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歌 《人民公安》2010,(24):62-62
<正>据说,得了久治不愈的毛病,是因为亡灵所致,必须开棺取骨,用清水把枯骨洗干净后再重新埋好,毛病才会消失。欲望、情感和信念,是人生的内核,也是外在的世间风景。正如人生是条河,而我们的生命又在世俗  相似文献   

2.
敬爱的孙起孟同志走了,我怀念孙老,更怀念与他相处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3.
余昂 《中国保安》2012,(19):52-52
一抹书香,一杯花茶,蕴含着大千世界,五彩人生。惬意的生活本不过如此,因为这真实地还原了生活的本质。读书与品茶一样,只有在慢慢交流中才能品味到妙处,感受到精髓。  相似文献   

4.
一双长筷     
杨明 《中国减灾》2010,(4):34-34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国际心理学会议上,我认识了一个朋友,他向我大力推荐他所创立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  相似文献   

5.
<正>在机关所属部门当一名普通公务人员,公务之余,见缝插针,孜孜不倦,痴迷于诗歌创作,这就是晓娜。数年前,因工作的联系,有幸认识了她。初次见面,只觉得她为人爽朗,待人热情,但尚不知她还是位诗人。2009年初春,在一次友人的聚会上,读到她从手机短信上发来的诗篇,始知她的热情,乃是源自于诗人的激情。现在她的《诗选》正式出版了,我又有幸成为了首批读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道路     
那首震撼全球的歌儿,我们歌唱了许多年;从不厌倦,从不心烦。  相似文献   

7.
8.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你储蓄了一个希望,在耕耘的时候,你储蓄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你储蓄了一片风景,在微笑的时候,你储蓄了一种快乐.  相似文献   

9.
近日网上有这样一个帖子,帖子的主题是:“十件人生奢侈品,你拥有多少?”这里的奢侈品,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豪宅香车、珠宝名表,而是心灵的奢侈。  相似文献   

10.
芥茉 《前进》2005,(8):55-55
人有两眼,虽不可后视,但可前瞻,而且左眼加右眼,视野开阔更圆满。人生也有“两只眼”,一只“眼”看自己,一只“眼”看别人。境遇坎坷时,看自己要拿自己当人;春风得意时,看别人要拿别人当人。拿自己当人不容易。这不是昏话。尽管每个人都想拿自己当人,而且还要当“人上人”,实际上,当人看自己在许多时候并不容易做到。譬如,当你下岗待业、毕业待分,好不容易找个吃饭的地方,在人之下,难免忍气吞声、巴结逢迎,将自尊让位于就业,把人格屈服于饭碗,“嗟来之食”不吃是会饿死人的,不为三斗米折腰的气节与现代社会的生存比较竟显得十分脆弱。又如,…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哲学对于工作学习和成长进步的重要作用,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有很多感悟。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归侨》一书的英文原作由加拿大历史学家Glen Peterson撰写,香港归侨文化人士张茂荣先生将其翻译为中文,2016年由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再版发行。原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大量中文报纸与档案等,考察了中国人海外迁移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政策的形成与实践,以及侨务政策对新中国归侨命运的影响,是研究新中国侨务政策与归侨群体、侨乡的一本重要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归侨》一书,包含了新中国初期华侨回国背景,中国对华侨形象认知的历史演变与政策制定,以及新中国侨务政策带来的深远影响等内容。该书中文版的出版与再版,体现了归侨对自身集体记忆的书写与强化,反映了归侨强烈的文化认同与集体认同。同时,此书的翻译与出版也弥补了当代中国史对归侨群体研究的不足,是归侨文化人对归侨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茂名现有残疾人26万多人,收听电台广播是许多残疾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他们通过收听广播获取信息,娱乐身心。茂名电台应广大残疾人的收听需求,于2003年10月创办了粤西地区第一个残疾人专栏节目——《美丽人生》。该节目面向广大残疾人,架起残疾人和健全人空中沟通的桥梁。《美丽人生》以现场报道、录音采访、直播室嘉宾、听  相似文献   

