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增长的发动机和加速器。传统的分配模式被打破 ,按“知”分配的方式应运而生。按“知”分配是建立在现代知识分工基础之上 ,以知识 (智力 )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 ,并以此衡定其创造价值大小的新型分配方式。它第一次将知识贡献与价值分配明确地结合起来 ,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对复杂劳动的知识价值的全新认知与确立 ,是经济升华和知识物化的结晶。按“知”分配突破了传统的“权力使人获得物质财富”的畸形模式 ,创造了“知识贡献使人获得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又使人更好地获得知识”的全新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内,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展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两大派,一派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应以按劳分配为主;另一派则认为按劳分配原则不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者也承认按劳分配的内容和条件发生了变化,但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是相容的,只不过是按劳分配发生了转型。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又有多种提法,如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值”与按“劳”综合的分配、按能分配及按经营成果分配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按劳分配原则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两种分配方式的内含和依据是什么?按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分配方式能否有机结合起来,怎样实现这二者的结合?或者说实现这二者结合的机制是什么?本文将对这些诸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 一、分配方式的种类及其依据 马克思把收入的分配方式划分为两种:其一是按要素分配,其依据是表现为社会规律的…  相似文献   

4.
按贡献分配就是按各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即价值的创造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原则的进一步贯彻和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实行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有人据此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己经过时了 ,应该用生产要素价值论取而代之。而实际上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排斥按要素分配。创造价值和创造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实行按要素分配并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由于生产力不发达,所有制多元化,在分配上,应该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原则的重大突破。因此,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生产要素的初次分配 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在可变资本中又包括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知识、能力、信息、技术)等。要全面地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分配形式,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模式。 (一)按经营者能力分配。  相似文献   

7.
余甫功 《理论前沿》2002,26(16):24-2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七·一”讲话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发展,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新的思考。作者认为,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在于产权,与价值创造的来源没有直接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具有新的特点和实现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8.
活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观点是毋庸置疑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揭示商品价值源泉的经济理论。现行分配政策是依据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客观经济规律要求制定、保证社会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经济制度,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按劳动价值理论来判定现行分配政策的正确性,更不能用现行分配政策来检验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普世价值”的价值哲学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世价值”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话语形式,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作为西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代词,“普世价值”是西方推行意识形态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的手段。它既缺乏客观的价值形成基础,又忽视价值观念体系的独特性,是造成当代世界价值冲突的主要根源之一。批判“普世价值”崇拜,澄清“普世价值”与国际公认价值的根本区别,有助于增强把握引领国内社会思潮和培育国际公认价值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非法言词证据与非法实物证据的取舍在标准的掌握上本身无实质性区别,取舍的标准首要在于对“非法”所涉的法律价值的判断问题。法律的价值包括秩序价值(形式价值)和正义价值(实质价值),其中法律的正义价值是法律的核心价值。证据的“非法性”虽损害了法律的秩序价值,而无损于法律的正义价值,该项非法属于形式非法,而非实质非法,该证据的“非法性”对证据的取舍则无影响。从法理的角度看,证据的“非法性”作为一种符号学的意义在于反映证据的外部特征和法律特性,并非为决定非法证据取舍的一个直接因素,而起决定作用的是“非法性”对法律正义价值影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早年酷爱读书,当他成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从祖国古代文化遗产里批判继承了其中的精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论》中就充分反映出“知”和“行”的传统哲学思想。 《实践论》的副标题是:“论认识不咳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知和行两者的关系是我国哲学史中长期争论的问题,但都没有找到科学的回答。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深刻地论证了知和行的辩证关系后,最后的科学结论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  相似文献   

12.
居民收入差距与两种分配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产生收入差距的两种分配收入的分化是分配机制作用的结果。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居民收入差距 ,来自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 :效率分配与反效率分配。所谓“效率分配”即按生产要素分配。在西方经济学中 ,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分配被认定与生产要素价格有关 ,个人提供生产要素 ,雇主按生产要素价格向居民支付报酬。要素的价格取决于要素的需求和供给。要素需求取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或边际收益 ,要素供给取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成本。要素供给者的报酬即居民收入 ,反映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或边际收益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或边际收益是居民收入之源。这就…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一个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建设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传统的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在“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三个环节存在矛盾与问题。需要我们探讨构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体制的思路与办法。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现实依据是 :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应统一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中。收入分配在本质上不是对价值的分配 ,而是对财富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各要素内部竞争与各要素之间的竞争使劳动与其它生产要素都通过市场途径参与分配 ,以交换价格为初次分配的实现形式。同时 ,分配还要受到政府的宏观调节 ,以实现效率和公平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一种新的治国方略,本文了“以德治国”的概论、特征、意义及其与传统德治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之间相融、相异、相济、相斥的关系,同时对如何运用这两种治国方略做了简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进程中,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与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是前后相继、相辅相成的两种理论形态。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将导致按资分配。就此而言,邓小平通过选择市场体制强化了按劳分配机制,江泽民则通过对执政党性质新的表述,肯定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双方共同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的一元论,承认只有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应该扩大生产劳动的范畴,认为凡是有益社会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各种非生产劳动要素虽不是创造价值的要素,但却是创造价值的前提,创造使用价值的要素,因而现实中生产决定分配的内涵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文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必然要求,按要素分配不存在剥削,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耿素德 《理论前沿》2002,(19):32-33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石,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和江泽民同志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七一"讲话,都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珍 《理论前沿》2005,(12):27-28
目前在面临国际国内社会存在的问题与危机时,有两种泾渭分明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一种认为全球化的趋势说明只有西方的文化与强势文明才具有所谓普世化的价值,中国传统的文化应就此抛弃而全盘接受西方,走最极端的“民族虚无主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现代化所带来的贫富差距与生态问题只有以倡导“和为贵”的中国儒学思想才能战胜西方以“争”为特征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上述争论并不是今天问题层出时才出现的,而是作为“争”与“和”这两种极端并存于中国近代以来几乎从未停止过的中西文化的论争中。和谐社会的提出,不仅具有强烈的解决现…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不存在实施马克思意义上“按劳分配”的条件,所以不能实施马克思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劳动要素是生产要素之一,所以,按要素分配已包含了“按劳分配”的内容,“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提法是不合逻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