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民营化,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工具,在短短30年内迅速成为公共事业改革的主流思潮,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许多民营化的典范,且日渐深刻的影响到我国公共事业改革的进程。但完全仿效西方的拉美民营化实践,由于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加之缺乏普适性的“休克疗法”超出了其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民营化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正面意义,甚至成为一些国家动乱的根源。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民营化经验的同时,更要吸取拉美等国的教训,重新审视中国公共事业改革的民营化取向。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09,(12):37-37
刘飞在《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载文《试论民营化对中国行政法制之挑战》认为,民营化的范围包括由民间主体参与履行行政任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所有方式在内,其实质是国家与私人之间在“执行责任“上的分担,而国家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给付所负有的“保障责任”则保持不变。民营化有三个方面的界限:一是法定界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为代表所进行的民营化改革运动迅速风靡全球,这一浪潮甚至波及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经历了民营化的大发展之后,在1997年出现了逆民营化现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这就给我国的民营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西方逆民营化的发展来看,民营化神话的破裂、民营化理论的失败、信息不对称及政府与企业目标的不一致是公共服务逆民营化产生的根本原因。立足中国实践,汲取西方经验,开辟中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新道路,一要增强治理能力,努力使政府成为精明的买主;二要转变思想观念,认清民营化与逆民营化的内在逻辑;三要建设授能政府,搭建民主参与平台;四要建立政府与市场相互影响的治理模式,互相弥补双方缺陷;五要壮大社会力量,发展民间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产品民营化实质上就是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内的一场制度变迁,即打破农村公共事业领域原有的政府一元供给的制度格局,确立政府、民营经济、村民组织多元互动的制度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多重博弈关系,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民营化与民营经济的博弈、民营化与村民组织的博弈.以博弈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深入探究各自的博弈过程与博弈策略,推导出可能出现的各种博弈局面甚至是博弈困境,提出相应的引导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金志云 《求索》2008,(12):26-28
从公共服务民营化的视角分析政府职能,其实质是对以往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的具体化。一方面理论上应从经济学等多学科追溯政府干预理论和民营化的理论家们的观点、从实践上反思其他国家民营化进程中的教训;另一方面还应梳理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进程中政府职能定位的主要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得出公共服务民营化进程中要“有限民营化与有限政府”、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的启示,因为建立现代化的政府体系,与建立现代化的市场体系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民营化禁区理论并不能否定秩序行政民营化,而新公共行政理论为秩序行政民营化奠定了正当化的理论基础,同时,秩序行政民营化具有的解决现实秩序行政领域问题的功能奠定了其正当性的现实基础.当然,秩序行政民营化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损害其正当性,而形式民营化模式、明确的法律依据,公平、透明、竞争的合作人选择机制、明确的公私责任划分、中立的合作人、有力的监督与控制机制及有效的救济渠道的合力可以保障其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王永生 《求索》2007,(1):114-116
在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实行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并席卷全球之后,我国在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其根源主要在于法制不健全,表现为缺少全面的立法体系、独立的执法机构和监督机制。总结西方国家规制改革经验,我们应正确理解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内涵,从完善立法、执法和法制监督方面入手,加强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许多国家广泛展开的超经济模式、具有趋同性的政府体制改革 ,主要是由经济一体化引起的 ,人们称之为“行政现代化”。调整政府职能 ,提高经济竞争力其一、缩小政府规模 ,降低行政支出。(1)重新定位政府功能 ,将市场和社会能承担的职能放出去。在经济上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国企民营化。英国是进行民营化较早的国家 ,法国是国企民营化比重较大的国家 ,新西兰则是民营化较彻底的国家 ;放松对工商业的经济性管制 ,这一点美国的改革有典型意义。通过放松经济性管理规制 ,工业方面规制机构的预算减少了三分之一强。在社…  相似文献   

9.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世界各国为保证航空安全,普遍加强了机场安检措施。国际上机场安全检查的类型从运营主体上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由政府部门执行的模式,另一种是社会资本民营化模式,还有两种模式的混合型:例如美国的机场安检就属于混合型。我国台湾地区的机场安检属于第一种,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机场安检则属于第二种。本文简要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机场安检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杨庆东 《新东方》2005,(1):48-52
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为国民提供公共服务。在传统模式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被称为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私人组织提供私人服务。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民营化(或称私有化)的改革后,民营化在政府改革中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和推广。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的政府在实施民营化改革。民营化被认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包妹妹 《前沿》2007,(1):151-153
