再次深深地牵动了每一个寻常百姓的心。 捧出你的爱心献给残疾人是助残日永恒的主题,具体到这一次,我们的口号是:“关注基层残疾人工作,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全国各地围绕这个主题为千千万万普通残疾人做了不少实事儿。  相似文献   

3.
她叫谢富红,是安徽省铜陵市友好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也是操持社区残疾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大事小事都操心。她的仁爱温暖着每一位社区残疾人的心坎,大家都亲切地称她“谢大姐”。  相似文献   

4.
也许是偶然,近期组编“文苑”稿件,居然有数篇同时提到了“野草”,而且写得都不错,于是作为一组发。 残疾人作者偏爱“野草”,我非常理解,这从他们的文章中也能清楚地看出来——他们喜爱的、欣赏的、认同的是“野草”的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正是作为特殊困难的群体而又绝不屈服的残疾人的真实写照。 但我仍然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在潜意识里,当我们认同“野草”的同时,其实是认同了它的“贱”,就像我们给一个孩子取名叫“狗剩”,以为这样反而就可以消灾除难。然而。如果我们再深入地想一步,不管是富贵的牡丹,还是妖冶的玫瑰,它们与“野草”都同属于植物,或者更准确地说,都同属于生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称许“野草”的顽强的生命力,但我们更值得庆幸的,是“野草”与“牡丹”、“玫瑰”等所同样具有的生命的高贵与尊严。 愿以此,与所有的残疾人朋友共勉。  相似文献   

5.
又一位残疾人接受我的采访,我又一次与残疾人面对面.将近20年了,我采访残疾人的最大感受,是尊重采访对象的感受,而且这个尊重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15年前,我采访一个辅具中心,正赶上一位肢体残疾人在装配小腿假肢.陪同我的残联同志走过去,掀起他的裤腿给我讲解,和对方连个招呼都没打,而对方也是木木地由着他说、由着他摆弄.我心里特不是滋味. 我们的工作是宣传残疾人事业,要经常采访残疾人.  相似文献   

6.
我叫朱仁海,是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的残疾人专职委员,至今已开展工作5年多了。走过这风风雨雨的5年,给我留下更多的感受不仅仅是工作努力,还要一心一意地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  相似文献   

7.
我叫徐伟,是合肥市高新区一名残疾人协理员。我很喜欢这份工作,特别想把日常做的一些事情说给大家听。2007年6月,我通过考试应聘到高新区成为一名光荣的残疾人工作协理员。我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发自内心珍惜这个岗位。能为众多残疾人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  相似文献   

8.
昨天,在设计室见到《中国残疾人》杂志主编欧阳鸣先生,他告诉我,《中国残疾人》准备2006年一期开始恢复“维纳斯星座”这个栏目。这是一个好消息。我有些激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有些感动。因为,作为“维纳斯星座”栏目的第一任责任编辑,我与它共同走过了10年岁月——我们血脉相  相似文献   

9.
2015年8月10日,到今天,我做助残志愿者整整一年了.一年的经历让我永远不能忘怀. 我叫陈永,是一名肢体残疾人,来自辽宁美丽的煤炭之都——阜新,目前就读于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学业安排,我需要有一年的社会实践,为此,我选择了来到阜新市太平区残疾人联合会,申请做一名残疾人志愿者.刚到残联,啥也不懂,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拖地、抹桌子、烧水、沏茶这几项内容便是我这个志愿服务第一个月的主要工作.尽管如此,但我仍乐此不疲.可我实在渴望能为我们残疾人兄弟姐妹做点什么.我开始关注身边的残联工作人员都在做什么,都是怎么做的,也开始慢慢学习一些残疾人工作的知识.后来还参加全市残疾人工作者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我叫李玉森,是沂水县龙家圈乡龙家圈村残疾人专职委员。 由于我村人口多,面积大,为了让全村残疾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我们在8个村民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残疾人工作小组,将残疾人组织延伸到了最基层,实现了与残疾人的“无缝隙”对接和“零距离”接触。我村残疾人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总是能及时反映到村残协,村残协真正成了残疾人的“家”。  相似文献   

