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5月26日,湖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该条例自8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省志愿服务活动步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5号《志愿服务条例》已经2017年6月7日国务院第17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7年8月22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5号《志愿服务条例》已经2017年6月7日国务院第17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7年8月22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4.
正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二十四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9年7月17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公布,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推动上海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19年11月15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修正案,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改的《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明确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拟订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政策措施,开展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服务组织登记和志愿服务活动规范,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和新修改的《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两部法律法规,为上海市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6.
(2009年5月27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导刊》2021,(2):30-31
2020年12月25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据悉,2007年9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以来,首都志愿服务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大志愿者在2008年奥运会、国庆70周年庆典等大型社会活动、社区治理、抗击重大疫情和各类社会服务、社会建设活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志愿服务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8.
正志愿服务,是传递崇高精神追求的向善之举,也是判定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2018年11月29日,《河南省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人大立法,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  相似文献   

9.
正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我国首部志愿服务行政法规,自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重要保证,标志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法制化运行的阶段。一、深刻认识制定实施《条例》的重大意义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是加强新形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8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为什么要制定《条例》?答: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近日公布《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和活动开展等进行了系统规定。专家认为,《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效能。明确志愿服务组织法律地位志愿服务组织是志愿服务的重要主体。《条例》明确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初,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被列入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后,省人大内司委、团省委即着手立法准备,随后开始法规起草,并于当年9月18日在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对条例草  相似文献   

14.
《慈善法》和《志愿服务条例》中都有关于志愿服务的规定,二者该如何适用?怎样的立法模式能够使二者都发挥最大作用以促进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呢?通过文本规范分析,发现美国采用了弱慈善、强志愿模式,日本是强慈善、弱志愿,韩国是慈善志愿并驾齐驱,我国则是大慈善、小志愿。域外各国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志愿服务立法都突出志愿服务作为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重要手段的功能,政府积极干预和保护志愿者权益,这是慈善立法难以独立完成的。《志愿服务条例》开启了处理二者关系的有益探索,但独特性稍显不足。我国的志愿服务立法应往前一步,明确使命,成为实实在在的志愿者权益保障法、志愿服务促进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为大力扶持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志愿服务条例》(下文简称《条例》),这是首部规范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将于今年3月1日实施。为明确民政部门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条例》出台后,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迅速行动: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条例》精神。省民政厅举办志愿服务业务培训班,对全省18个省辖市、157个县(市、区)登记管理机关260余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二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高频词汇.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却不尽一致?有人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善举就是志愿服务。有人认为志愿服务不能收取任何酬劳:还有人认为只捐钱却没有从事实际服务工作的不能算作志愿服务。在2007年12月5日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中.对“志愿服务”给出了明确的说法——它是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公益性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2005年11月24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15年7月30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  相似文献   

18.
<正>在纪念国务院颁发《志愿服务条例》施行一周年之际,西安市新城区民政局同区委宣传部联合表彰了9个志愿服务先进社区、8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6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8名优秀志愿者,要求各街道社区、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以先进为榜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将志愿者的权益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条例》明确列举了志愿者享有知情权、获得必要条件和保障权、获得教育和培训权、请求解决问题权、困难时优先获得帮助权、监督权6项权利。《条例》规定,志愿者组织与志愿者之间、志愿者组织与接收志愿服务的组织或个人之间,应当就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协商一致,任何一方要求签协议,应当签署书面协议。  相似文献   

20.
正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2017年8月22日发布的《志愿服务条例》,对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大推动作用。从社会转型角度研究志愿服务的功能作用,梳理我国志愿服务发展与转型特点,有利于提出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的对策建议,从而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