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生政治: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但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既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把民众生活质量指数和满意指数作为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理念和价值取向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服务民生是我党服务人民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功能,促进民众和谐生活,为改善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其经济功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强化其人文关怀功能,加强生命教育,为改善民生提供历史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孙月平等 《群众》2014,(3):18-21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民生话题再度热议。盘点今年的民生热点,可以发现既有就业、收入分配这样的老问题,也有雾霾、公共安全这样的新问题,新问题固然要研究针对性的解决思路,老问题在新形势下也需要更新理念、探索新的解决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老问题也罢新问题也罢,都是我们面临的民生新课题,需要以新的视角来审视,寻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4.
<正>省委、省政府承诺的"2013年十件民生实事"已全部兑现,群众普遍反映不错。小财政办大民生,看来行。从2008年以来,海南就在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不断发力,将新增财力的六成用于改善民生。201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只加不减"。从2011年始,省委、省政府又以"承诺"方式给自己上"紧箍咒":"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每件都要征求群众意见",让老百姓监督。"问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已成为我省各级党  相似文献   

5.
郭云  王小满 《前沿》2011,(22):40-4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民生建设,具有丰富的民生政治思想。党的民生政治思想从演化和发展的轨迹上来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不同时期的民生政治思想凸显出不同的时代内容。把握这一发展特色,对于深刻理解党的民生政治思想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一个基本国策就是严格控制人口。没有这个基本国策,我们谈民生、谈社会保障、谈住房、谈就业,将会困难得多我已逾86岁,我的本钱只有一个"老"字。我是老海归,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响应党的号召从美国回来参加祖国建设。我是老盟员,我在海外的时候就受到民盟领  相似文献   

7.
何雁 《今日海南》2008,(8):14-15
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今年4月视察海南时,对海南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2008年7月8日,海南省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鲜明地提出“把建立发展成果及时普惠广大人民群众的机制,作为新时期海南经济特区的一项新使命、新特征”。  相似文献   

8.
《江西政报》2013,(4):1
本期刊登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民生工程安排意见的通知》(赣府发[2013]5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公共财政政策安排意见的通知》(赣府发[2013]6号)。这是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精神的重大举措。实施好这两个文件,我省的民生工作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近日就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加快旧屋区改造开展专题询问。委员们对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体育、计生、社会保障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向相关市直部门提出问题。据悉,这是福州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三年开展民生专题询问,该项工作已进入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加强民生建设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不断完善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建设.随着民生保障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基本实现了全体中国人民人人享有基本民生保障的目标,民生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民生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以人民群众不...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依法履行“改善民生,落实民权,促进民利”职能,全面提升民政事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赵杰 《协商论坛》2012,(12):45-46
过去10年,中国民生事业发展成果显著。这是中国政府根据社会发展新阶段而做出的现代化转型,在继续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致力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小康型的福利国家。  相似文献   

13.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进基层民生建设,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的要求,正确把握好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建设在实践层面的具体化与展开,与社会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价值功能具有一致性,成为社会建设的核心和重点。社会建设视野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主要在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公平正义,和谐发展;权利保障,共同富裕;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曹燕丽 《新东方》2011,(2):53-56
生态民生,就是从生态层面来关注人民生计。将其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民生视角,笔者从思想渊源、理论奠基、现实依据三个方面来论述生态民生存在的历史跨度与当代价值。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对生态民生的最早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是对生态民生的理论奠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生态困境是对生态民生的现实召唤。  相似文献   

16.
改善和提高人民福祉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放在发展的首位,坚持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测量,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生活质量的测量和评价,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物质产品和各类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感受和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像当前经济需要转变发展模式一样,我国也需要探索和建立可持续的民生事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更加关注民生,在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诚 《求索》2014,(8):23-27
公共服务是民生之源。基本公共服务的体制障碍是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瓶颈。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既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要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构建"协同参与型"的新格局;要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供给,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监督评价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把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统一起来,这不仅是民生思想和社会公正理论的进步,也是发展现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自治区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广西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项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的出台,一个个老大难问题的迎刃而解,一张张笑脸的出现,成为广西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