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禅学思想本是一种佛教思想,而许多文学批评家却力图在禅学中为诗学找到支撑点。从理论上讲,禅学与诗学是根本不相同的。从“悟”的角度来看,禅悟所悟的是隐藏于心中的佛性;而诗悟却是由心及外的悟,所悟的是隐藏于诗歌中的作诗之道。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禅可以不借助语言而仍能使人悟解;而诗若离开了语言,就什么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2.
苗族古歌《枫木歌》的人类起源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苗族古歌》不仅有很高的史学与文学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它把史学、文学、哲学及社会思想融为一体,在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宝库中不失为一块光彩夺目的瑰宝。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人们仅从文学的角度进行了整理发掘。今天,当我们从社会思想的角度对它进行发掘时,终于发现了它那熠熠发光的宝石核心。这里,我愿以滴水之微,对流传在贵州清水江雷公山地区《苗族古歌·枫木歌》(以下简称《歌》)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所表现的朴素、原始见解,作些不成熟的探索,恳望能得到识者的指教。  相似文献   

3.
蒙译汉在蒙汉文学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云峰两个不同民族文学交流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将其文学作品进行互相翻译介绍。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如果不通过翻译介绍,它是很难在另一个民族中发生广泛影响的。从比较义学的角度来看,一部作品在被翻译之前,在本民族传统中为它...  相似文献   

4.
甄洪永  付玲玲 《前沿》2009,(1):176-179
鲁迅的戏曲批评在曲史结合的基础上分为文学和社会两个层次:从文学层次上以曲观史,洞悉社会;从社会层面上批评戏曲文化影响下的国民性。鲁迅的戏曲批评的实质是文化批判。曲史结合是鲁迅时代的史学潮流影响下的选择,对当代学术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六朝文采理论的衍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刚国 《求索》2005,(7):136-138
六朝文采理论是关于汉语言文学形式美的研究。这一理论或立足于指导文学创作实践,或着眼于文学鉴赏批评,或为了编选各种文集,其共同的特征是从文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审视观照文学,从而最大程度地扭转了两汉文人以史学、经学等外在的角度论文学的状况。六朝批评家有关文采问题的阐发,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是空前的,它从一个特定的角度集中凸显了“文的自觉”,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日红  李明舜 《求索》2007,(3):98-100
新修改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它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全面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从法律的视角来看,它是一部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法;从人权的视角来看,它是一部保障妇女人权的法律;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它是一部调整男女两性社会关系,体现先进性别文化的法律;全面认识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地位和作用,对于进一步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和男女两性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与测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毅 《求索》2007,(2):39-41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它既是一种现实竞争能力,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它表现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从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它表现为文化产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有效的组合。从文化产业所具有的精神性来看,它表现为公众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高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而对一个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有一个完整和准确的测度,又是至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8.
偶然之事     
从史学的角度去看,曾国藩肯定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而撇开这一点,仅看其做人、做官,他又无疑是个“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衣食住行等属于物质层面,它的“繁荣”或日“昌盛”,有赖于人类物质创造能力;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等,属于精神层面,它的“繁荣”或日“昌盛”,有赖于人类精神创造能力。物质创造力与精神创造力交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1905年的抵制美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中国学者对这一运动的研究始于1950年代初期①,至今已有50多年了。综合来看,中国学者对这一运动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50年代初至文革前期,是以突出运动的爱国主义性质的史料挖掘时期;(2)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是从经济角度分析该运动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运动中的作用和性质的讨论时期;(3)1990年代中期至今,是侧重于运动的“近代性”和民族主义的特质研究时期。这一过程不仅与1949年以来中国史学研究的历程相一致,而且也是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历史的折射。从史学的角度来看,1905年抵制美国运动的发轫力和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呼声、抗议和参与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中外学者的研究视野中,无论是治中国史还是华侨华人史的,对海外华人在1905年抵制美国运动中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都表现出同样的“严重疏忽”,或不闻不问,或少有论及,或轻描淡写②。出现这种状况的成因是复杂的,它既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冷战结束后,有两个因素触发了人们对这一运动中海外华人参与的重视。首先,国际环境日趋缓和,世界对华人与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莱辛的美学名著《拉奥孔》,无论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建立,还是对整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及古典美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若是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来看,《拉奥孔》的一些艺术观点却是十分保守的,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些艺术观甚至成为了造型艺术发展的理论的樊篱。  相似文献   

