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自曲波创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后,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名字家喻户晓。随着电影、电视剧、戏剧、连环画等文艺作品的不断宣传,杨子荣的英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更是广为流传。许多人都知道杨子荣是山东牟平县人,但对于他在丹东生活的12年(1929-1949年)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赵希华 《世纪桥》2004,(2):62-62
杨子荣是我军在东北剿匪斗争中涌现出的一位传奇英雄。他的战斗事迹和光辉形象通过小说《林海雪原》和据此改编的电影《智取威虎山》而被世人熟知。可这位传奇人物是如何牺牲的及牺牲后的一些故事却很少有人了解。1947年,经过我军2年多的追剿,牡丹江地区的大股土匪基本被消灭。  相似文献   

3.
<正>"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随着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问世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上演,侦察英雄杨子荣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大家认识的杨子荣是小说、电影和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对现实生活中的杨子荣——当年在东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的特级侦察英雄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那么,杨子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4.
随着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问世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上演 ,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成了神州大地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 ,杨子荣家乡的亲人在英雄牺牲 2 0多年后才知道这位“杨子荣”就是他们日夜思念的亲人 !1 1969年的一天 ,周恩来总理陪同一位美国客人在中南海礼堂观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演出结束后 ,美国客人向周恩来谈了自己的印象 :“太棒了 ,总理先生。这戏中的杨子荣简直就是佐罗 ,他理应受到所有人的敬仰和崇拜。”接着 ,这位美国客人又提出一个要求 :“我们想到杨子荣的家中看一看 ,是什么样的家庭养育了这么一位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5.
张博 《奋斗》2020,(7):66-67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随着小说《林海雪原》的出版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成功演出,剿匪英雄杨子荣独闯匪巢、活捉座山雕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更让故事中的原型东北解放战争时期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的事迹家喻户晓、闻名遐迩,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华儿女。  相似文献   

6.
《智取威虎山》中传奇英雄杨子荣的身世,鲜为人知。 1969年7月,作为杨子荣遗体安葬地的黑龙江海林县杨子荣烈士陵园,曾派人到山东调查,在翻阅有关资料时,牟平一个“失踪军人”杨宗贵的名字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参军时间、北上地点、文化程度和入伍年龄,都与杨子荣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7.
随着小说《林海雪原》及由此改编的电影、京剧、电视剧的热播,侦察英雄"杨子荣"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作家笔下的"杨子荣"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经过艺术加工塑造出来的。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杨子荣"的人物原型充满好奇。经过长时间的寻找查访,直到1974年,侦察英雄"杨子荣"的身世之谜才被破解。小试身手劝降土匪其实,"杨子荣"的人物原型真名叫"杨宗贵",1917年1月28日,杨宗贵出生在山东牟平宁海镇嵎峡河村。  相似文献   

8.
<正>"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么哈?么哈?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曾几何时,一部小说《林海雪原》、一出京剧《智取威虎山》,使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家喻户晓。参军不到两年,却屡建奇功。杨子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是怎样的,他牺牲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卷轴,去追溯那段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于佰春 《党史纵横》2008,(12):55-58
50年前问世的长篇巨著《林海雪原》,描写了解放军小分队牡丹江剿匪的英勇战斗,成功发塑造了侦察排长杨子荣,他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激励过几代人,并且风采依然。但是,让人唏嘘不已的是:《林海雪原》问世之初,曾围绕小说和英雄人物杨子荣发生过激烈争论和评议;  相似文献   

10.
《党史纵横》2007,(4):F0002-F0002,I0001
牟平,“国家园林城市”——烟台市的最大市区。西靠烟台,东邻威海,南临青岛,北与大连隔海相望。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山东省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21,(5)
正"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东北解放战争时期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的事迹家喻户晓,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华儿女。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于山东烟台牟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秋,他参加了八路军,后随部队开赴东北,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1月,杨子荣接到上级摸清"座山雕"匪穴情况的任务。"座山雕"——张乐山15岁当土匪,18岁当匪首,在匪徒中颇有声望,  相似文献   