11.
转变     
我叫丛鹏翼,2007年开始担任威海市鲸园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那时的我,还是个22岁的大男孩儿.10年了,同头看看,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能够熟练地为残疾人服务,这个转变还真让人回味. 记得刚来那会儿,我觉得工作很简单,无非是把上级安排给我的工作再安排给居委会,电脑上打个字,制个表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2.
第十二次活动,第十二个春天。 每一次活动都有丰富的内容,每一个春天都有崭新的主题。 今年,“关注基层残疾人工作,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更将目光投向残疾人的最基层组织,将活动落实到了残疾人最基本生活之上。 请让我来帮助你。这个春天,残疾人这个最困难的群体,再次感受到了一派盎然春意…… 国务委员、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司马义·艾买提来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残疾人》2017,(10):58-59
残疾人说 “医院给我判了死刑,是‘康复进家庭’让我重燃生活的希望.” 建风昌:我是2011年10月患的大面积脑梗,急救期过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2014年第二次复发,医院告诉我的家属料理后事,后经过抢救勉强留住一条命.当时生活不能自理,只能卧床,全靠老伴端屎端尿伺候.医院建议我去康复,可是我体重接近200斤,老伴帮我翻个身都累得要命,去医院康复需要上下楼,来回坐车,折腾了几天,全家人都疲惫不堪,最后放弃了.老伴又急又累地哭,我是内疚加心疼地哭,当时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想,要是一直这么躺在床上,还不如死了算了!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我在北京市延庆区大榆树镇残联干协管员。一次下乡入户一个叫吴挺的孩子打动了我。吴挺10岁了,由于患有智障、多动症,连特教学校都不愿意收下他。原本我打算为他联系社会上的教育机构,可他残疾的父母无奈地直摇头,他家窘迫的经济状况又哪里负担得起啊。想到帮助辖区内的残疾人是我这个协管员的职责,于是我决定亲自来教他,等他有点基础了再送到特教学校去。  相似文献   

15.
10月30日的黄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活动组织者形象地称呼他们为“轮友”.50多位“轮友”和400多名志愿者,身穿红色马甲,把这个季节已有些寒气的黄山搅动得热气沸腾. 10年了,每年的这一天,像节日一样,黄山会迎来“爱我中华—轮椅黄山行”系列活动,这是民间纯公益的大型轮椅登黄山活动.活动的组织者叫程剑,是黄山本地一位残疾人.三十年前的10月30日他不幸高位截瘫.经过了8年的磨砺,终于走出内心牢笼的程剑希望更多的残疾人也能摆脱束缚,感受这个世界.于是,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这一天他都要组织一批“轮友”登上黄山(中间只有2012年因程剑住院手术停办).  相似文献   

16.
又到了5月,又到了这个充满阳光的季节,5月18日第二十四次全国助残日到来了。本次助残日的主题是“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这一天。全国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惊喜地看到,如今这个节日已不仅仅属于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全社会都为残疾人奉献出了自己的爱心,携手残疾人兄弟姐妹,共圆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残联工作者需要会花钱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从财政过来的,过去的几十年做的都是“送钱”的事儿,而残联是一个需要“拿钱”的单位,您的角色是如何转变的? 王静波(以下简称“王”):事实上我没有经过特别的转变就适应了残联的工作.来之前我们老残联理事长曾经告诉我,到残联一定得有爱心,而我自认为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而且做了多年财务工作,也想换一换,想为最困难的人做些事情,所以我是主动申请到残联工作的.来到不久,走访残疾人,看到他们确实困难,这是以前在财政工作时想象不到的,当时心里就有一种责任感,我是一个残联理事长,就得为他们(残疾人)负责.  相似文献   

18.
徐浩 《中国残疾人》2007,(11):52-53
我叫徐浩,今年26岁,年纪虽轻,却是一个有4年工龄的老专职委员了。4年前,刚从大学校门走出的我对于这份工作充满了幻想和兴趣。可当我到单位,看着原来街道残联并不完善的200名残疾人档案,还真有些迷惘。作为一个聘用人员,身边的同事都是正式职工,同在一个屋檐下,我每天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走,不管办事处机关什么活动都积极参加,只要是加班我就主动要求值班。一年到头办事处所有的福利都没有我的份,心里实在不是滋味。我不断告诉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把工作干出特色,让别人不能忽视我。现在,上到街道党工委书记下到社区中的每一个残疾人家庭都非常熟悉我的工作。如今街道办事处每次发福利,总会有人主动给我一份。虽然是小小的变化,但是却说明自己在别人心中有了位置。  相似文献   

19.
我叫贾立宁,是来自于最基层的一名残疾人专职千事,也是入党7年的老党员了.2012年,张海迪主席来我们山东省费县费城街道调研时亲笔在我的工作手记上写下“奉献就是光荣”的字句,成为了我日后尽心为残疾人服务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0.
刘裕秀 《当代广西》2005,(17):40-40
我叫刘裕秀,是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站长。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当了19年兽医了。“一个女孩子,搞兽医,风吹日晒,又脏又臭,没什么出息,走走门路改行到其他单位去工作吧!”记得1986年从畜牧兽医专业学校毕业分配到仁义镇畜牧水产推广站工作时,许多亲朋好友都这样劝说,开始我也有了动摇。有一天,一位农民大妈焦急地对我说,她家的耕牛快要死了,要我帮她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