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祎  周庆 《公安学刊》2005,(2):88-90
我国女性吸毒人数在过去几年呈持续上升态势,女性吸毒因其特殊性开始受到社会关注.针对女性吸毒的特征,应强化女性世界观、人生现、道德观教育,提高其自尊、自爱意识;提高女性素质,增强其自立自强能力;提高女性对毒品问题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并为吸毒女性提供必要的社会关爱和救助,进一步落实社会帮教工作.  相似文献   

2.
当前青少年吸毒行为现状及其成因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少年吸毒行为是一种具有复杂背景的社会越轨现象。可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和失范型。当前呈现出人数急剧增加,特别是女性吸毒者迅速上升,及进一步趋向低龄化等特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已成为艾滋病和其它未成年犯罪的最重要诱因之一。而青少年自身好奇心理的驱使,社会角色紧张度、家庭功能的缺陷及社会转型期价值观错位等因素是导致其吸毒重要原因。对此,应该通过社会化的不同方式使其越轨行为得到矫治。  相似文献   

3.
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武汉市劳教局戒毒所29例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教养方式进行测查和深入访谈。结果发现:(1)女性吸毒人员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等方面的健康状况要比全国常模差穴P<0.01雪;(2)女性吸毒人员的早期家庭教养方式与对照组相比,其父母更多的表现出偏爱和拒绝否认被试;(3)深入访谈的结果表明,生活经历、不良家庭、学校和社会背景是女性吸毒人员早期挫折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研究者提出了整合的吸毒防范与戒毒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吸毒人员的社会评价和相应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毒人员既是吸毒的受害者,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者。从医学上看,吸毒人员是一种病人。但吸毒人员不是普通的病人,而是一种对社会有着潜在威胁的病人。将吸毒人员作为罪犯处罚既不符合人权保护和人道主义的精神,也无助于阻止吸毒现象的扩散。吸毒人员更需要的是救助,而不是刑罚。但对吸毒人员进行强制戒毒也是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青年女性群体复吸毒的防治最重要的是加强她们出戒毒所后的社会支持工作,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不仅可以有效抑制复吸冲动,而且可以使吸毒者心理行为得到矫正,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社会形成良好的、正常的互动,顺利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6.
对于吸毒和艾滋病的防控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如何确保中华民族的人口质量、避免由流行病的蔓延而危及人口安全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保护青少年群体的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尤为重要.由于这一群体基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常表现为性活跃群体,而且其中一些人对于诸如毒品的诱惑和避免各种高危行为的自制力相对薄弱,因而他们容易发生共用针具吸毒和无保护性行为等高危行为,从而加大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本文基于对南京和无锡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风险意识的调查,来反映青少年吸毒者群体在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规范和生活态度、对艾滋病风险的认识,以及与其他年龄组群体相比所存在的差异.基于对调查资料的分析,我们力图寻找对于吸毒青少年进行行为矫正以帮助他们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管制吸毒是全球性的法律难题,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和历史文化的影响,西方广泛关注的管制吸毒正当性问题在中国受到普遍忽视。国内虽然对吸毒问题和吸毒者研究的成果不少,但相当多成果对管制吸毒的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实然性的制度构建层面。因此,研究管制吸毒的必要性,既是构建中国禁毒法的理论基础与核心价值的需要,也是解放更新认识和制度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国内有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研究较少,且多从原因分析着手,强调宏观教育预防工作。就陕西省而言,基于相关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吸毒青少年呈现出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经济状况较差、初始吸毒低龄化以及强制隔离戒毒青少年中农村户籍的比例较高、使用新型毒品的比例相对较高、复吸率高、戒治难度较大等特点。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是对毒品缺乏判断力、自控力以及交友不慎。预防青少年吸毒,做好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要提高毒品预防教育的针对性,需要完善四级毒品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11,(22):53-53
案情:一些公共娱乐场所的经营者为了“不影响生意”.对发生在眼皮底下的吸毒现象不制止、不报告,甚至为吸毒者提供便利条件.从而造成吸毒现象愈演愈烈。百色市靖西县某娱乐城的几名股东及经理,就因放任、容留顾客在娱乐城内的吸毒行为,构成了容留他人吸毒罪。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吸毒者中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吸毒者是艾滋 病感染的高危人群,静脉注射吸毒是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绝大多数吸 毒者有艾滋病感染/传播的高危行为, 如共用注射器、商业性行为,并且性行 为中有半数从不戴安全套。因此,了解 吸毒者中艾滋病流行现状,提出可行 的预防控制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明星吸毒事件频发,将吸毒问题推至风口浪尖,人们对公众人物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也日渐深入。文章首先分析了公众人物吸毒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对公众人物应该有的社会责任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对公众人物吸毒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从法学角度探析公众人物社会责任的法理依据,并讨论落实社会责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城市吸毒人群吸毒行为成因的个案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南京市吸毒人群为研究对象,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同辈群体层面、宏观社会层面等探讨了影响城市吸毒人群吸毒成瘾的三维因素.通过对个案资料的剖析,我们发现,吸毒人群吸毒成瘾的深层社会根源,在于身处吸毒亚文化群体中不能自拔、自身生活方式定型化、遭受社会排斥所致.  相似文献   