12.
一首《黎明曲》,唱出了铁的新四军坚持抗日的英雄赞歌。 一页《暴动史》,展示了新四军勇士们冲出牢笼奔赴皖南抗日战场的闪光人生。 一座《纪念碑》,在赤石渡口辉煌了武夷山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3.
方蔚 《世纪桥》2009,(4):45-48
杨子荣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著名侦察英雄。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字子荣。1917年1月28日生,山东牟平人。13岁时随父母闯关东,先是在一家私人开办的缫丝厂做童工,后与他人结伴在鸭绿江上当船工,在鞍山、辽阳一带当矿工。1943年春,因反抗日本工头被迫跑回山东老家。1945年秋,报名参加八路军(原是胶东牟平独立营,后被编入八路军海军支队、山东军区第2支队)。同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人编东北人民自卫军辽南3纵队第2支队,  相似文献   

14.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人(今烟台市牟平区),1917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曾参加大小剿匪战斗上百次,均出色完成任务,被授予"侦察英雄""战斗模范"称号,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海林杨子荣纪念馆在收集杨子荣遗物、整理英雄生平事迹时,发现还不知道杨子荣的家乡在哪里,家中还有没有亲人?馆长关会元同志带人到北京,找到了杨子荣的亲密战友、北京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现东直门医院)总务科副科长孙大德.这一次,孙大德同志介绍了许多重要情况,包括杨子荣的身世、战斗事迹和体貌特征等.在他的帮助下,找到当年2团1营营部干部、时任北京军区某部副政委的姜国政同志,并由姜把2团在京并了解杨子荣情况的十几位同志找到一起,开了一个会,共同回忆杨子荣的情况.会上对杨子荣的家庭地址谁也叫不准,只说在胶东的文登、牟平、荣城和乳山4个县的范围内.会后,在美国政同志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一个由海林4人、部队2人级成的联合调杏组,决心调查不清英雄的情况就不回来.  相似文献   

16.
电影《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烽烟滚滚唱英雄……"一曲《英雄赞歌》唱遍全国,《英雄儿女》——志愿军英雄战士王成、女文工团员王芳、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老工人王福彪等一个个鲜活感人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电影表现了祖国儿女在朝鲜战场上发扬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战的豪迈气概和我军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作为朝鲜战场上我军政治工作指挥员、王文清原型人物之一的王直老将军,深情讲述《英雄儿女》背后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位专家透露,在一项针对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不少孩子在"你所崇拜的英雄"一栏里填写的名字,不是青春剧里的"闹角色",就是宫斗剧中的"狠角色"。这一话题引起文艺家们的热议和担忧:难道我们真的没有英雄、不需要英雄了吗?创作过《青旗·嘎达梅林》《林则徐》等英雄题材作品的作家郭雪波疾呼:"今天是一个呼唤英雄、敬重英雄、书写英雄的时代。我们不能放弃讴歌英雄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赵乐 《学习导报》2011,(14):13-13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做和声……”说起电影《英雄儿女》中这首风靡全国的歌曲《英雄赞歌》,其创作和演唱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大众电影》(2006年第8期)发表了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称没有人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一英雄壮举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访问记立即引起董存瑞生前战友及一些教育专家的质疑,许多人看到此篇歪曲史实的文章后,誓要为英雄正名。驻吉林省延吉市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们更是个个义愤填膺,希望《大众电影》能够尊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历史,到英雄所在部队和英雄遗像前道歉。据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政治部主任徐学泉讲,《大众电影》文章刊出后,他们在部队官…  相似文献   

20.
寻找杨子荣     
档案,因藏于高阁而神秘;档案,因还原历史而权威。本刊自本期始与山东省档案局合作推出“档案故事”专栏,这里有战争年代的隆隆炮火,也有秘密战线的剑影刀光;这里有伟人鲜为人知的一面,也有普通人生命中的闪光……文章资料全部来源于馆藏珍贵档案,且其中许多内容为首次对外公布。历史在这里还原,现场在这里重现,疑云在这里澄清,就让我们一起打开尘封的记忆,细细品味档案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