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春 《廉政瞭望》2007,(10):15-17
内部申报,隐私还是隐私 近年来,为了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监督官员的一系列措施,这些监督措施涉及官员们的隐私,涵盖了官员的个人收入和家庭财产,官员个人事项比如婚变等。但官员借隐私权的掩护进行腐败的行为并没有减少,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面对借隐私保护为名行腐败之实的官员越来越多的现实,是保护官员隐私重要,还是维护公众利益更重要?是将官员的隐私仅仅限于内部掌握,还是将其公诸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严峻的反腐形势在期待着我们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官员隐私:腐败屏障——隐私权成官员腐败盾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 《廉政瞭望》2007,(10):8-11
面对借隐私保护为名行腐败之实的官员越来越多的现实。是保护官员隐私重要,还是维护公众利益更重要?是将官员的隐私仅仅限于内部掌握,还是将其公诸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 严峻的反腐形势在期待着我们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官员财产申报:从政策调整到立法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员财产申报立法在我国已具备了雄厚的民意基础。官员财产申报立法以政治不信任的预设为逻辑起点,但其预期目的是要达到政治信任的社会效果,提高公权力的公信力。官员让渡个人部分隐私以保护公众利益是建立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的基本认识前提。官员财产申报法的出台和实施既需要政治决断,也需要理性和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5.
网络反腐背景下公民监督权往往与公职人员的名誉权、隐私权发生冲突、碰撞。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要求公职人员隐私权和名誉权的克减,这是协调好其与公民监督权之间关系的前提。当公民监督具有目的上的纠错性或没有主观上的实际恶意时,即没有侵犯公职人员名誉权;当公民揭露或曝光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官员的隐私时,即不构成对公职人员隐私权的侵犯。  相似文献   

6.
偷拍者为什么喜欢在官员身上下功夫呢?就其动机而言,大多不是好奇于官员本人的隐私,也无意于公务秘密或人事斗争,而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偷拍者的逻辑往往是: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官员私下总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通过偷拍,肯定会抓住这些官员的"小辫子",然后,当事官员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8,(3):80-81
为规范和制约公务人员的从政行为,加拿大制定并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准则、公务员选拔培训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保证,也是社会公众监督政府的依据和准绳。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和制约公务人员的从政行为,加拿大制定并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准则、公务员选拔培训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保证,也是社会公众监督政府的依据和准绳。  相似文献   

9.
偷拍者为什么喜欢在官员身上下功夫呢?就其动机而言。大多不是好奇于官员本人的隐私,也无意于公务秘密或人事斗争,而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偷拍者的逻辑往往是: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官员私下总会有不可靠人的秘密,通过偷拍,肯定会抓住这些官员的“小辫子”,然后,当事官员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相似文献   

10.
让官员申报个人家庭财产,有人不满意;让官员公布配偶及其家庭成员的职业和职务,有人不满意;让官员接受"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有人不满意……不满意的人都是不肯接受监督的某些官员,其理由也是不约而同:"触犯了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介质和手段,互联网已经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在网络监督中,网民是网络舆论的主体,他们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时时处处对党和政府官员一举一动进行监督。使得网络监督越来越成为常态化,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的形式。网络监督改变着我们的政治生态,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不愿面对网络监督,不会应对网络监督,导致一些小事酿成大事。有限责任变成无限责任,工作陷入被动,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使得党和政府形象受到损害。因此,对待网络监督,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其对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防范和处置好网络监督事件,主动引导网民,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既保护隐私又接受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八小时之外”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无论怎样监督,都不能侵犯被监督对象的隐私权。隐私权是什么?隐私权就是自然人保有和维护自己的隐私不受非法侵害的人格权。隐私是什么?隐私是与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众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者他人不便知道的私人信息,如私人电话号码、收入等;当事人不愿他人干预或者他人不便干预的私人活动,如私人交往、私人去向等;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者他人不便侵入的私人空间,如卧室、书包等。可见,隐私的范围是广泛的。但是,隐私必须是与公共利益无关…  相似文献   

13.
岳凤文 《党课》2008,(1):69-72
在我国,由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传统,赋予了一些官员神秘色彩,致使长期以来公众的知情权在官员的隐私权面前显得无足轻重。比如,官员的个人和家庭电话、简历、财产、婚姻状况、社会关系等几乎成了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对普通百姓来说,得到这样的信息简直是一种奢望。而官场潜规则也把官员隐私纳入一定“密级”加以保护,公开的报道中也很少有涉及官员个人信息的。即使是在换届选举时,也只是把官员的简历简略地对外公布,更多的详细情况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中国的官员具有"道德——政治"两重功能,那么对官员的监督也就有了两个维度。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即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言官选任尤为严格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贪污腐败,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洪武十五年(1385),置都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都御史与六部长官均为正二品,明  相似文献   

15.
石珉 《先锋队》2010,(1):58-59
俄罗斯:晒财产 钉照片 继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倡议建立官员财产年度申报制度,并带头在网上晒收入后,2009年6月10日莫斯科市又实施了一项监督官员腐败的措施——民众可将不满意官员的照片“钉”在政府网站的“耻辱板”上。这一招立竿见影——投诉马上得到解决。虽然不少人颇为担心此举可能导致公报私仇,但更多的人为俄政府惩治官员腐败又迈出一步叫好。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中国,统治者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因此,整顿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对官员的监管体系,除了法律监督,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即对官员言行进行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7.
近日,俄罗斯通过了一份旨在尝试推广高薪养廉措施的文件,部分官员将可拥有更多收入,与此同时,他们也要接受国家更严格的监督。另外,从下个月开始,俄罗斯公务员的工资有望再次提高15%,政府还将为公务员提供丰厚的住房和交通补贴。  相似文献   

18.
“晒”工资、“晒”收藏、“晒”心情……在网络上,“晒”就是公之于众的意思。江苏省宿迁市也将官员的“述职述廉”报告“晒”于互联网——张贴在政务网中,供社会监督,成为宿迁政务公开的一道新风景。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全场紧逼”官员私生活美国媒体监督官员私德,代表的是民众的要求。选民不但关注官员的政绩以及给选民带来的利益,同样关  相似文献   

20.
沈亮  魏娟 《廉政瞭望》2010,(8):19-19
“监督官员者”将被监督 现在,若是用人失察,倒霉的将不仅是被查的贪官,选拔官员的组织部、干部考察组、监督官员的纪委,也将为此付出代价,遭到问责。这是3月31日公布的,由中办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责任追究办法》)中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