13.
审视吸毒者     
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有严重的危害,而且是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症。在我国,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吸毒在我国死灰复燃以来,这一社会毒瘤就一直处于持续不断的蔓延之中。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2005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经超过116万,另外还有更多的吸毒者没有登记。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各方面都构成严重威胁。如何评估和定位吸毒人员是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控制毒品发展,减少毒品危害的重要前提。吸毒人员是毒品的最大受害者吸毒人员在吸毒以前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由于好奇、无知,或…  相似文献   

14.
吸食新型毒品导致的违法犯罪特别是女性陪吸行为已经出现。根据对南京强制戒毒所、江苏省女子劳教所18例滥用新型毒品年轻女性的访谈,"陪吸"人群构成以无业年轻女性吸毒者为主,也有少数学生、年轻上班族参与。陪吸行为可以从亚文化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视角进行社会学阐释。这种行为是长期浸泡在新型毒品亚文化群体中的年轻女性在认同新型毒品亚文化观念基础上,在缺乏社会规范控制的社会场域中,与客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社会交换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其家庭、家长责任不可推卸.社会支助家庭的首要问题是帮助、指导家长,使其明确角色定位,了解未成年人的特点和合法权益,协调亲子关系,提高教育能力;实行家庭教育法制化、规范化以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改善未成年人的生存环境;建构社会对家庭问题的干预机制,其中包括司法干预、社区干预、社会舆论干预和学校干预.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吸毒现象呈现低龄化、低文化程度,闲散性、团伙化,复吸率高、艾滋病感染率高、犯罪率高,品种多样化与新型化的特点.认知的偏差、寻求自我认同的误区、问题应对方式的缺陷、凸显自我追求时尚的怪圈及人生观的扭曲,是青少年吸毒行为的主观成因.吸毒行为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主要有系统预防的倡导性策略、家庭辅导与社区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张申才 《公安学刊》2002,(3):25-26,80
吸毒人员的社会帮教是禁吸工作的重要措施 ,但目前此项工作是禁吸工作的薄弱环节。文章分析了慈溪市吸毒人员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总结了该市吸毒人员帮教工作的主要实践 ,并针对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玉梅 《前沿》2009,(11):166-168
现阶段在我国毒品犯罪案件形势严峻:犯罪人员增多、吸毒人数不断攀升,出现毒品犯罪活动的暴力化、网络化现象。因吸毒诱发的杀人、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日益增多,严重危害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吸毒不只是一个躯体依赖性问题,它还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吸毒是一种社会病,吸毒人员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何管控吸毒人员,是当下各国政府和社会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总体而言,吸毒人员持续增多,戒断效果不佳,而当下的管控模式呈现"以高危人群为标签的管控逻辑前提、以控制防范为目标的动态管控机制、以公安机关为主导的多元管控主体、以行政强制为主要的毒瘾戒断措施"的特点,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立足于吸毒人员是病人的身份定位以及吸毒人员回归社会之目标,应采取多种举措形成吸毒人员的社区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吸毒者吸毒原因进行相关研究,发现与压力事件、认知偏差与负面情感、圈子文化等因素有关。随着毒品亚文化对娱乐文化的渗透,涉毒明星成为修饰毒品的广告,娱乐圈生态环境恶化。迫于"圈子"的文化压力,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心理服从。明星涉毒负面效应突出,必须多措并举,重视心理疏导,打造绿色演艺圈,创新禁毒宣传方式,用主流文化击败毒品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