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公众传输行为是数字化、网络化时代著作权法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信息公众传输行为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法律行为 ,该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有的认为它是“发行”,而有的则认为它是“广播”,本文认为应把其定性为“发行”较合理 ,但应把其排除在“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之外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大对选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开展述职评议时采取“个别征求意见”的做法妥当与否?对此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有的认为采取“个别征求意见”的做法能真正了解实际问题,掌握真实情况,效果较好;有的则认为人大述职评议工作不宜太细,“个别征求意见”的方式不宜开展。有的地方人大现在开展述职评议已经不再采取“个别征求意见”的作法。笔者认为,对选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开展述职评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选任权和监督权的一种工作方式;党的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考察提任监督是党对干部的管理方式。人大对选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  相似文献   

3.
探索实现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新途径朱贵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原则。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谈的少了,有的压根就不谈了,有的甚至借口改革提出要改变这一原则。我认为只要我们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变,只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变...  相似文献   

4.
高玉琴 《工会论坛》2007,13(2):143-144
缔约过失责任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在我国虽说已经不算陌生,但是它的请求权基础却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基于侵权行为;有的认为缔约过失责任违反的是法律行为;也有的认为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既不是侵权行为,也不是法律行为,而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本文认为作为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上述三种观点都欠妥当,缔约过失责任的产生乃是基于当事人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违反。  相似文献   

5.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历史沿革及在我国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沿革最密切联系原则(TheDoctrineoftheMostSignificantRelationship)是当今国际上最流行的~项冲突法理论或原则、它是指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与之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萨维尼提出的“法律关系本座说”,萨维尼认为,“任何法律关系,按其本质.都要归向一个特定的地域,这个特定的地域.就是法律关系的本座,适用于该法律关系的.就是这一地域的法律。”萨维尼所指的“本座’与最密切联系区则的含义有某种相通和相似,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但是,萨维尼认为每一法律关系只有一个的“本座”要…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党的领导,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需要党的领导法治化。党的领导法治化的基本要求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的“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一原则。但是,如果不在宪法和法律中明确规定党在国家生活中的具体职权和具体程序,“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就会踏空,党的领导就不可能真正法治化。而党的领导如果不能法治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远大目标也就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现行刑法第 3条规定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不得定罪处刑。”这是罪刑法定原则首次在我国的法典化 ,在国内外受到高度关注 ,认为这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体现了刑法对公民权利和个人自由的保障 ,符合法制文明的发展潮流。但我国一些学者也意识到这一原则在实践中的贯彻问题 ,指出“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 ,在我国刑事立法上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 ,则任重而道远。这里既有立法不断完善的问题 ,更须在司法付诸艰苦的努力。”事实正如此 ,新刑法施行四年多…  相似文献   

8.
我们把依法执政的实现形式概括为“合法性执政”与“合理性执政”两个方面的内容,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合法性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合理性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必要补充与理论完善。鉴于“合法性执政”不足以全面完成依法执政这一时代课题,仅仅“依现有的法律执政”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认为“合理执政”的提出是必要的。“依完善的法律与制度执法”、“依党规、党纪执政”、依宪法与法律的原则精神执政等都是合理执政的重要内容,也是“合理执政”的现实表现与价值体现。“合理执政”是行政合理性原则在依法执政中的转化,“合理执政”体现了“差别对待”与普通民众对党的合理期待等,无疑,“合理执政”将对我国政党法治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理咨询工作在我国产生以来,从鲜为人知到广为流行,发展十分迅速。愈来愈多的人认为,这一工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前程锦绣。然而,人们对它的属性问题,却其说不一。有的认为,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认为,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有的认为,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新途径”;有的认  相似文献   