12.
郭蕾 《今日山西》2002,(1):20-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同报业有了 很大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广播电视报这类专业报纸能否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广播电视报是一种特殊商品 广播电视报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人影视宣传,服务声屏为天职,以引导人们看好电视,听好广播,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反映大众意见为己任,即精神文化产品。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它要有成本,要产生利润,要实现价值;而从精神产品的角度来看,又不能像一般商品一样只着…  相似文献   

13.
王以兴  杜贵晨 《求索》2014,(4):169-173
“外史”最早为周朝史官之一,执掌书写天子帝令和整理历史文献;春秋鲁国以至汉唐诸朝,间有“外史”之设,职责教变;唐以后则彻底退出史职,而逐渐演为私人撰述之“野史”与备体文学尤其是小说作者与作品之称。“外史”之称影响中外,迄今流行不衰。“外史”名义从政治到史学、文学领域的这种跨越,体现出中国史官文化对普通文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对“外史”的热衷则叉是文人史官情结的清晰表征。  相似文献   

14.
许斌  胡鸿保 《思想战线》2004,30(6):14-17
“口述”和“传统”以及“口述传统”一直都存在着诸多争议。从“传统”的建构来看 ,社会记忆使“传统”通过“现在”而被呈现。从史学角度来看 ,“口述”与“历史”的携手不仅打破了历史陈述的垄断 ,赋予历史平民化、大众化的基本特色 ,而且也促使一些历史学家的史观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5.
黄林林 《求索》2013,(4):168-170
"9·11"是美国历史上继"珍珠港事件"之后遭受的最为严重的袭击事件,也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它留下的创伤和阴影是深刻的。文学是现实的写照和揭示,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9·11文学在美国如此兴盛,这与美国文化密切相关。恐怖主义的凶残为9·11文学提供了材质,却并不能决定它的兴盛。从根本上来看,9·11文学的兴盛,是与美国的社会心理需和读者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本文试图就9·11文学在美国的兴起及其接受学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镇富 《长白学刊》2009,(1):137-140
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影像史学”在史学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应用。“影像史学”的出现,意味着变革传统的研究方法,这对拓宽传统史学的史料视野,延伸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普及历史学的大众应用,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史学工作者如遵循“和而不同”的理念,对影像史学、书写史学、口述史学等治史方式进行整合,将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历史的真相。作为一门传统的老学科,历史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许多新挑战,“影像史学”可能是应对这类挑战的一条新出路。  相似文献   

17.
隐私权的边界——一种基于平衡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坤 《前沿》2009,(6):146-150
隐私权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所以学术界对隐私权的界定一直争论不断,但这并不能否定隐私权概念存在的价值。由于人们的隐私主张往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隐私权概念,所以,我们应该从多个维度来把握隐私权的边界。从隐私权的内涵来看,它体现了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平衡;从隐私权不断扩张的范围来看,它体现着科技发展与人的伦理需求之间的平衡;从隐私权的保护来看,它体现了公法与私法的一种平衡。隐私权的本质体现了各种利益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对深圳文化有两种极端的看法:(1)认为深圳是文化沙漠;(2)称深圳文化走在国内文化的前列。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片面性在于:笼统地谈论深圳文化,而没有进行相对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也自然不能令人信服。对文化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分类,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文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实用文化和纯文化两种。深圳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文化特别发达,纯文化则相对落后。虽然深圳拥有大批高学历人士,也有不少从内地迁移而来的知名作家和学者,但深圳在文学、社会科学、纯艺术领域却没有产生真正意义的大作品,更未能形成具有全国影响的纯文化群…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既有史学的真实,又有文学价值,我们称之为“史传文学”,如,记言的《尚书》,记事的《春秋》,编年体的《左传》、《国语》、《战国策》。但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以丰富文学魅力表现的著作,却是司马迁首创。司马迁,字子长(约生于西汉景帝中元五年即公元前一百四十五年,卒于西汉武帝征和六年即公元前八十七年)。生于夏阳龙门,今日的陕西省韩城。《史记》的问世,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0.
杨艳秋 《求索》2023,(2):55-61
新时代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朝着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新时代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应自觉肩负起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方法论,建立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发扬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发掘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坚守中国史学立场,构建中国历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