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几年前,许多专家还在呼吁各级政府应发大力气解决“民工潮”问题,如今“民工荒”却实实在在地出现了,不仅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内地一些企业也反映招工难。厦门市企业目前也出现一些结构性的缺工,少数企业也出现招工难的现象。透视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口转移必须有助于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从构成上看,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区)是我国传统农区的空间主体,重点开发区则以"点状分布、局部相连"的特征镶嵌于其中。在现阶段,传统农区农村人口存在过度转移、向本地(区内)城镇转移滞缓、不愿意"双放弃"等问题,从而既导致农产品主产区缺乏必要劳动力,也阻碍农业规模化生产,还不利于重点开发区的人口与经济集聚。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传统农区农村人口转移方案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农业必要劳动力在农产品主产区内部转移;以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关联产业为支撑,促进农村人口向重点开发区转移;促流转与促放弃相结合,逐步推动农村人口从转移走向迁移。  相似文献   

3.
三明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为目标,以解决农民转移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为切入点,以开展“一户一就业”和“就业扶贫”为载体,紧紧围绕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政策扶持、平台建设、机制创新、强化领导上下功夫,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截止8月底,全市上半年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5526人,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该市2006年的新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任务3:百人的工作目标任务的85%,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3.5万人的72.9%;  相似文献   

4.
平和县地处漳州市西南部,总人口5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2万人,占90%;拥有农村劳动力25.3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1万人。近年来,尤其是2001年被列为"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县"以来,我县立足农产品资源丰富和传统产业优势,围绕"实施培训推动产业化,发展二、三产业促转移"的思路,突出抓好农产品、面包和服装加工及农产品营销等技术培训,实现了"传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转移一批劳动力"的良好成效。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1万人,占应转移劳动力总数的78.2%;劳务转移收入每年可为农村增加经济收入3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2%。涌现了秀峰乡福塘村劳务输出经营面包者人年均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致富典型。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21,(6)
正开展一线协商,缓解企业缝纫工招工难湖北华野日用制品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曹雪兴奋不已,近年来困扰她的缝纫工招工难题终于得到有效化解。这要归功于汉川市政协开展的"协商在一线"活动。在开展"协商在一线"工作中,汉川市政协经济委员会聚焦企业急、难、愁、盼的烦心事,针对华野公司反映的缝纫工招工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铜梁县现有户籍人口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6.7万人,占全县人口82%,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1.8亩,人多地少,劳动资源丰富。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趋势日益明显。根据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对铜梁县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在新形势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增加农村、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民工荒”成因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在中国农业人口依然过剩的情况下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现象,以往的研究大多限于对现象的案例描述及其总体判断,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要消除"民工荒"现象,必须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完成过程,即农村劳动力不仅要从农村转移出来,而且要实行市民化。只有这样,才能结束农民工"候鸟式"的生活和就业方式,为城市建设提供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才能实现城市工业化建设。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减少我国农业人口比重,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东海是农业大县,也是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起,受农村内在"推力"和外在"拉力"的影响,东海农村劳动力以不可阻挡之势从农村向城市、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劳务输  相似文献   

9.
漳平市地处闽西南,全市人口27.42万人。2004年以来,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漳平富山工业园区,用工需求大量增加,形成了劳动力供给结构性紧缺的局面,企业招工难问题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0.
《新重庆》2007,(2):12-13
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正在建设的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全区人口170万,其中农业人口124万,农村劳动力资源80.92万,从业劳动力74.93万,农业人均耕地0.69亩,劳均1.05亩,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2003年启动实施"阳光工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知识技能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实现有序稳定转移的根本性障碍。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补偿力度,使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得到切实提高就成为促进其转移的关键。虽然职业教育在培养层次、社会声誉以及价值认同等方面与普通教育还存在一定差距,但相比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由于强调应用性、注重灵活性、突出实践性同时更具普适性,从而使其无论是在契合农村劳动力成长特点、降低受教育者成本与风险、还是满足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需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理应成为当前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教育补偿"的重要手段与方式。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3,(5):41-42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 城镇化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已经从单一的农村劳动力向异地城市转移发展到就地向小城镇和产业集聚区转移,甚至由不发达村庄流向发达村庄。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5,(8)
<正>眼下东莞各地招聘会层出不穷,但"招工难"仍然困扰着许多企业。有企业尝试成立"村民车间"吸纳本地就业困难人员缓解招工难。"是个人就能要"、"老板给员工带小孩"、"厂主街头‘跪求’劳动力"……在东莞劳资市场供求关系上,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今年,"招工难"让不少东莞中小企业大呼头痛。不少老板表示,"缺口过大"让自己伤透了脑筋。一些企业为了吸纳员工,增加人气,纷纷祭出了杀手锏:涨工资、提福利、拼温情……这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所谓农民市民化就是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就是减少农民,降低农村人口比重,增加城市人口的过程,因而农民市民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等于农民市民化,而要实现农民市民化,必须先有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  相似文献   

15.
洪洞县地处山西南部,临汾盆地北端,是全省人口大县。辖16个乡镇,463个村委会,902个自然村,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人口73万,其中农村人口64万。近年来,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变“就农村抓农村”的旧思路为“跳出农村抓农村”的新理念,变“精耕细作求发展”的传统做法为“劳动力转移求突破”的战略举措,变“人口负担的劣势”为“人力资源的优势”。2004年,全县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7.2万人,其中县外转移2.8万人,县内转移14.4万人,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8%,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86%。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洪洞农民…  相似文献   

16.
长汀是农业大县,全县人口近50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2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万人,每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7000多人,高峰期全县的下岗失业人员达8000多人。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长汀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一户一就业"工作,向外组织劳务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目前,全县向外输出和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户均1.5人,按人均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农业人口大量城镇化转移,农村"十户五空房,土地尽撂荒"的现象已非危言耸听。与此同时,每年数以亿元计的农业项目资金和扶持资金,要么派不上用场,要么投入大见效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严重紧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据统计,离家外出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民已达1.4亿人。二是年轻一代农民由于观念的变化已不愿务农。目前农业现代化还没有完成,传统小农生产  相似文献   

18.
《新重庆》2007,(2)
巫山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总人口59.8万,其中农村人口52.4万,城乡法定年龄内劳动力294817人,需转移输出就业富余劳动力167720人。目前已转移输出劳动力119920人,待转移输出富余劳动力47800人。按照市委把劳务经济打造为巫山"第一经济"的要求,县委县政府果断抉择,亮出决策、体制、机制创新高招,着力建设劳务第一部  相似文献   

19.
刘平 《江西政报》2007,(21):43-44
近年来,上高县立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积极探索劳动力资源与企业用工有机对接的机制,收到了农民转移致富与企业用工基本满足的效果。目前,该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1.8%;其中,就近转移到工业园区2.8万余人,园区竣工投产的112户企业全部用工充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的转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革,以往的粗放自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已不能适应当前需要,应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提出相应措施以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