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画舫斋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社、中国美术馆和李苦禅纪念馆联合主办的“李苦禅百年诞辰纪念展”8月17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在纪念李苦禅百年诞辰之际,我们选登李苦禅先生的三幅作品,以表示对艺术大师的怀念。  相似文献   

2.
正值中国写意画大师李苦禅先生逝世10周年之际,文化界人士在今年6月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缅怀这位艺术成就卓著的爱国画家。6月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李苦禅艺术展》拉开了纪念活动的序幕。艺术展盛况空前,10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3.
孙成彰,河北省定兴县内章村人。自幼酷爱书画,1969年起在北京故宫绘画学习,1975年拜康有为先生弟子、中央文史馆员、书画家戴晓峰先生为师,后受国画大师李苦禅、王雪涛、娄师白等先生指点,深得真传。  相似文献   

4.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阿龙来讲,胡同是他的根儿,是他家族的血脉延续之地。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与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宋振忠何许人也——北京胡同里土生土长,属龙,昵称阿龙。喜欢收藏胡同里的老物件,因为30年如一日整天在胡同里窜,条条胡同都留下他的脚印,人们送他一个雅号:“胡同小子”。  相似文献   

5.
<正>已故考古学家徐苹芳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乘飞机在北京上空鸟瞰北京城时,你将会被宏伟的北京街道、胡同布局所震撼。徐先生的话正代表着北京旧城街道的风貌,大街胡同横平竖直、规规整整。北京城里的胡同,无论其长短、宽窄,乃至成因,文化渊源各有不同,它们是北京生命印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胡同犹如"小桥流水人家"之于苏州,"粉墙黛瓦马头墙"之于徽州,客家"土楼"之于闽南,"吊脚楼"之于湘西……是不可或缺的。明清北京城是我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它完全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的  相似文献   

6.
李苦禅是中国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为中国画坛树立了一代风范.去年六月中旬,当他因病不幸逝世时,一位国际著名人士在唁函中把寓居台湾的张大千先生(一八九九——一九八三年)和八十六岁的李苦禅的先后逝世,视为“是中国画坛的损失,也是世界画坛的一大损失.”李苦禅原名李英,一八九八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的一个贫农家里.他自幼对美好的大自然有着纯朴的爱恋,经常在地上用树枝、瓦片描绘目之所见.他对于玩耍时所捕获的一雀一虫也细心领悟其神态,对照描绘.  相似文献   

7.
《观察与思考》2009,(16):58-59
张文光,1931年生于山东高密。毕业于青岛教育学院美术系,师从著名书画家赫保真、晏文正先生。后又得到国画大师李苦禅、王雪涛先生指授,画艺大进。苦禅先生早年曾题有“笔墨清晰,设色亦佳,坚持苦攻,前途当远大不可限量”以勉之。  相似文献   

8.
茅盾故居     
茅盾在北京生活了30多年,先生最后七年,就是从1974年到1981年,他是在北京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度过的。 后圆恩寺胡同古朴幽静,巷子里有数棵百年以上的古树,枝叶繁茂,绿叶浓浓,13号是一座僻静、安宁的两进四  相似文献   

9.
北京菜市口东南角有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叫北大吉巷,靠近胡同东头,有京剧名宿李万春先生的故居。听说这片要拆迁,这一阵子来的人特别多,那些老街坊没等我开口,就先问我了:是找李万春老宅子的吧?李万春的这座老宅子,在北大吉巷22号,是  相似文献   

10.
十、优哉游哉我一九二七年正式跨进新闻界大门,是从国闻通信社北京分社开始的。该社先设在东单的喜鹊胡同,以后搬至船板胡同,地近苏州胡同。这是一幢三进的平房,朱门粉墙,轩窗明瓦,像一座达官的公馆。那叶,《大公报》(新记)已复刊近一年,胡政之先生的家眷尚留北京。他每星期来京住一两天,照料家务,并指挥国闻社的大计——分社主任当时是金诚夫兄;另有英文稿,由孙瑞芹兄主发。我在该社工作的两年中,自然更有机会天天熟读《大公报》社评,更心仪张季鸾先生的文笔、才华。但季鸾先生却从未来社一次;他可能到过几次北京,但他来时,政之先生必留津主持。国闻社的工作,张从不插手指挥。  相似文献   

11.
新胡同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的小型街道叫做胡同,有东西走向的,也有南北走向的。上海的小型街道称作里弄,方向就不好说了,什么方向都有,甚至弧形的也有。天津呢,仿佛居其中———老城区和北京差不多,至于后来在外围新建的,就有点像上海的里弄了。胡同和里弄的最大不同还不在方向上。关于这,北京专门出了一本《北京的胡同》的书,其中介绍了各式各样胡同的由来,很受读者欢迎。汪曾祺先生也写过一篇题为《胡同文化》的文章,讲述了胡同内部的“小生产”和“自给自足”的原则。前不久,浙江电视台记者来北京访问了我,要我说说对胡同的感觉。我脑子一“机灵”,忽然想到前…  相似文献   