10.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灌输原则,对于我们加强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理论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我们有的同志对这一原则作了错误的理解。他们把灌输和启发对立起来,认为灌输就是填鸭,是注入式,是强制性的高压手段。提出“不要灌输”。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正好不包括的就是达一点,“那就是强制的成分。”同时,它也不是一种简单的方法,而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
关于法的要素.西方法哲学界主要有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是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认为法律就是“主权者的命令”;第二种是哈特的“法律规则说”,认为法律是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的结合;第三种是德沃金的“规则——原则——政策说”,认为法的要素不仅包括规则,还包括原则和政策;第四种是庞德的“律令——技术——理想说”,认为法律是由律令、技术和理想三个要素构成的,其中的“律令成分”又是由规则、原则、概念和标准组成的复杂体系。不同的学说理论代表了不同的学术立场。并具有不同的学术价值,其中蕴涵了许多值得我们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先刑事后民事或者称“刑事优先”的原则,即公法和私法,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适用顺序问题,实际上是国家职权主义和公权优先的一种体现。在目前的法律规定里并没有找到明确的条款。这一原则只是散见各个时期的不同的司法解释,当前在法律界虽然有一些争议,有的主张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3.
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根本问题是教育人。”“要在全体人民中坚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对于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公民意识“就是国家主人翁感,就是对于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种觉醒的心理状态。”有的人认为:公民意识是“法律上的自主人格。”也有人认为:“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的法定地位的一种感觉、认识和态度。”还有  相似文献   

14.
不知法不赦来自一句古老的罗马格言。此原则强调“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有害的”,行为人对于法律认识的错误,并不能成为其逃避惩罚的借口。美国司法判例中的“不允许对法的不知”原则,被认为是刑事程序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原则之一。二战以后,随着人类社会日益进步和各国刑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这一古老的原则也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严格坚持不知法不免责导致了一些不公正的审判的出现,许多国家的刑法典开始对此原则进行修正。不可避免的法律认识错误可以免责,而可以避免的法律认识错误只能减责。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辨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这就是我国法律关于“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全部内容。由于法律条文的过于原则抽象,且“两法”颁布以来未见对这一问题作过立法或司法解释,故无论是在司法实际部门的执法中还是在法学理论界,对“上诉不加刑”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影响到对这一原则的贯彻执行。不少周志认为,“上诉不加刑”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条原则,当然应该贯彻…  相似文献   

16.
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问题 ,在国际贸易中日益显著 ,对于平行进口的态度 ,世界各国依据自己经济和法律制度 ,不尽相同。但是 ,一般绝大多数国家都认为专利产品平行进口是侵权行为 ,也有一些地域承认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合法性。在理论上也存在争议 ,有说平行进口是合法的 ,有说其是侵权行为 ,应该予以禁止。之所以产生争议 ,主要原因在于 ,对知识产权的“权利用尽原则”和“地域性原则”的理解和态度不一样 ,认为“权利用尽原则”具有国际性 ,则主张平行进口合法 ,相反 ,认为“权利用尽”只在一国内受“地域原则”限制 ,则认为专利产品平行进口是侵权行为。后一种理论得到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中应理清以下几个基本法律要素的性质和效力层次:“自然延伸原则”与“200海里距离标准”是大陆架权属制度;“等距离(中间线)方法”与“公平原则”是大陆划界规则;“等距离(中间线)方法”与“公平原则”的效力层次是不同的,前者是法律规则,后者是法律原则。并在这个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强化“中国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这一权利主张。在划界规则的适用上也应强调“公平原则”对“等距离(中间线)方法”的指导、调整、规范和校正功能.  相似文献   

18.
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问题,本来是一个早已基本解决了的问题。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多数法学家就已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确认:“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一定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客观标准”。但是,这一传统的、科学的结论在近年的法律体系讨论中却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置疑,他们否认法律部门划分标准的唯一性,而主张“多标准论”。有的提出:科学的法律部门划分,绝不应该忽视调整方法的重要性,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是划分法律部门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标准。有的更提出:划分部门法的根据或原则,应包括六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原永胜 《理论前沿》2009,(13):36-37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核心,也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党的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和改善。各级党组织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执行情况也较好。特别是对“四个服从”,执行得比较坚决。但是有的地方、有的同志在实践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每一部法律都具有其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有的明确地见诸于法律条文,有的在立法上虽不作明文规定,但其精神贯穿于法律规范之中。把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对于立法和司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基本原则体现法律的精神实质,是法律规范的高度概括,它从根本上规定了法律的性质和主要内容。破产法作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必须尽快制定和实施,因而有必要对其基本原则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