航空业是我国的垄断行业,一直以来由国家控制,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开放,我国民营经济的壮大,一些民营资本开始进入航空领域,逐渐形成航空企业的民营化趋势。而民航总局《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试行)》的出台,又为处于发展初期的航空民营化提供了基本的法律前提和法律保障。本文鉴于现实中的航空企业民营化实例,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切入点,评价现行法律制度对民营化航空企业的保障,分析实践中法律规定的不足,从法律视觉探讨我国航空企业民营化的法律定位问题,希望能够为正在兴起的民营航空热潮提供一些法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强化政府监管推进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我国公用事业领域政府垄断经营的模式,提高公用事业产品供给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我国公用事业进行了民营化改革。但在公用事业民营化过程中存在两大风险:一是公用事业由政府垄断经营变成企业垄断经营的风险;二是政府设租机会增加的风险。为了有效地化解这些风险,可以在企业取得公用事业经营权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采取强化政府监管责任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相继对公用事业进行了民营化改革,并在消除公用事业传统弊端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内外学者对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进行了多视角的系统性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和丰富的理论成果。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主题和内容以及方法等不同层面对2002年至2015年国外学者对西方各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总结西方国家公用事业民营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公用事业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赵放 《长白学刊》2004,(4):73-75
日本道路公团窘困的债务局面,迫使其走上了民营化的轨道,围绕这一改革在日本上下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促进派力图通过民营化改革解决债务问题;反对派企图继续维护自身的既得权利;慎重派则强调民营化改革不能放弃政府责任,三派在操作问题上的分歧为道路公团民营化改革的最终结局增添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境外机场安全检查略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世界各国和一些地区为保证航空安全,普遍加强了机场安检措施。境外机场安全检查的类型从运营主体上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由政府部门公权利执行的模式,另一种是社会资本民营化模式,还有两种模式的混合型。例如美国的机场安检就属于混合型。我国台湾地区机场安检属于第一种,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机场安检则属于第二种。本文择要对境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机场安检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现代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一般的说法是民营化,但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史正富却认为,民营化解决不了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国企改革出路是社会化。他还分析了国企社会化,即把国家控制大企业的股本金转化为社会机构持有的股本金的基本路径。一是转变为社会资本。各大学、企业、社会保险机构等,都可以成为原来属于国家在企业股本金的机构,国家的股东就变成这些社会机构的股东。二是转为国家所有权的权益资本。除了划拨给社会之外,国家的资本也可以转为权益资本,就是未来在企业持有资本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韩国都是亚洲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经济生活中以私有经济为主,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不大,且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通讯、环保、邮电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领域之中。80年代后,随着国有企业民营化浪潮的出现,国有企业的数量进一步减少。日、韩两国的国有企业数量虽少,但由于其在实现社会目标和社会福利方面的特殊作用,受到了政  相似文献   

18.
福利民营化作为二十世纪以降的一股势不可挡的风潮,无论其作为回应社会权利发展趋势抑或推动政府行政革新,均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但不论根据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还是福利民营化的初衷,政府在对其社会福利的公共事务进行民营化时,仍无法摆脱其应有的责任。当然,这一责任从"执行者"转移到幕后的"决策者"和"监督者"之上。政府作为决策者的责任在于选择福利民营化的方式和规制民营化组织;政府作为监督者的责任在于福利给付过程中政府需要对民间组织给予监督,在给付不能时政府需要承担替代责任。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4,(7):44-44
林来梵在《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第1期载文《法治的个别化模式》认为,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规范层面上确立了法治主义的宪法原则。然而,如何理解“依法治国”、“法治”等概念,在当今中国学界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则存在严峻分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制度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用事业属于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作用发挥不好的“市场失灵”领域。因此,公用事业的民营化与公用事业的特有属性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些矛盾。为了防范和控制这些可能的问题和风险,必须树立正确的改革思路,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民营化进行制度分析,以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的制度化与法制化建设,为民营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