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高校隐性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高校隐性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从两个方面即高校隐性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和高校隐性德育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对隐性课程的由来的研究着手,从中可以看出隐性课程是借"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教育中那些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非学术性因素,因此笔者认为隐性课程的提出和发展都基于隐性教育,也就是突出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是中学德育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3.
德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体育活动的参与性、互动性、社会性、身心合一的特点为高校的隐性德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同的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相应的变化,利用这种变化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不仅在于规模大要有质量,体现质量的方面很多,根本是文化。隐性德育不同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本质在培养人的德性,使品德渗透其生活行为之中。  相似文献   

5.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中国教育的基本思想,通过分析高校网络德育在信息传递、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四个方面的发展,以吸引力、感染力、引导力和针对性为诉求,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德育文化环境,提升高校网络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与高校德育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新发展观。和谐社会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因而加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成为时代的需要。高校德育环境建设不是一个不受外部影响的独立过程,它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去建设和改进,必须要保证各个子系统的自身和谐,要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去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校园德育环境与学生和谐发展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要实现它们的有机结合,必须立足学校、能动地改善校园德育环境,必须面向社会、充分地利用社会环境资源,必须针对学生、把德育环境建设与解决学生和谐发展的问题贯通起来,必须依靠教育者、努力提升德育环境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育人作用,尤其是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对大学生的品行陶冶、行为规范、人格塑造影响深远。发展和优化校园文化,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高校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9.
试论大学生消费文化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具有了新的特点和新的道德意义。存在着盲目无计划消费、从众消费、人情消费、攀比消费等误区。高校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要把消费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隐性德育、实践性活动中的隐性德育、校园环境中的隐性德育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克主义与高校德育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价值目标与思想体系的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具有深刻的品德教育价值。它所蕴含和激励的许多精神,诸如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公平竞争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将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隐性德育的作用机制是潜移默化的,更能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因此对警察院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警察院校隐性德育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来实施:一是挖掘教材中的隐性德育因素;二是教学活动中渗透隐性德育;三是发挥校园文化中的隐性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工具,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如何兴利除弊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德育系统。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校德育内容创新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内容等方面的创新,才能与时代的发展合拍,与社会的进步同步,与科技革命共鸣,才能与大学生的道德、思想、政治水平的发展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德育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中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德育的发展取向侧重于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从高校德育个体发展价值实现的研究依据和模式构建两个层面来研究,并注重具体实践的可行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德育的个体发展价值,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所获得的整体性教育经验,这种教育经验是由学校提供的,是学校作为整体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总和,是学校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或在这个过程中无意识、暗示)使学生获得整体性教育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受教育者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概念,以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法,旨在通过对隐性体育课程的探讨,有效地推进《纲要》的实施,继而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构建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针对以往的德育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构建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必须重视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建设,加强对德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这种“新的巨大变化”,必将冲击着我国的整个高等教育。德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首要组成部分,无疑也要受到知识经济大潮的影响,我们高校德育工作者,有责任去研究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德育。这里,笔者仅就知识经济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新机遇、遇到的新挑战以及我们如何探索创新高校德育之路,略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知识经济区于高枝花育工作新的发展机遇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德育发展的问题和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德育的指导思想。高校德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视其改革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