12.
《友声》2002,(6)
为了表彰埃及著名画家黑白·埃奈亚特先生为促进和发展中国和埃及人民之间的友谊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杰出贡献,对外友协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称号。在9月4日举行的授予仪式上,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向黑白先生颁发了“人民友好使者”证书和证章。 黑白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不久,他作为第一批埃及留学生来到中国,从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华留学期间,他先后师从李苦禅、李可染、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委员,中国美术家学会理事,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李苦禅先生,到今年元月21日诞辰100周年,而6月11日是苦禅老仙逝16周年的祭日。笔者先后参加了苦禅老逝  相似文献   

14.
阅读陆永建先生的近作《飞翔的痕迹》,笔者不由地想起香港摄影家陈复礼先生1979年到1990年创作的"影画合璧"系列作品。所谓"影画合璧",就是摄影家邀请吴作人、李可染、刘海粟、李苦禅、关山月、程十发、赵少昂、董寿平、吴冠中、黄永玉等重量级书画家,为其摄影作品添加一些因自身条件限制,摄影所无法捕捉的意象(如  相似文献   

15.
裘兆明,浙江嵊县人,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可染、李苦禅、叶浅予、宗其香诸先生。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会委员。其作品1990年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荣誉奖及国际安徒生奖提名,2001年入选全国  相似文献   

16.
舒乙 《北京观察》2011,(7):41-42
宫门口西三条九号(现十一号)是胡青先生的故居。宫门口西三条现在是一条有名的胡同,因为二十一号院是鲁迅故居,已辟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先生在这里住了两年多,那是1924年至1926年的事。这个时期,胡青十九、二十岁,叫胡玉贞,刚开始念大学。不过,他们的确是近邻。  相似文献   

17.
《春秋》1996,(3)
“功力深厚,笔墨精到,手法独特,个性强烈,是一位有实力的青年画家,山东是个出人才的风水宝地。”这是我国著名花鸟画家孙鸣邮先生观看了乔殿莒的数幅画作后说的这番话。的确如此,齐鲁大地,人杰地灵,曾经孕育出崔子范、李苦禅、郭味渠等一代国画大师。而喝泉城水长大的殿莒正是以先师们为楷模,在中国画这  相似文献   

18.
我的作家梦     
大凡北京人,更准确地说是50岁以上的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总布胡同的。尤其是住在东城区的老百姓,对总布胡同更是熟悉不过,因为它在东单以北。过东单往北,隔着北极阁胡同、新开路胡同,就是西总布胡同。这条胡同在东单一带算是个大胡同且有名,一是胡同相对于其他胡同较宽敞,二是胡同比较整齐,两边朱漆大门比较多,路面是柏油马路,笔直且平坦。从崇文门直到东四东大街,十几条胡同宽窄都有,只有西总布胡同走10路公共汽车,后改走24路公共汽车。我记得最早走的是匈牙利的依柯罗斯,长长的汽车很是通透明亮。西总布胡同往东延伸,过方巾巷北口,照直往…  相似文献   

19.
邵华同志3月18日《人民政协报》上《建一座摄影博物馆如何》的文章,读毕怦然心动,本人虽在出版社当了30多年文字编辑,却也和“摄影”有过一线因缘。1964年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中国文联属下的一个小协会“中国摄影学会”工作。地址就在东城无量大人胡同24号。这是京城一条有名的胡同。晚清的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董恂即居于此(钱钟书先生说董恂还是向中国“具体介绍近代西洋文学的第一人”),解放以后,朱良才上将亦居于此;而24号更加有名,我一报到,就得知,此宅曾是梅兰芳先生旧居(后来屠珍女士告诉我,她公公最辉煌的时期,即在无量大人胡同)。进西口往东行,胡同中间路北,一溜合瓦的南房倒座儿,西边是木板汽车门儿,东边是缩进去的朱漆广梁大门,右侧门礅上方悬挂着毛主席所书“中国摄影学会”红字大匾。二进院落,前后院间有一极大的长方形木板地大厅,据说是梅先生练功演习之所,因为我看到东墙一侧,确实开着两个“上场门儿”“下场门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10)
正我背着相机正走在南锣鼓巷的胡同里,突然接到梅葆玖先生的弟子打来的电话,通知我"4月25日11时44秒"梅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这是他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的第27天。我乘车赶到协和医院内科楼三层的特需病房是12时05分,梅先生的亲属和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的同志们都守候在病房外。听到消息的在京弟子和梅葆玖先生的生前友好也都陆续赶到了医院,我在楼梯口看到了梅葆玖先生的男旦弟子胡文阁,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