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风格不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但它是优秀文学作品的不可缺少的艺术本质。本章着重讲解文学风格的涵义,文学风格对创作和欣赏的意义,文学风格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文学风格在作品中的表现,文学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等问题,也扼要地讲述了与文学的风格有密切联系的文学流派的有关问题。学习文学的风格与流派问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文学创作的规律和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西方社会影响巨太,涉及范围极为广阔的文化思潮的后现代主义,无论在西方还是我国哲学界,都引起越来越大的兴趣和重视,下面将有关问题做一简述。 一、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 有的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并不是一个哲学流派,也不是一种外延分明、内涵具体的当代时潮,更不是20世纪的西方学者苦思出来的理论体系,而仅仅是一些存异求同的学者从当代芜然庞杂的理论观点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思想倾向。这些共同倾向在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和其他领域主要表现为:对主体主义传统的批判,对工  相似文献   

3.
一、文学思潮大背景 八十年代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作为文学运动,到九十年代已告终结。九十年代文学对这些原有文学课题采用了新的态度和视角。 随着改革开放一度涌入的西方哲学精神,艺术理论,现代主义潮流,后现代主义思潮亦告一段落。经过整合、选择、改造,这些思潮分解、溶合到了民族形态的文学创作之中,审美视角是主体和生活的桥梁,反映作家对生活的关注点,这不可能  相似文献   

4.
怎样认识后现代主义哲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化思潮,广泛存在于艺术、美、文学、语言、历史学、政治学、会学、伦理学、哲学等意识形态诸多领域。它以否定、超越西方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是代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术状况在观念上的反映。几十来,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迅速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一词在西方乃至全世界成了一个时髦的用语;后现代用的一些词汇,如“话语”、“文”、“叙事”、“解构”、“颠覆”等,成了好些人的口头禅。“人人话语,个个谈文本,解构不离…  相似文献   

5.
文学思潮是社会思潮的一部分。现实生活的发展,国民心态的变迁,外来思想的影响,都会激荡起文学思潮,促使一些文学思潮兴起,一些文学思潮消歇。九十年代的中国,特别是1992年提出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文学思潮的涨落更为明显。从文学思潮的涨落中,可以看出我国文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陈超 《世纪桥》2008,(11):84-85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学叙述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反前卫、有意的堕落的特征,促使历史小说重新思考叙述的策略,其中包括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主体性的消失、深度消失、历史感消失和距离消失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滋生出后现代女性主义流派。该流派以解构主义为目的,在对整个西方文化进行重新审视时,消解了传统积淀的深层文化枷锁,同时又确立了自己的新的理论视角,扩展了女性主义内涵,推进了人们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更深刻的理解。但由于其彻底的颠覆性也遭到各种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书介评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办资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传才教授的专著《中国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选择文学思潮的研究视角,探索了新时期20年间中国文学发展的流程与特点,对复杂文学现象和诸多文学新潮的相互激荡与扬弃的深层原因,以及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融合的审美视野和主导与多元相互依存的价值系统,进行了颇为中肯、精当的评析。《中国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复杂多变的文学实践,在现代性的视野中形成了对20年来文学思潮的综合、通观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含义是什么?广义的现代派文学指的是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它包括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狭义的现代派文学指的是那些背离现实主义传统,单纯追求艺术形式,甚至完全不顾作品内容的文学流派。这里评介的就是后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新戾主主义革命文化工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进行的,是与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同步发展的。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文学仿佛是时代的晴雨表,社会历史的每一次动荡都会从不同角度折射到文学上来,都对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啊,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运动从五四时代对外国思潮流派的兼收并蓄转到格外关注“普罗”(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是我国的革命文学对风行全球的左翼思潮的一个响应,是红色的30年代的一个健康产儿,更是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对资产阶级叛变革命的一次示威。因此,本文想从左翼文学这个特殊角度,…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较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流派之一。它主要由三元交互理论、观察学习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三大部分构成。这一理论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德育价值,对我国学校德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学叙述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反前卫、有意的堕落的特征,促使历史小说重新思考叙述的策略,其中包括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主体性的消失、深度消失、历史感消失和距离消失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学叙述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反前卫、有意的堕落的特征,促使历史小说重新思考叙述的策略,其中包括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主体性的消失、深度消失、历史感消失和距离消失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谭红 《世纪桥》2013,(1):38-39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民族诗人、文学家、小说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和传记作者。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他广纳百川,继承了俄国的感伤主义、古典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等文学思潮,在此基础上,他还创作出了一系列奠定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基础的经典作品,他也成为了俄国第一个世界级的文学大师。普希金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们把他称作是“俄罗斯文学的太阳”。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本世纪九十年代的第三年。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已有了不同于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弄清楚九十年代文学的新变,肯定它的主流,指出它的隐忧,昭示它的前景,将使我国九十年代的文学得到更好地发展。 (一) 从1990年起,我国的文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八十年代文学中思想解放、敢于创造突破的新锐精神,另一方面也扬弃了八十年代文学中的某些浮躁、玄虚、与人民群众隔膜等负面东西,出现了在平稳中向前拓展的局面。开放的现实主义占了九十年代文学的主流地位,但运用其它创作方法创作的其它流派的文学作品依然存在。它们和开放的现实主义既相互挑战,又相互补充,有助于近三年文学质量的提高和样式的增多。  相似文献   

16.
文学流派的成立标准新论——以明代的文学现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新 《学习论坛》2004,20(7):73-74
一个没有系统理论主张的流派,在创作中经由统系的选择已事实上确立了宗旨.对于流派盟主来说,理论上自觉当然更好,但创作上自觉也已足够;我们不必过分强调宗旨的明确性,应当更加重视创作上的统系归属和确有实际影响的代表作家及流派风格.不应再纠缠于"自觉的文学流派"和"不自觉的文学流派"的界定,所有流派的成立标准其实是大体一致的,即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流派统系、流派盟主和流派风格.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是在西方国家广为流行的一种当代性文化思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阶段,后现代主义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并崭露头角,作为一种风靡欧美的文化思潮,它在70年代和80年代声势夺人并震...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是针对西方工业文明以及现代性矛盾所进行的批判和深刻反思。它对现代主义的一元论、纯粹理性以及个人主义、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否定和解构,力图建立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复杂的世界。后现代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一些重要论述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本质上是要匡正现代主义理性的迷误。本文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即非中心化和平面化。随后考察了它们在政治、文化、语言、历史和电影创作中的表现,从中揭示出后现代主义内在的矛盾:本质与现象的对立。最后,文章指出了对后现代主义的应有态度: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灵活、多元的思维方法,在吸收的基础上重建理性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标识性术语.“表示任何一部文学文‘应和’(echo)其它的文本.或不可避免地与其它文本互相关联的种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是公开的或隐蔽的引证和引喻:较晚的文本对较早的文本特征的同化:对文学代码和惯例的一种共同积累的参与等”^(p373).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首先由法国学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中提出,她认为每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在文本之中总是存在着其他文本的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