14.
明智的人量度其生命,既求一时,也寄千秋。没有休息的人生,就像整日旅途劳顿。而不得休息……自然很细心,使人的生活配合太阳同行,将人生四段岁月比喻成一年四季。  相似文献   

15.
罗炜 《长江论坛》2012,(1):74-79
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的处女作《学生托乐思的迷惘》以其题材的特殊性,突破传统的心理化叙述手法和大胆的语言试验而著称于世,被学界视为现代德语小说鼻祖。由于小说同时具有较强自传色彩,所以小说的自传背景自其发表以来始终为研究者所津津乐道,成为诠释小说的一种主要模式。但作者本人并不乐见此种阅读方式。相比而言,稍后出现的另外一种至今常见的主流解读模式,即结合纳粹德国的那段恐怖历史来挖掘小说的政治象征意义,则是源于穆齐尔本人生前有意识地主动划归、提示和指引。  相似文献   

16.
新书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作者只上过一天学,以后,由于疾病缠身,再也没有上学。20年只能天天在炕上坐着,眼中惟一的风景是自家的院子。肌肉萎缩到不能自己穿衣和洗脸、拿不起一本书,一杯水。就是这样的一位残疾人,居然写就了一部十余万字的书稿。他说他终于证明了一点,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奋斗过。单就这一点,就值得人们,特别是有残疾的读者去读一读。  相似文献   

17.
杨超 《公安教育》2003,(5):14-14
12年前,作为一名教辅人员,我踏上了中专警校图书馆的岗位。从事公安专业期刊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有幸结识了《公安教育》。由此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与《公安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公安教育对曾受过四年高等教育,所学专业是电气自动化的我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加之中专警校图书馆的现状,使我一度困惑、迷惘、失落,甚至有了“跳槽”的想法。是《公安教育》那质朴、明快、严谨的刊风吸引了我,那一篇篇充满生机、活力和精悍的文章打动了我,开启了我热爱公安教育事业的心灵,兴趣与责任也油然而生,乐意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为公安事业发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昨天打开信箱,发现里边多了一份来自京城的《公安教育》,不禁脸热心跳。因为我与《公安教育》确有一段不大为人所知的因缘。十多年前,《公安教育》一面世,我就被这块传递公安信息,交流教学经验,发表学术成果,促进教育改革的园地深深吸引。为珍藏资料,我不顾囊中羞涩,自1994年至2002年一直自费订阅这份属于公安教育者自己的刊物。但随着全国中专警校招生的停止,加上自己的疏懒,今年已停止了邮订,并已有几年没有投稿了,如今突然收到这份久违的刊物,怎能不既亲切,又不安?捧读刊物,情感依旧,特别是看到“我与《公安教育》”征文启事,顿时有一种…  相似文献   

19.
遗迹·源流 云翳拦住打道回府的太阳,彼此纠缠得有气无力,阳光稀薄淡寡,仿若蓬软的棉花糖,舔一舔就融化了。寂寞的海风醉汉似的从不远处晃来。在这个叫平原乡,确切说是叫壳丘头的地方,举目四望不见海,却分明感觉浪头就在脚边蓄意翻涌着初秋的暮色,一波,又一波。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双硕士、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研究员袁健,一个在众人眼里前途无量的年轻生命,因不能忍受末位之耻而纵身一跃,让这些光环烟消云散。”(《民主与法制》2010年第11期文章《北大双硕士高楼一跃酿悲剧》)袁健的悲剧并非个别,这几年来不断爆出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海归博士由于经受不住各种生活打击而最终选择轻生的新闻。“生存或毁灭”,这道人生必答题摆在了许多智商高而情商低的天之骄子面前。大学生心理的脆弱,不只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其实,最大的学问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如何做人,遇到人生逆境和挫折如何理性而积极地面对才是最重要的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