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包容性发展与排徐性发展或歧视性发展相对,它的本质就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公平地共享社会发展的权利、机会和成果的一种发展.包容性发展包括社会包容、经济包容、政治包容、文化包容等多个方面.包容性发展与经济法的本质、理念和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天然耦合的,包容性发展是经济法本质的核心要求,与经济法理念内在统一,是经济法价值的重要体现.实现包容性发展,离不开经济法治保障,因为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是包容性发展的基础,而法治的宏观调控是包容性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自19世纪末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关于价值问题的论争一直是西方行政学和公共政策学研究的主流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公共政策学有关价值变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公共政策学价值变迁的过程,并把西方公共政策价值研究大致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和新公共行政学时期,其目的是为我国学界研究公共政策价值问题提供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增长理念虽然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不应该也不可能无动于衷.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最应该针对包容性增长理念进行基本理论和具体制度的反思和回应.具体来看,根据中共十八大报告的要求,要实现包容性增长理念,未来的经济法必须处理好促进效率与保障公平、追求数量与保证质量、体现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推进先富与推动共富、促进国内发展与国际发展、保障发展成果增加与发展代价降低、保障增加投资与促进消费、保障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实现惩罚功能与激励功能、进行增量突破与存量修改等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十大关系,做到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包容性增长理念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问题的现状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亮亮 《法制与社会》2013,(34):171-172
公共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建构者需要全面审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的现状与特质,以确保相关规制措施的合理与有效性.现代性与传统性风险并存,技术性与建构性风险并存,道德性与制度性风险并存,共时性与历时性风险并存,这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增长理念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经济发展方式,企业社会责任是包容性增长理念对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的基本要求之一.本文通过对包容性增长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分析,找到其相关联的地方,发现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包容性增长理念下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和公共政策的公平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公平问题首先是一个价值问题。经过百年的讨论与尝试,在政治领域内人们始终无法摆脱这一问题的困扰。什么才是公平?如何做到公平?如何保障公平?总结近现代各国政策的公平取向和思想家们各种公平理念,不难看出期间政策理念上多种多样的差别。尽管不同的公平理念之间可以总结出一些相同点,然而对于一个国家在公共政策中体现公平只能是一种有前提,有重点的选择。我国在新的时期提出了新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同时也为公共政策的公平指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增长理念在我国《宪法》文本中初步生成,是社会主义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特色的浓缩。其体现了保护人的尊严的最高宪法价值,映射出保障社会权的社会主义《宪法》结构。宪法视域下实现包容性增长,国家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是基本措施、促进对经济增长的平等共享是关键、保障弱者基本生存是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以利益作为基础,其中以效率为追求目标的功利主义原则与公平原则是现代公共政策最基本的两种价值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基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功利主义在我国公共政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这一价值取向在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本文在对功利主义的利弊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公共政策的调整思路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9.
李军 《行政与法》2013,(4):70-73
包容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和发展观,在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包容性增长是包容的价值取向在经济领域的投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包容性增长中重视效率和效益的问题被放大,掩盖了其所蕴含的社会包容性发展问题。因此,用包容性发展的概念取代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并实现包容的价值取向与包容性增长的融合便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论述二者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融合的途径,以期用二者的融合促进人与社会的包容以及人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趋向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价值问题是政策科学的基础问题,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本文通过探讨来寻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准则及其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中国政府公共政策在价值取向层面的问题和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1.
李友根 《现代法学》2013,35(1):163-170
经济法学界对"科学发展观"、"包容性发展"等时政话语的研究,存在着标签式、嫁接式等功利性的类型,难以对经济法学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也不易起到经济法学研究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作用。此类研究应当坚持独立性与学术性,克制功利性追求。对于法律界而言,"包容性发展"并非属于突破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齐绍平  何晖 《行政与法》2005,(11):25-27
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受发展观念的影响与指导,一种新发展观念与理论的提出,势必对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观的重大创新,根据决策有限性理论,科学发展观对公共决策的价值观念、决策体制、评价标准等将在理念与实践层次上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Innovation diffusion is important for both firms’ profitability and countries’ economic growth. For these reasons, policies that aim to reduce the main barriers to innovation diffusion are a relevant issue on the agenda of most policy makers. Although the importance of this topic is widely recognized, few studies explore public policies that aim to enhance innovation diffusi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fill this literature gap. Specifically, the study aims to clarify the role of policy makers in promoting new technology diffusion, to identify the barriers that affect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and that are relevant for public policy makers and to analyze potential policies to overcome the main barriers to the diffusion of new relevant technologies. This study shows that public policies must simultaneously address the most relevant barriers to the diffusion of a new technology to be effective. Focusing on only specific barriers by developing policies with a too narrow scope may lead to poor results. The study explores a topic that is almost neglected in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literature. On the one hand, the article provid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public policies.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poses an overview of the repertoire of policies that policy makers can use to overcome the most relevant barriers to the diffusion of a new technology. In doing so, i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debate about the role of the policy maker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diffusion.  相似文献   

14.
刘桂玲 《政法学刊》2013,30(3):19-24
2012年政务微博的集群化、专业化发展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意义重大.公安微博客在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方法、创新途径等方面对现代警务机制带来了深刻而又积极的影响.实际工作中需从建章立制、有效整合微博资源、严格管理规范服务等层面加强管理,以提升公安微博客的发展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美国广播管制中的公共利益标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美国广播管制史上 ,公共利益标准是左右广播业准入管制和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核心概念。事实上 ,公共利益标准是实行管制的授权标准 ,蕴涵着对政策决定过程中相互竞争的诸价值和利益的衡量 ,有相当的弹性和延展性 ;在司法和管制实践中 ,则要结合具体情境 ,将形式上的公共利益标准转化为具有实质内容的方案 ,实现对裁量权的导控。在我国许可制度改革、放松管制以及公用事业民营化实践的背景下 ,如何发展出可操作的许可标准和精巧的利益衡量技术 ,保障“公共利益”不因民营化进程而侵蚀和消解 ,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刘汉民 《政法学刊》2010,27(4):108-112
公安理论创新就是通过概念、判断或推理完善、创造新的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规律性的公安知识体系。从公安理论创新的实践来看,公安理论创新包括两种类型,即概念创新、观念创新。公安理论创新具有人本性、继承性、指导性、实践性、维稳性等特征。公安理论创新为公安各项工作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公安工作的各项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公安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德厚 《行政与法》2005,(12):50-51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对“三农”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在关于“三农”问题与村民自治的公共政策制定和理论研究中,由于对“农民”与“村民”概念的片面理解和不规范使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其规范使用已是势在必行。农民与村民本是两个外延不同,内涵既有同质性,但又有异质性的概念,二者不可相互替代。对其规范使用,有利于在公共政策制定和“三农”问题的理论研究上发挥正确导向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戴谋富 《政法学刊》2007,24(2):66-70
优先权制度源于古罗马法,是私法上一项古老而陌生的“特权”制度。优先权制度体现了国家维护公共利益,推行社会政策,保护弱势群体生存利益的立法思想,反映了法律对实质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的不懈追求,同时也蕴涵着和谐的基本理念,体现了现代民法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价值取向,符合现代民法发展的趋势。在我国构建民法体系的过程中优先权制度应当占有一席之地。建议借鉴法国法模式,在民法典物权编中设专章统一进行规定,同时保留特别法对优先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