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这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游劝荣 《人民政坛》2009,(11):32-33
宪法的每一次重大修正都推动了改革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法治恢复和发展的历史,和改革开放是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相互推动的,谁也离不开谁。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就是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颁布之后的四次修正,这四次宪法修正案都发生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精髓,437公里水路是沿江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资源,是桂林市赖以生存的“母亲河”。37年前,邓小平同志视察漓江时就曾饱含深情地叮咛:为了发展生产,如果把漓江污染了,把环境破坏了,那是功不抵过啊!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和到广西考察调研时也一再嘱托:“漓江不仅是广西人民的漓江,也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漓江,还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呵护漓江,科学保护好漓江。”“漓江生态保护要高起点规划。”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亮点频现。法治中国之路,方向愈加明晰。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的地位。人大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选出的,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洽理国家的使者和代言人。因此,法治中国的建设,对各级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行使好国家权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各级人大代表必须更好地担负起依法治国的重任,更好地行使权力,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每天在推进。法律的制定与完善没有止境,即便原来已制定的法律法规,随着实践的推进也需要不断修改与完善。同时,还要制定大量新的法律法规。而从今天的立法实践来讲,我们在科学立法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表  相似文献   

6.
良法与法治     
胡余旺 《前沿》2008,(3):96-98
“恶法非法”的良法论,是自然法理论的法治观,与之对立的“恶法亦法”论,则是分析法学的法治观。良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法治,只能是良法之治。  相似文献   

7.
欣华 《浙江人大》2015,(4):38-40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立法发挥着引领推动和制度保障的关键作用。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部"立法的法"修改出台,意义深远,成为我国立法史上新的里程碑。"赞成2761票,反对81票,弃权33票。"2015年3月15日上午,随着张德江委员长一声"通过",修改后的立法法出炉,成为我国立法史上新的里程碑。历史是如此巧合。2000年3月15日,同样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这部"立法的法"诞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以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与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蕴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客观使然。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实现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道孟  王伟 《中国发展》2008,8(1):39-4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国家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已成为必要。该文拟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全国性立法为目的,从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对立法现状、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等内容进行探讨,进而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民立良法     
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深入调研、认真审议。制定出了一部部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法规.使重庆市的立法工作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良治始于良法。新加坡的立法实践告诉我们,法律绝对不是冰冷的概念和机械的条款,它所代表的是蕴藏在文字深处的社会理想、人文关怀和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12.
阿计 《公民导刊》2011,(8):40-41
1997年,当执政党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特别强调要“提高立法质量”,这与以往单纯提出立法目标相比,迥然不同。其后在整个2000年代,“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在执政党报告中被屡屡提及。对立法质量的警觉,意味着此前二十年所出现的立法弊病,已到了必须矫治的地步。  相似文献   

13.
2021年悄然离去,2022年如期而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2022年将是非常值得期待和向往的一年。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角度看,“加快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将是2022年我国法治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石文龙 《思想战线》2008,34(3):100-104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良法观,我们可概括为法律的真、善、美三个字,这是良法的基本内涵.法律之"真"包括立法之真、守法之真、法律实现之真.我们认为还权于民,充分赋予公民权利,此为现代法律的"基本之善";真正地还权于民,落实权利实现的制度、程序并排除权利实现的种种障碍,此为现代法律的"善之善者也";法律之实质之美是法律的内在之美,这是法律之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法制建设最突出的问题是“无法可依”、“立法空白”,当时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有比没有好”、“宜粗不宜细”。经过30年不懈努力,我国法制建设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显著变化,“无法可依”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夏道虎 《群众》2023,(4):28-29
<正>案例是法治实践的集中展示,是司法审判的主要产品,是法官工作的价值体现,对回应社会关切、弘扬法治精神、维护法治统一、实现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充分重视案例的价值和作用,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  相似文献   

17.
王伟静  郭华伟 《人民论坛》2011,(11):104-105
良法从本质上包括实质良善与形式良善两个维度,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与人权问题关系密切。法律价值是多种多样的,自由、正义、秩序是基于良法视角下的法律制度的三个最基本的价值。当前的法律价值有一个基本倾向,就是许多法律规范首先是以实用性、以获得最大效益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8.
《人大论坛》2015,(3):27-28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国人大及时对立法法这部‘管法的法’进行修改,表明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的政治敏锐与政治自觉,符合立法工作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的规律,必将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推进‘良法善治’,推动全面依法治同各项举措依次展开”。  相似文献   

19.
良法从本质上包括实质良善与形式良善两个维度,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与人权问题关系密切。法律价值是多种多样的,自由、正义、秩序是基于良法视角下的法律制度的三个最基本的价值。当前的法律价值有一个基本倾向,就是许多法律规范首先是以实用性、以获得最大效益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0.
“良法”与“恶法”之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社会自然法学派与分析法学派围绕法的道德性及"恶法"是不是法的问题有过激烈的讨论.自然法学派坚持"良法"观,提出"恶法非法",而分析法学派坚持"恶法"观,提出"恶法亦法",这与它们所处历史和文化的具体环境有关.社会主义国家在法律制定过程中,要体现自然法的理性,尽量使法的制定达到"良法"的层面,当前,在执法与守法的过程中,则应遵循分析法学派的理论,按"恶法亦法"的观点,不管是"良法"、"恶法"都要一律遵从,以树立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